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22-11-22马旺旺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马旺旺

(西安综合职专 陕西西安 710048)

引言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国中职学校需要就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借此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此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的重要影响作用,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帮助学生专业素养实现全面提升,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促使各个环节实现改革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就中职的教育活动而言,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建立了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开始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保障。因此,“互联网+”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着诸多积极的影响[1]。

1.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借助的辅助工具较少,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整体的环境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基础的差异性,为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教学资料。此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另外,该课程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创建的多种网络化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课程的资料,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进而弥补自己在专业领域存在的欠缺,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呈现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突破时空限制,扩展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教师的带动下,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师,实现了线上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结合当前的大环境,各个学校的教学活动需要寻求新的方向,以此保证学校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教学活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将学生集中在课堂上,使教学活动需要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条件,才能顺利进行。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线上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资料以及教学视频等内容放到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上,供学生随时观看、下载学习。这样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渠道。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聆听的模式。而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方式,并且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认识在学习中进行创新。通过这样的引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意识。

二、目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我国政府对职业教师提供的支持越来越多。然而,从整体上来看,中职教育在我国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人们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一定的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会存在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要么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又不愿意过早地进入社会;要么就是学习兴趣不高,只是想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已。这样容易导致中职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时面临诸多的问题,给教师造成一定的教学压力[2]。

2.学生基础不一,给教学活动造成困难

中职学校面对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就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而言,部分学生在过去的学习活动中并没有充分地接触计算机。即便有,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而已。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比较感兴趣,使得他们在接受专业知识之前就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就难以统一教学内容,需要兼顾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情况,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基础性差异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是现阶段大部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面对的教学难题。

3.教学内容滞后,影响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与高等院校相比,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更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这样就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迎合当前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但是,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处于被淘汰的状态,使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降低了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此外,教学内容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模式,导致学生的实操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使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证有效性。

4.教学设备落后,影响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国家层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以大量的实践作为支撑,需要一定的教学硬件设施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保障。但是,结合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来看,难以保证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时,需要借助计算机设备落实实训教学,但是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设备陈旧,并没有跟上该领域的发展情况,导致一些实操内容难以进行实践。此外,在一些地区,部分中职学校硬件设施数量不足,难以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制约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三、“互联网+”时代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

结合现阶段教学中存在问题,中职学校需要从整体上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为教师落实教学改革提供硬件支持。以下是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课教师可以从教学模式入手,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大部分中职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是,不愿意听讲、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以及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介于这些情况,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模式对教学活动的限制。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丰富教学方式,积极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内容[3]。

比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资料,帮助他们逐渐养成预习学习习惯,并借助微课视频提前了解教师要讲解的内容,以此跟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节奏。通过这样的方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够为新知识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实现学业上的良性循环。在正式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以文字、动画以及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集,以此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拉近他们与专业课程的距离,使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枯燥的专业内容讲解活动,而是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

2.创新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受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中职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及时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前沿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以此培养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充分体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本质。对此,结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后的问题,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借助该领域的热门话题,引出或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4]。

比如,部分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了,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直接跳过这部分内容。对此,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弥补教材中存在的这一欠缺,将教学内容改成现阶段的发展样式。此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热门话题,比如“大数据”“AI技术”以及“云储存”等概念,将其作为课堂上“常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与此同时,在落实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搜集的大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意识,帮助他们边学习学科前沿知识,边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动向。通过这样设计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能够突破教材给人才培养工作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不断探究专业知识,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3.应用娱乐理念,活跃课堂氛围

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中职学生设计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对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引入娱乐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娱乐中的竞赛元素激发中职学生的上进心。通过这样的方式,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能够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比如,针对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使他们在学习小组中自主探究项目内容。以实操课程的教学活动为例,专业课程的教师可以将操作中需要注重的要点和重点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并放到信息化学习平台中,为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提供资料。这样通过简单地变化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和了解操作技能。同时,在项目式的学习探究中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彼此分工协作、交流,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操作中的问题,使整个学习探究活动处于轻松的氛围下,将枯燥的学习活动转化为轻松愉悦的探究活动。

4.借助信息化平台,落实分层教学

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基础不一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初期夯实学生的基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起步较低的学生尽快弥补知识上的欠缺。对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借助便捷的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以缩小差距,分层推进[5]。

比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基础性的学习资料,并在学习任务中提供夯实基础的任务。比如,在实训环节,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内容,并鼓励他们尽快提升专业水平。针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能力提升和拓展,尝试将一些前沿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还可以借助班级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为他们开展课后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搜集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公开课、大学的慕课等。尽管教学内容不是中职学校的,但是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为探索专业知识寻求更多的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进一步调整,使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迎合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时效性。对此,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需要积极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和新颖的教学模式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