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览/博客

2022-11-22

传媒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用户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院院长 曹 雪:“设计”干的事情就是四两拨千斤,汉字的“设计”二字很精妙,它是言字旁,而不是提手旁的“技”。“言”代表着观点和表达,要妙,要巧思。设计师分分钟要想到,这个设计项目是为谁所做的。以“冰墩墩”为例,任何一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它的目标消费者都是9岁左右的孩子。所以,“冰墩墩”打一开始到最后一笔,它都是牢牢锁定9岁的孩子。为什么选择熊猫?目的很明确,能跟所有人沟通,既看得懂又喜闻乐见。冰糖葫芦那层薄薄的糖衣启发了我们,熊猫和冰壳都不是新元素,但是把两者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化学反应。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 赵晖:“春晚”是中国文艺的年度盛宴,也是社会大众主流情感的艺术呈现,它建构了中国人“年味”社交的媒介场域,粘合了中国人的情感与价值认同,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现代文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创新与历史传承。尤其是今年春晚微信视频号竖屏直播的加入,使得看春晚转节目、发评论成为观看春晚的新动力与新方式。据统计,首次推出的竖屏看春晚累计观看人次2亿,竖屏用户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50%,竖屏使得细节被放大,拉开了春晚社交的序幕,也成就了春晚文艺的“破圈”之路。

@新华社“2022年新春走基层”赴江西分队记者 水金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变中寻新才是新闻的着力点,我们分兵多路在田间地头采访时,发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变量,彰显出田间地头孕育的生机活力。当“90后”大学生记者遇到“90后”大学生村官,我们同频共振:唯有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所言,迈开步子走到群众中间,笔下的稿子才有温度、有血肉、有力量。我相信这是一次用笔和镜头对准时代的记录。眼前这些具有时代感的青年村官,正是我需要追寻的大时代下的中国故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陈昌凤:沉浸式新闻正在改写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内核——事实,是不是被淡化了?传统上,新闻是由事实和报道的特性所定义的,比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沉浸式新闻,则是由新闻与其用户之间的关系定义的,新闻成了用户对重构的事实的临场感知。新闻的特性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上用文字或摄影、摄像进行的报道,都是很有限的选择性呈现,而用摄影测量记录的3D场景则能尽可能地还原现场细节,以保证新闻描述的严谨性。传统的新闻重视的是告知功能,沉浸式新闻驱动的是共情体验,通常共情是影视作品最重视的手法。

@工人日报社社长 孙德宏:新闻作品靠什么抵御时间的冲刷?我认为要关注社会热点,要与时代紧密相关。说到底,新闻报道就是探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的社会和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以拥有审美的方式进行传播。我理解的新闻美学是新闻内容、报道倾向、阐释立场等新闻价值方面的塑造。具体讲,新闻审美传播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以人文关怀作为素材展开的阐释立场,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作为新闻传播的落脚点,其实现方式是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和思想。事实上,新闻史上的所有名篇几乎都具有这样的品质。

猜你喜欢

用户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2018年Q3全球iOS 和Google Play App下载量增长
信用卡资深用户
Twitter用户增长未达预期
无人机相机
智能手机用户普遍忽视恶意软件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