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皮山县阿士提达坂一带铜铅锌多金属矿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

2022-11-22宋鹏熊健

新疆有色金属 2022年3期
关键词:达坂铅锌矿矿体

宋鹏 熊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哈密 839000)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与甜水海微陆块结合部位。主要属于大红柳滩(陆缘盆地)RM-Fe-Pb-Zn-Cu 成矿带和慕士塔格-阿克赛钦(陆缘盆地)Fe-Cu-Au-Pb-Zn-RM-白云母-宝玉石矿带。

主要出露中元古界过渡基底中深变质岩系及下古生界活动边缘建造,主要有喀拉喀什岩群(Pt1K)、长城系赛图拉群(ChSt)、蓟县系桑株塔格岩群(JxS)和下-中二叠统赛里亚克群(P1-2S)等。苏阿克矿区处于该区内。

区域上发育北西西向断裂。该组断裂是区域主构造延伸方向,规模较大的断裂为康西瓦断裂和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其他北西西向断裂为次级断裂。

岩浆岩石种类较多,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均有出露。侵入岩以中酸性为主,火山岩以基性、碱性为主;岩浆活动频繁,从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至新生代均有岩浆活动,其中以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最为强烈、规模最大。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志留系温泉沟群三组(S1W3)、四组(S1W4)和上二叠统苏盖提达坂组上段(P3sg2)、下段(P3sg1)。

(1)下志留统温泉沟群三组(S1W3)

温泉沟群第三岩组出露于矿区南西部,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上覆第四岩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地层倾向46-55°,倾角59-63°。

(2)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四组(S1W4)

该套地层区内出露面积不大,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出露宽约160-350m。倾向北东,倾角50~65°,南西侧以整合上覆于温泉沟群三组(S1W3)。

(3)上二叠统苏盖提达坂组下段(P3sg1)

位于矿区中部,地层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50-65°,出露厚度较薄且岩性单一。为一套含斑点状褐铁矿长石石英细砂岩。该段位于区内主断裂F3 北东侧,由于构造运动强烈,表现为岩性缺失、局部地层产状倒转及岩层厚度不稳定等特征。

(4)上二叠统苏盖提达坂组上段(P3sg2)

该段地层为一套稳定的板岩组合,出露面积较大,整体走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倾向北东,倾角50-70°,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灰黑色含炭粉砂质板岩、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等。地层中分布有较多石英细脉,多数顺地层产出。

2.2 构造

矿区位于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带和甜水海—北羌塘微陆块结合部位。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南东向,矿区的构造以断裂为主,发育断裂构造5条,其中F3断裂(红柳滩-郭扎错断裂)为矿区的主断裂。

2.3 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在矿区岩浆活动较弱,无侵入岩露头。

3 矿体特征

3.1 金铅锌矿体(Au-Pb-Zn1)

矿体位于矿区西部Sb5号矿化蚀变带中,赋存于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四组,呈层状产出,地表出露标高5150-5200 米,地表出露长度1010 米,厚度0.97-8.64米,矿体走向132°-140°,倾向50°~55°,倾角46°~66°。该矿体金、铅、锌共生,其中西段以铅锌为主,长度460米,铅品位0.38%~0.78%,平均0.41%,锌品位0.5%~1.14%,平均0.63%。南东段以金为主,长度640 米,金品位1.16×10-6~8.34×10-6,平均品位2.2×10-6。含矿岩性为碎裂岩化蚀变细砂岩夹薄层石英砂屑灰岩,顶底板岩性均为灰绿色长石石英细砂岩。

3.2 铜矿体(Cu1)

Cu1 矿体位于矿区北部Sb3 号矿化蚀变带中,产出于上二叠统苏盖提达坂组内,地表延伸长度320米,厚度2.02 米,矿体走向140°,倾向50°,倾角50°。Cu 品位0.32%;含矿岩性为蚀变粉砂质板岩,顶底板岩性均为灰绿色粉砂质板岩,主要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等。

4 找矿标志

(1)大地构造标志: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与甜水海微陆块的结合部位及其附近。

(2)地层岩石标志: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和上二叠统苏盖提达坂组破碎蚀变岩石。

(3)构造标志: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的次级断裂、断裂交汇处及地层中节理发育地段是矿体产出的有利部位。

(4)蚀变标志:硅化、碳酸盐化等标志,温泉沟群中的破碎蚀变岩以及其内发育的雁列式石英脉群为金的主要载体。

(5)矿化标志:黄铜矿化、孔雀石化、铅锌矿化、菱铁矿化、次生,氧化富集带及铁帽,是找矿的最直接标志。

(6)地球化学标志:化探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具有铜铅锌金砷元素组合异常以及具有三级浓度分带特征,也是找矿的主要标志。

(7)遥感标志:遥感影像呈暗红褐色色调,条带状影纹图案。

5 矿床成因

阿士提达坂矿区产出金铅锌(Au-Pb-Zn1)和铜(Cu1)两个矿体,其中金铅锌矿体具有一定规模且找矿前景较大,铜矿体规模较小,故本次重点对金铅锌矿做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区内金铅锌矿在成因、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

(1)本区位于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与甜水海微陆块的结合部位,矿体主要分布于甜水海微陆块边缘。

(2)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四组为矿体的主要赋存层位,该套地层为区内的主要矿质来源层,金、铅、锌元素含量呈现较大分异和局部较强富集。

(3)金铅锌矿体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控矿构造为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F3),矿体产出于F3 断裂带(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带)南西缘的地层内,该断裂带的派生构造为主要的成矿构造。断裂带南西侧地层中雁列式张节理极为发育,并充填石英脉形成诸多雁列式石英脉群,断层、节理裂隙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同时也成为储矿空间。

(4)该矿体就金而言,其富集程度与F3断裂带的活动强弱存在一定关系,F3 断裂带北西部分为初期形成阶段,活动较强,不利于金矿质的富集沉淀,而矿体南东段具有金含量富集特点。

(5)矿体不同金属的共、伴生以及稳定的赋矿层位,体现其成矿空间一致性。

(6)矿化蚀变与矿体的形成具有同期性,矿体次生富集明显。

(7)矿体金属含量的明显差异,表明金与铅锌的形成具有时间差异。

总体来说,阿士提达坂金铜铅锌矿的矿床成因为构造热液作用成矿,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和上二叠统苏盖提达坂组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来源,区内的主断裂为矿物质的活化迁移提供了主要的热动力,其派生构造(次级断裂、派生节理)为含矿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矿质沉淀场所。

猜你喜欢

达坂铅锌矿矿体
我想记下这个夜晚的风(三首)
利用3Dmine进行露天现有采场进行矿体建模的探索
Chronicle of An Epic War
铅锌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研究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
沉寂的布喀达坂“魔鬼城堡”上的青海第一高峰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木本植物吸收特征
铅锌矿在矿产勘查方法方面技术探讨
通往伊犁盆地的达坂
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希勒沟石英岩矿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