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的护理干预进展

2022-11-21马小莉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孕产妇机体下肢

马小莉

龙州县人民医院 广西 崇左 532400

前言:

孕产妇在整个围生期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危害孕产妇机体健康。报道显示[1],孕产妇围生期易发生栓塞事件,其中约80%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孕妇在妊娠期四肢在受到限制的同时,运动量减少,生理及心理均发生一定变化,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明显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对孕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与危险因素

报道显示,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血管壁改变:孕产妇在妊娠期子宫体积有明显增大,逐渐增加下腔静脉的压力,导致血管壁形状出现改变,最终使血液通过血管壁时血流不畅,同时也会导致血流受阻等情况[2]。在分娩期间,易导致盆腔静脉受到损伤,导致静脉血栓风险不断增加。②血液高凝状态:孕产妇在妊娠晚期血液因子中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较之前有明显升高,由于凝血功能的增强使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导致血液速度减慢,最后出现血液静止状态。若孕产妇自身血糖﹑血压以及血脂指标相对较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易发生血凝状态。③血流缓慢:随着孕产妇妊娠期不断增加,腹部压力明显增加,使下肢静脉压也随之增加,对静脉正常回流造成影响,致使出现血流缓慢情况的发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解剖﹑分娩﹑手术以及激素等,同时还有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和获得性易栓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心肝脑肾功能异常等,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并发子痫或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FGR﹑产后出血等。随着孕产妇妊娠期的增加,子宫体积﹑压力逐渐增大,极易缩小下腔静脉﹑髂静脉面积,使左髂总静脉长时间处于一种前后壁接触状态,血液很难通过,致使流动受阻,严重的情况下易出现静脉腔中粘连。有学者研究发现[3],孕产妇两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一定差异,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右侧。同时妊娠期孕产妇胎盘中雌激素含量相对较高,妊娠晚期机体中雌三醇含量较高,导致在机体中大量堆积肝脏凝血因子,使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流减缓,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研究发现[4],孕产妇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间为妊娠期至分娩后3个月,分娩时由于孕产妇出力较多,且出现宫缩情况,期间会有大量分泌汗腺,导致机体体液含量降低,出现脱水情况,血液浓度增加,最终导致静脉血栓。若孕产妇采用剖宫产方式,需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产生的副作用有血流减缓﹑静脉扩张下肢肌肉松弛等,最终增加静脉血栓风险[5]。

2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2.1 机体运动

孕妇妊娠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会出现相关症状,如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若出现上述症状需进行及时预防[6]。孕产妇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主要以下肢锻炼为主,如散步﹑脚趾功能训练﹑腿部按摩等,若孕产妇为妊娠晚期,更应认识到机体锻炼的重要性,还可进行脚底按摩等,2~3次/d,10 min/次[7]。通过以上机体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循环有效改善,避免出现血液受阻情况。若孕产妇行剖宫产,产后医护人员需指导产妇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具体锻炼方法有双足背屈﹑下压运动﹑抬腿等,同时每日坚持对下肢进行按摩,提升自身抵抗力,尽快下床活动,产后14 d可适当做一些简单家务,有助于血液循环。王卫静[8]研究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系统性护理干预,研究认为,若产妇选择剖宫产产妇进行机体锻炼的最佳时机为分娩后6 h,主要进行肢体锻炼,并进行翻身运动,每2 h翻身一次,对下肢进行适当按摩,按摩时间约为10 min/次,可避免血流受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5.0%,效果显著。张喜维[9]等研究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物理性预防结合特殊护理,对比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8%﹑5.8%,提示观察组护理模式效果更佳。由此可见,对孕产妇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杨红等[10]研究者着重探究了集束化护理在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效果,结果发现对孕产妇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较大预防作用显著。

2.2 体位选择

孕产妇在妊娠期由于机体生理原因,需增加休息时间,使活动量较妊娠期前小,致使下肢静脉肌泵作用而减缓血流速度,在骼股静脉瓣袋中有静脉血阻塞,同时在小腿肌肉静脉丛中出现静脉血流减缓,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1]。孕产妇分娩后,处于绝对卧床状态,下肢处于无运动状态,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明显增加。李凯[12]研究者对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进行了探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使用早期体位活动护理,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提示对孕产妇实施护理的重要性。报道显示[13],对分娩后的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发现,分娩后6 h产妇取平卧位,脚跟垫枕,6 h后取半卧位,每2 h翻身一次,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压力,逐渐恢复静脉血液回流速度。

2.3 饮食护理

妊娠期孕产妇由于机体生理改变,胎儿处于发育状态,在饮食方面需根据孕产妇机体恢复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多摄入低脂肪﹑低蛋白等食物,可有效避免出现体重增加,定时补充体液,增加机体水含量,以此使排尿量增加,可平衡机体水电解质,避免血液浓度过高而粘连。多摄入富含营养﹑维生素成分的食物,同时多食新鲜水果,可为母婴提供充足的营养,也能够降低孕产妇便秘发生率,可降低因排便时腹压增加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3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案

3.1 疼痛护理

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中,疼痛是其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医护人员需与产妇通过交流了解疼痛程度,同时记录疼痛位置,根据产妇需求采取针对性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针对性镇痛方案,若疼痛程度较低,可对患者疼痛部位实施按摩,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程度较高,需使用止痛泵缓解疼痛或使用硫酸镁热敷,以此达到血管扩张的目的。

3.2 心理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由于下肢极易出现疼痛﹑肿胀症状,导致舒适度降低,致使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常使其出现较大的心理变化,不利于机体恢复。医护人员需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全面了解,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孕产妇了解正确的缓解压力方式。高晓霞[14]等对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了母婴结局。

3.3 肺栓塞预防与护理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期间,需关注肺栓塞并发症,根据针对性护理。所以,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需对肺栓塞引起重视,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若孕产妇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血氧饱和度,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孕产妇位置,避免出现咳嗽,并通过吸氧增加机体含氧量,由疾病情况可选择机械通气。研究发现[15],对孕产妇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肺栓塞发生率,将所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显示两组肺栓塞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

3.4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孕产妇若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血液也会造成改变,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疾病加重。因此,在护理期间,需采用肝素对此种症状进行改善,在服药前需排除孕产妇是否有肝素禁忌证;在服药期间对孕产妇皮肤实施密切观察,若出现红斑﹑渗血等情况应及时上报医师进行针对性治疗。

3.5 药物干预

对于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需根据机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抗感染﹑抗凝等,因此医护人员需对药物名称﹑用法用量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全面了解,避免错用﹑误用。同时还可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足浴,药物方剂为黄芪﹑白芍﹑当归﹑红花﹑海风藤各15g﹑桂枝 10g,将各药材混合浸泡30 min,煎煮30 min,兑温水进行足浴,1剂/次,1次/d。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在孕产妇围生期易出现多种临床不良表现,如血管壁改变﹑血液高凝等,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在对孕产妇护理期间,需在整个围术期采取护理干预,且通过从不同方面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预防,以此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孕产妇机体下肢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