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黑龙江垦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2-11-22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2年1期
关键词:垦区农机化机械化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 崔少宁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黑龙江垦区多年来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新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农机建设,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垦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1.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具有“马力大、技术新、效率高、管理严”的特点。截至2020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12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通过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全程高标准精细化耕作、集约化生产,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2.农机使用效率不断加强。黑龙江垦区充分发挥土地集中连片、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不断加强农机装备使用效率。在农业机械化保持高水平前提下,亩均配备动力仅为0.26千瓦/亩,远低于全国0.59千瓦/亩的平均水平。由于农机装备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3.农机管理标准不断提升。黑龙江垦区在农机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坚持“六统一”和“七加强”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管理,有效增加了机具使用寿命,提高了维修服务水平,规范了农机作业标准,提升了农机经营效益。

4.数字农机建设取得成效。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数字农机建设,筹备建设农机信息整体管理平台。2020年建成了6个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在水田育秧、整地、插秧、施肥施药、收获等环节,旱田耕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等环节,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无人化。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差距较大,不同作物机械化也有很大差异,经特作物、畜牧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二是农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三是农机一次性投入大、使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农机社会经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没有配备专业化农机推广机构和专职推广人员;五是农机场库棚基础建设亟待加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机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老化、损毁情况。

二、垦区农机化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黑龙江垦区要以“双控以服务”战略为统领,围绕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和任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机装备优势,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进垦区农机化发展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一)推动示范区建设

农业机械化转型示范区建设应以科技为先导,继续保持垦区农机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坚持农机装备高标准不放松,推进农业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以效益为中心,推广应用具有增产、提质、节本、降耗等功能的农业机械,最终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抓住两个基本环节

1.农机智能化建设环节。以“智能化替代机械化”为方向,以示范卫星导航、智能控制、自动监测等技术为重点,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精准作业、智能控制、全程服务、远程指挥等功能为目标,建立一套农业智能化作业水平指标体系,制定一套无人驾驶农业机械作业标准,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转型升级。

2.农机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环节。继续推广以统一管理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以农场为主体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机服务公司试点,开展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双控一服务”有效落地。组织参与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发挥垦区农机装备优势,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做好三方面融合

1.做好农机农艺融合。根据垦区实际,加大对秸秆还田、免耕播种、黑土地保护等技术的研究,解决农艺要求的农机配套技术问题,以先进农机技术促进农艺措施优化完善。

2.做好农机畜牧融合。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将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倡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方式。

3.做好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建立数字农机信息平台,将信息化技术深度应用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加快无人驾驶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有效解决水田用工量大的问题,降低劳动力成本。

(四)优化四个重点指标

1.农业机械总动力。落实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动力机械每年更新类别、数量,确保主要农作物生产所需机具和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配置充足,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000万千瓦左右。

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研究深松和免耕播种技术,研究提升马铃薯种植、棚内机械等薄弱环节农机化作业水平,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9.7%以上。

3.亩均动力。农机装备水平由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提升,着力提升农机使用效率,亩均动力由目前的0.26千瓦/亩降至0.22千瓦/亩。

4.大型拖拉机机具配套比。发挥大马力技术优势,科学选择适宜多种耕作环节的拖拉机,实现“一机多具”,机具配套比由目前的1∶3提高到1∶4。

(五)完善五大保障体系

1.科研应用体系。依托农垦科学院,联合八一农业大学,结合农机产业园区以及垦区内一些龙头企业的研发力量,以农牧场作为实习试验基地,推动农机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直接落地。

2.鉴定推广体系。发挥农垦农机试验鉴定站的技术优势,在北斗农业机械辅助驾驶系统、卫星平地、深松监测、智能喷药等信息化技术领域寻求重点突破,让信息技术引领农机化发展方向。

3.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机标准化体系,形成完善的农机技术标准、农机管理标准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各生产环节,着力抓好各项农机标准落实。

4.综合服务体系。发展农机合作社,整合现有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购置服务、维修服务、报废更新服务,构建全过程农机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增加职工收入。

5.安全生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农机作业人员学习农机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有效防止各类农业机械事故发生。Θ

猜你喜欢

垦区农机化机械化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