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球虫药物耐药性产生原因与对策

2022-11-22杨景

北方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球虫球虫病基因突变

杨景

(行唐县兽医兽药饲料监督检验管理站,河北行唐 050600)

随着家禽饲养规模的发展,大部分饲养场均采取密集型的饲养模式,促使家禽极易感染球虫病,并且家禽一旦发生球虫病后,不仅会对肠道黏膜造成严重损失,严重降低家禽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而且使用抗球虫药物的过程中,还容易产生耐药性,致使家禽反复发作球虫病,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和经济损失。在此将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利于在防控球虫病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选择压力较小的抗球虫药物,最好轮换使用药物,来降低球虫的耐药性,提高防控球虫病的效果。

1 耐药性的概念

如果球虫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出现了生存能力,就说明产生了耐药性。家禽感染了球虫病后,有的抗球虫药物使用效果没有以前明显了,或者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就说明某抗球虫药物的敏感性开始降低或球虫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如果抗球虫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后,可以将使用剂量增加就可以提高其抗球虫能力。但是球虫产生耐药性后,即使将抗球虫药物增加到最大剂量,也无法产生抗球虫作用。

2 耐药性比较严重

球虫虽然属于寄生虫,但是可以和细菌一样,在自然环境中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并且繁殖速度很快,在高度敏感的抗球虫药物作用下,可以逐渐产生耐药性。一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使用化学类球虫药物,刚开始防治效果很明显,而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就降低很多,此时说明出现了球虫的耐药性,然后使用另外的化学类抗球虫药物也会发生上述的先敏感后耐药情况,形成球虫与药物之间处于敏感和耐药的抗衡中。

据统计,家禽场球虫对大部分抗球虫药物具有程度不同的耐药性,尤其是华南和华东地区最明显,在东北和西北区域耐药性较差,一般对常用的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呈中度耐药,对50%以上的化学合成药物基本都产生耐药性,由此可见,整个家禽业在防控球虫病方面,都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为球虫的耐药性非常普遍和严重。

3 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试验证明球虫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基因突变容易程度,另一种是选择压力大小。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抗球虫药物有化学合成和离子型这两种类型,它们在作用模式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产生的耐药性也有明显区别。

2.1 化学合成药物

化学合成抗球虫药物在球虫卵囊入侵肠道细胞后,能够破坏球虫的细胞内阶段,也就是在球虫裂殖体进行代谢过程中,能够破坏其通路的某个支点。这样在刚开始使用时非常敏感,对球虫卵囊的选择压也很大,往往能够将全部的球虫卵囊杀灭。但是因为这类抗球虫药物作用的支点容易受到基因的控制而增加突变的风险,最终致使球虫产生耐药性。最重要的是这种耐药虫株还可以将耐药性遗传给下一代卵囊,这也是球虫容易对化学类抗球虫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但是,生产中使用的妥曲珠利和尼卡巴嗪等化学合成药物,对球虫产生的作用模式非常复杂,相对其他化学药物来讲,比较难以产生耐药性,或者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很慢。所以目前家禽养殖场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时,大多会选择这些药物。

2.2 离子型药物

离子载体型药物不会对球虫产生较强的选择性压力,其作用机理相对复杂,一般在球虫入侵肠道细胞之前的肠腔阶段产生作用,不会将全部的球虫杀灭掉,促使少量球虫寄生于肠道黏膜,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同时离子型药物能够破坏球虫的细胞膜,球虫的多基因才能够控制这种作用方式,这样就难以发生基因突变,所以离子型药物也就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4 轮换用药

轮换用药是指将化学合成抗球虫药物之间轮换使用,或者将化学合成药物与离子型药物轮换使用,而离子型抗球虫药物交换使用不可以成为轮换用药。以前大部分管理人员发现使用化学合成抗球虫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就会产生轮换使用的方法,这样就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离子型抗球虫药物方面,其实使用离子型抗球虫药不应该轮换使用。

在日常生产中,如果将饲养环境中的湿度控制好,湿度低于70%时,并且保证雏鸡质量良好,使用离子型抗球虫药物防控疾病时,就不需要轮换用药。因为球虫对离子型抗球虫药物本身难以发生耐药性,最重要的是长期使用离子型抗球虫药物,能够很好地维持家禽的健康状况,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但是如果饲养品种质量较差、抗球虫能力低下、饲养管理水平较差、营养不平衡、环境条件不合理、尤其湿度超过70%以上等情况下,家禽容易暴发球虫病,因为球虫卵囊繁殖速度大大加快,环境中存活的感染性卵囊数量增加,这样防控球虫病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就不能单纯依靠离子型抗球虫药物了。由此可见在防控球虫病过程中,饲养管理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家禽舍内湿度、密度的控制,结合使用抗球虫药物,才能起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一旦家禽发生球虫病后,需要轮换使用抗球虫药物,因为抗球虫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化学合成药物,选择压力大极易产生耐药性。有条件的养禽场选择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离子型抗球虫药物来防治球虫,能够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进而达到降低球虫病给家禽场带来的损失。

小结

总之,球虫产生耐药性主要与基因突变难易和选择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合成药物一般选择压力大、作用于支点,容易产生基因突变和耐药性,所以使用化学合成药物防控球虫病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使用离子型抗球虫药物时,选择压力小,并且作用方式相对复杂,球虫就很难产生耐药性,建议在饲料中添加这类抗球虫药物,对防控球虫起到理想的效果,保证家禽始终处于健康状况,进而获取较高的生产性能和丰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化学合成药物耐药性严峻的情况下,选择使用离子型抗球虫药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减少球虫卵囊繁殖速度,降低对家禽机体的侵害能力,防止家禽感染球虫病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如果家禽发生球虫病后,单纯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来治疗,由于其选择压力大和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往往极易产生耐药性,引起家禽反复发作或增加治疗难度,致使耽误病情或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整个家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建议轮换使用化学合成抗球虫药物,或者使用离子型药物,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家禽尽快恢复健康状况,减少球虫病给家禽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球虫球虫病基因突变
肉鸡养殖中球虫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鸡球虫病的防治研究
关于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治疗球虫能不能用多维,这个问题困惑了你多久?
浅谈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
鹅球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