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2-11-21许传坤

创造 2022年7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许传坤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统揽“两个大局”,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迈入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一、从系统论出发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指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也包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民族工作、国家安全、祖国统一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给出了路径,提供了思想武器、实践工具和行动指南;是对当前世情国情、对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准确判断,是把握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作出的全局性思考、战略性安排、系统性谋划,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局部发展和全局利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为我们建构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大树、思想大厦和实践厚土。

系统论讲究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要素、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内部和外部联系以及动态和变化,从而把握系统整体,以达到最优的目标或效果,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观念、联系的观念、整体的观念。如果用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去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学习,就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离散、片面、局部、孤立、不连续等问题,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内涵、外延、主题、主线、重点、难点、逻辑关系、理论脉络、相互联系和具体的实践要求把握不准,很难把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观点新论断真正学深悟透。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政治定力不够、大势判断不准、系统思维欠缺、斗争本领不强、开拓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此,更要系统宏观地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不同维度思考、理解、把握这一伟大思想,用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视角和方法推动认识。自觉运用这一宏大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把握发展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建设规律;自觉运用这一宏大思想体系的实践要求去联系云南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去联系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去联系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和事业发展。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

二、从实践论出发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在推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形成、逐步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因此,对这一重要思想要真正入心入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就必须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和精神把握,不断夯实理想信念根基,不断推动自身工作,成为这一伟大思想最坚定的信仰者和最忠实的践行者,通过实践验证真理、丰富真理、发展真理。

一是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问题。滇池是“高原明珠”、昆明人的“母亲湖”,由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周边磷矿资源开发、城市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入,从20世纪80年代滇池水质开始逐步恶化,最差的时候低于劣Ⅴ类水质,“高原明珠”病入膏肓。21世纪初,滇池草海蓝藻疯长,散发的恶臭,让周边的群众苦不堪言,让游客败兴而归。但当时的滇池治理,除了环湖截污,更多的是技术手段、工程手段。30多年过去,滇池水质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是重污染湖泊,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为我们辩证地看待发展和保护的问题、从全局系统角度寻求治理之道,开出了药方。因此,对于滇池治理,一方面,要从政治高度提高保护的认识,把生态环境保护上升至最普遍的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的民生福祉,强化法治思维,守好污染防治的底线、湖滨开发的红线,打好“湖泊革命”的攻坚战;另一方面,要从系统层面提高发展的认识,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把滇池作为昆明发展最重要的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和文明财富,按照生态系统的“稳态”要求加快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修复功能,着力提高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做大云南的金山银山,让高原明珠重新焕发生机活力、重新泽润彩云之南。

二是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回望过去,我们强调科技创新,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采取“跟跑战略”,更多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更多的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缩小我们同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在局部领域赶超,为中国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审视当前,我们已经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与美国的全方位多领域竞争不可避免,而科技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的竞争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激烈的战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益逐步减弱和外贸拉动的国际竞争加剧的客观现实,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科技创新,必须从“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转变,更多地强调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集中优势解决一批关键技术瓶颈,打破西方技术壁垒和封锁,统筹发展和安全;从点、面上的局部突破向整体的全面提升转变,加强多学科融合和多领域协同创新,加快创新链、技术链的补链、强链、延链、拓链,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驱动力量和更基础更有效更充分的支持。就云南而言,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建设生态文明进步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要发展绿色铝、绿色硅乃至数字经济,都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更需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富裕等领域开展针对性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高校的研究团队建设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国际科技教育人文合作,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贡献力量。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时代选择了我们,就需要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贯穿于我们的事业、贯穿于本职工作始终,深刻领会把握“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谋划、坚持久久为功,勇担时代弄潮儿,紧握住中国人不懈奋斗的“接力棒”,肩负起时代重任、肩负起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