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2022-11-22刘好贤赵宏瑞

山西青年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工作

刘好贤 赵宏瑞 王 艳 张 艳

1.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融媒体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破了传统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它的迅速发展不仅对高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应顺应趋势,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和融媒体平台高度融合,借用其即时享优、互联共生的特性,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有效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

融媒体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平台。融媒体具有平台广、内容丰富、传播及时的特点。高校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现代融媒体技术,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机制的畅通,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一)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

融媒体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不断增长,使得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客观条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心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影片展播、心理咨询等活动,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深度延伸;同时,融媒体环境下,师生沟通更为便捷,交流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依托融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时间、地域的交流机制及渠道上实现有效突破,提高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

(二)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融媒体发布的内容实现了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教育主体和客体借助它可以产生有效互动。高校应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的维度出发,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相融合的立体传播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推动线上线下工作的有效融合,注重满足大学生网络时代的精神需求。有效的融媒体交流是师生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积极互动,融媒体的正向内容还会对学生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帮助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因此,高校应通过融媒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行为观念,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三)扩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

融媒体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双向互动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影响,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性。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关注了本校的融媒体,越来越多的学生依靠融媒体获得信息。因此,以融媒体为载体是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的需要。融媒体内容的公开性,使同学之间的体验更容易传递和分享,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会在群体中形成感染效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情感氛围,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势,扩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融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工作的方式为师生平等互动交流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师生交流的优质平台,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而体验的增强又促进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复杂的融媒体环境尤其是承载某些消极影响的媒体环境,客观上会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起到一定的消解作用,不可避免地对融媒体时代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一)融媒体作用的凸显与学生的过度依赖之间存在情境冲突

融媒体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局限,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地使用融媒体平台,追求图像化、视频化的网络表达方式,并将这种网络表达方式迁移至日常生活中,沉溺于网络世界带来的短暂的安全感,由此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困惑和压抑感。除此之外,融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依赖于融媒体平台搜寻解决方案,缺乏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却没有建立,适应性问题突显,学生多种负面情绪,“大学生的成长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可以更好地彰显大学生的个性。但是,由于过多地依赖网络,容易使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人格形成等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心理的健康成长”[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须不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储备,主动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话语体系,了解、掌握融媒体环境下学生的话语表达模式,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融媒体平台的过程面临转换阻隔

当前,高校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话语体系的转化过程中,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并渗透融入融平台,使之更符合当前学生的接受习惯,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共性问题。当前的高校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独立,个体差异化特征明显,传统的心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利用融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深入的问题,“许多高校仍然没有认识到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仅将新媒体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型工具,是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平台,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新媒体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与意义[2]”。未能将融媒体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部分高校还未能通过融媒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空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无法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导致大学生未能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而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三)融媒体平台的正向功能与负面影响陷入抵消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融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由于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且环境复杂多变,信息社会化进程加快,各类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分,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甄别能力,盲目跟风,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此外,融媒体作为高校学生寻求关注和获得满足感的全新平台,娱乐性特点明显,导致学生消耗过多的时间在无用的信息接收中,浪费了学习时间和忽略了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渐被打破,融媒体平台的正向功能与副作用共存,甚至陷入了正能量被削弱、抵消的状况。高校如何改革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方位、整体性地推动高校融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优化,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三、融媒体时代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正确利用融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双重促进作用,“面对当前新媒体环境的严峻挑战,必须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在各个方面努力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3],高校应强化融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效果,以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最大化提升。

(一)以融媒体平台建设为基础,破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题

融媒体的发展为师生开展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师生互动,“高校需要重视对多元化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开发,依托两微一端以及新媒体矩阵等,使用多样化的信息呈现形式,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呈现”[4]。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丰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应搭建融媒体平台,由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教师指导平台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测试、线上素拓活动、心理诊断和心理辅导等,及时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可以创建官方抖音平台,发布心理教育短片,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鲜活”,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己、爱护自己,珍爱生命,还要注意语言的“鲜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学习网络语言,实现线上线下话语语境的统一,贴近学生的实际。高校应积极破解融媒体平台建设过程中机构整合、队伍融合、机制创新等一系列现实性问题,因地制宜地将融媒体教育平台建出特色,探索并形成融媒体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二)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依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始终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促进并推动学生高素质心理状态的养成。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构建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既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也为学生健康积极正向的网络资源,从内心排解负向情绪[5],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高校应激发大学生参与融媒体平台建设,使其敢于直接体验、感性认识及动脑自省,鼓励学生参与到过程中。在融媒体内容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鼓励学生彼此协调、相互配合,进行平等的探讨和交流。高校还可以结合本校特色,开设“有心有意”等有内涵的心育栏目,呈现给学生多样的选择,让他们去关注自己喜欢的板块,用心了解融媒体;还可以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心理知识科普、心理健康教育短视频、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文字、心理漫画征文展示、心理美文诵读比赛等,并设置投票环节,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以传播正能量为导向,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氛围

高校应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等融媒体平台传播健康正能量,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营造健康向上的心育氛围。高校要在内容质量提升方面做文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蕴含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推广开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坚持融媒体传播的思想引领以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确定符合实际且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高校应加强融媒体有效应用研究,凝聚合力,打造网络心理育人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整体定位,坚持与时俱进、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融媒体平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反复斟酌和用心设计,不仅要呈现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内容,还要对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做出深入精密部署,使融媒体平台成为一种多元设计的有效集合,达到全方位育人效果。

(四)以搭建社会支持系统为契机,推动线上线下心理育人协同发展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一般是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健康讲座、沙盘活动室、素拓基地等,而融媒体环境下,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如创设心理健康教育APP、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微博平台等,为学生随时随地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信息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利用融媒体,为学生打造专业的心理援助软件,搭建温暖的社会支持系统,满足学生的需要陪伴,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对学生给予关心、支持、理解和共情,通过系列措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困惑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高校融媒体应遵循学生工作“一体化”思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重点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职能模块的衔接融合,推动线下心育平台与融媒体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最后,完善反馈机制,定期搜集学生在使用融媒体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感受以及对平台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作为提高融媒体运营实效的内驱力。

四、结语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完善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及过程。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应顺势而为,强化融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效果,扩大融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采取多种形式对融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亮点特色进行宣传,使得融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得到彰显并扩大其影响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工作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