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进、三融、三协”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策略研究
——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

2022-11-22石艳华

传媒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文_石艳华

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建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是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必然举措,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特点的必然选择。如何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现阶段高校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首要课题。本文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深入探讨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实施策略。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播音员主持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维护国家利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捍卫文化安全、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情怀的新闻工作者。要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为党培养高素质的传播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教育机制。

播音主持艺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学科基础是中国播音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戏剧影视学。同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相比,中国播音学知识结构体系相对较窄,各分支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前后相互照应。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如果仅仅依托一门或者几门专业课程,依靠一位或者几位专业教师单打独斗,很难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合力,也难以形成显著的教学改革效果。从专业课程的整体着手建构课程思政体系,既符合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特点,又有利于对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性挖掘。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实施策略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需要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多维立体的课程思政体系。

(一)以“三进”为路径,顶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一进”人才培养方案。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政治强、业务精,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鲜明时代特征的创新型、复合型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把“政治强”放在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位置。在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中则分别从“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3个维度对思政建设提出更加明晰的要求。

“二进”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思政建设总要求之下,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把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要求逐章逐节落实到教学大纲之中,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加情感教育与价值引导。

“三进”课程教学设计。浙江传媒学院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负责人牵头,组织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组长研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举措。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组为单位,研讨每次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元素,以及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方法,并落实到教案设计之中。

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以上3个环节,形成一个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教学大纲,再到课程教学设计的完整闭环。“三进”路径既有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又有微观层面的内容设计,能够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

(二)以“三融”为抓手,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落地落实

1.课程思政能力融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专业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最重要保证。因此,强化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度重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部分教师育德意识不强的局面,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期选拔教师参加“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项目。二级学院以教学部为单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2.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课堂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主战场,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依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构建基础理论类课程+有声表达类课程+写作创作类课程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类课程(播音主持概论、播音主持作品分析、播音语用学)以讲授点拨、视频赏析、故事分享等教学方式融入思政元素;有声表达类课程(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播音业务)以经典作品训练、情景教学、讨论辨析、隐形渗透等教学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写作创作类课程(节目策划与文案写作、即兴口语表达、主持业务)以任务驱动、案例穿插、专题嵌入等教学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各类课程既强调横向贯通,又注重纵向衔接。

3.课程思政目标融入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改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程度。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多样化的考试内容,督促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要求,不断驱动自身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思想素养全面提升。

(三)以“三协”为要求,打通课程思政育人全过程

1.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

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根本任务,是各门各类课程共同完成的使命要求,这需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思政课程教学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课程思政教学,要与思政课紧密关联、价值统一,在巩固加深思政课思政要点的同时,还要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优化课程思政目标,细化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教学,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

2.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协同

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下,线上课程建设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课程思政教学需要顺应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趋势,借助超星、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协同的混合式育人新模式。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线上课程建设成果丰硕,目前在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5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线上课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线上课程在提高学生时间利用率的同时,缺少了线下课堂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形式,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不仅要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线上课程的学习内容,还要精心设计一些关于课程思政的线上互动内容。教师在课前收集好学生在线讨论的数据信息,充分了解学生关于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的反馈情况,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反馈信息进行纠偏补正、强化完善。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协同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施效率。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第一课堂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以实践创作为主要形式的第二课堂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尤其像播音与主持艺术这样非常重视课外创作实践的应用型专业,第二课堂在课程思政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能够给予学生更多沉浸式的思政教学体验。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外创作实践主要有专业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种形式。专业实践的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结束的6、7月份,学校统一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到广播电视台等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为期2-3周的专业实践,从事新闻采写拍摄、音视频节目创作等实习工作。这种沉浸式的专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爱岗敬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课外实践以实践演绎、舞台创作为主要形式,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诵读中华经典作品、展示中华礼仪文化、创作专场庆典晚会等艺术作品。如在2021年,学校多次组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主办的“全国校园节庆日诵读活动”,参演杭州亚运服饰秀,自创自演大型音诗画舞台剧“百年追寻”等。

三、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实施策略的思考,认为课程思政需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设计,融入教师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体系,推进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