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的支架研究

2022-11-22韩佳然

好家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师幼支架经历

文 韩佳然

在具体实践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于“高控”,限制了幼儿自主创作的空间。对此,本研究以师幼互动为支架,开展中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的研究,探索教师实施有效介入的策略,在互动中拉近师幼距离,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建立师幼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度。

一、对中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的调查

研究初期,我对中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细心观察30 名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时的表现,发现好、中、差的比例相当悬殊。调查表明,只有15%的幼儿能够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构思与创意。35%的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建立材料与自己作品之间的关系,但作品呈现方式单一。50%的幼儿兴致不高。

被调查者中,20.5%的幼儿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40%的幼儿自己能创作出作品的大概外形特征,具体细节及装饰喜欢模仿同伴或教师作品。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自己的作品;另外,有17%的幼儿能够熟练掌握美术技能,利用美术工具与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艺术创作;25%的幼儿初步掌握美术技能,能根据自己构思的作品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30%的幼儿以“我不会”为理由,拒绝进行尝试,需要教师手把手地帮助,才愿意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幼儿从传统美术活动中的模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这反映出他们在自主经历美术方面整体能力较弱。部分幼儿由于对材料不熟悉,不能自主选取材料,在作品中难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法,不能有计划、自始至终地完成作品。还有部分幼儿没有先期经验,缺乏绘画技能,遇到困难时没有主动解决的意愿,过分依赖教师。

二、基于自然资源的运用,探究有效的活动方式

我园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种植园里一年四季都有可以观察的植物。因此,基于自然资源的运用,我探究、总结出解决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以幼儿为本,灵活投放自然资源

一是自然材料巧收集。只要走进大自然,幼儿就会拾拾捡捡,乐在其中。这是幼儿对大自然最本真的感情流露。因此,教师在材料收集阶段,要让幼儿成为材料收集的主角。例如,师幼共同讨论制定“小小收集家”比赛规则,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收集记录单”。每个幼儿将收集来的自然材料以画画或符号的表征方式,填在记录单上,收集种类多的幼儿可以获得“收集之星”,激发了幼儿收集自然材料的兴趣。

二是自然材料巧投放。幼儿将收集的多种类自然材料进行分类,主要有蔬菜水果类、花草树木类、动物类、坚果果壳类、物质材料类等。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能一次性给幼儿提供过多的材料,而应该逐渐投放材料,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探索时间。研究中期,教师首先思考现阶段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合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是否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接着,教师观察幼儿在选择材料上的偏好,先投放幼儿最喜欢的花草树木类材料。

(二)以探索体验为依托,提高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一是“因材施艺”,不同形状自然材料的构思。自然材料丰富多彩,形状各异,其独特的形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鹅卵石形态极似“企鹅”,幼儿“涂鸦”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企鹅。扇贝壳独特的外形与“翅膀”相似,开心果壳与花瓣外形相似,松果的尖刺与刺猬身上的刺相似……自然材料为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提供了灵感,不断丰富幼儿的想象。

二是应“季”而生,不同时节自然材料的选择。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惊喜。幼儿园春季鲜花盛开,夏天蔬菜成熟,秋季树叶纷飞,冬季松果掉落。幼儿将这些四季“赐予”的自然材料带进教室,在餐前、课后等过渡环节中,讨论、探索制作的方法和过程。这时,教师跟进指导,通过“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美术技能。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充分展现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三)以大自然为契机,多感官激发幼儿创作灵感

陈鹤琴先生主张:“要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因此,教师带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耳朵倾听,运用多感官感受大自然,积累相关经验,激发创作热情。例如,在美术活动“我眼中的向日葵”中,教师带幼儿走进向日葵园。教师通过适时提问和及时交流,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用画笔、黏土、果壳等材料表现眼中的向日葵。

三、支架研究促进中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

在中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中,我发现每一步都离不开师幼互动。因此,我以师幼互动为支架展开进一步研究。这里,我以个案进行阐述。沅婕是一个内向的女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每次美术活动时她总是一个人坐在一边发呆,对美术活动毫无兴趣。

(一)支架研究:经验唤醒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当发现幼儿迟迟不敢动手操作时,教师首先要加深幼儿对创作内容的感性认识,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外形特征,通过材料的外形特点唤醒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在果壳创意造型时,沅婕拿着半片核桃壳发呆,迟迟没有动手操作。这时,教师先与她交谈,提出“核桃壳像什么”这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沅婕潜在的经验被唤醒,回忆起家里的小乌龟,将核桃壳与乌龟联系到一起;接着,教师继续鼓励她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小乌龟的特征,激发她的创作兴趣。随后,沅婕愿意尝试创作。

在唤醒支架研究经验的过程中,当幼儿迟迟不操作时,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表达,使幼儿的创作嵌入生活经验,愿意动手制作,也让师幼互动逐渐频繁。

(二)支架研究:点拨推进

点拨推进是教师通过言语或行动,为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提供帮助。在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时,教师针对个别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幼儿共同探究解决的办法。在操作结束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展示平台,引导幼儿分享经验。例如,在美术活动“小纸盒变身记”中,沅婕想把小纸盒改造成一个小房子。于是,她把两片纸板用白乳胶粘在纸盒上,但没有成功,便打算放弃。这时,教师对她说:“怎样做才能粘?想一想,再试试,你一定可以的。”这次,沅婕将纸板粘上胶后,等待一会儿,再粘到纸盒上,终于获得成功。

在点拨中,幼儿获得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师幼互动更加平等、融洽。同时,教师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幼儿的世界,倾听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三)支架研究:经验迁移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有意识地帮助幼儿进行经验迁移,及时排解幼儿的畏难情绪,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创作能力。例如,沅婕平时胆子小,经常在绘画时不敢下笔,担心画不好。一次,沅婕在玩沙水区,拿着小铲子在沙子上画圈。开展美术活动时,我让她把平面的画纸换成大大的沙池,在沙池中涂鸦,随意挥笔作画。不久,她的绘画技能明显提升,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并进行创作。同时,她找到了自信,变得开朗起来,愿意分享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

四、研究结果

在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中,教师的理念发生了转变,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在美术活动中“教”的行为,认识到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充分给予幼儿自主创作的空间,通过支架研究中的“经验唤醒”“点拨推进”“经验迁移”三种方法,做幼儿美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为期一年的支架研究中,中班幼儿的自主经历美术能力显著提高,70%的幼儿熟悉美术活动材料,能自主选取材料,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有计划并坚持完成作品;75%的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70%的幼儿已有先期经验,绘画技能能够满足自己创作的需要;80%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在师幼互动的支架下,增强自我解决美术问题的意识,不再过分依赖介绍的帮助。

在中班幼儿自主经历美术活动的支架研究中,我较好地解决了幼儿美术活动能力较弱的问题,达到了课堂研究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师幼支架经历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