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不负人民”的核心要义

2022-11-21李新芝李子嘉

创造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党初心马克思主义

李新芝 李子嘉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伟大建党精神首次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强调指出,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精神形态,并建构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学理层面系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现实需要。

一、“不负人民”是联结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的核心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不是具体革命精神叠加的总和,而是各种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其中,“不负人民”是联结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的核心。

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不负人民”的精神动力。所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这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不负人民”做了最好的诠释。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牢记建党的初心,要记住政府前面有“人民”两字,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政府爱人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进一步深化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认识,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性质宗旨、使命职责的高度政治自觉。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不负人民”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负人民”不仅是党始终不变的政治誓言,而且是党始终不渝的实践行动。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不负人民”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践行“不负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不负人民”的政治风貌。中国共产党作为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党百年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党始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为着“不负人民”而英勇斗争,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风貌,我们党能够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形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需要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统一的。

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基本的政治品质,“不负人民”命题本身内在地包含着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思想。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来源看,党来自于人民;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作用看,党的目标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关系的经典概括。从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谋求超越人民利益当官做老爷的特殊利益,切实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不负人民”贯穿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全过程

党为人民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人民最苦难、民族最危险之时,这就决定了党必须担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不负人民”表现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人民政权,努力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历史任务,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顺利完成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党“不负人民”表现为消灭旧的不平等的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形态。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在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不负人民”表现为,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为实现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一历史任务付出了巨大努力,形成了以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不负人民”表现为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代的奋斗实践中,形成了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精神形态。

党因人民而兴。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种种困难,靠的是人民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靠的还是人民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在人民,“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这既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党的未来走向的深刻揭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力量之源的清晰认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不负人民”的政治誓言,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革命精神,汇集成伟大建党精神。“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逻辑起点,同时也贯穿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不负人民”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不负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精神内核,并成为百年大党传承赓续的红色基因。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行动甚至生命践行着他们的入党誓言。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不负人民”的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中,集中诠释着“不负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生动演绎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赢得人心始终是最根本的政治。这一命题既是对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的总结,又是对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现实昭示。

三、“不负人民”是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遵循

“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不负人民”就是党不辜负人民期待,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初心和使命,致力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负人民”这一命题,不仅强调党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是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而且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完成的任何历史任务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明确回答了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政治立场。如果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向历史提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党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时,也必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负人民才能获得克服各种风险挑战的力量支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精神动力,做到“不负人民”。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为党凝聚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提供了根本依据。

坚守理想,就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明确论述了共产党人是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这一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则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统一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既要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带领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第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实践要求,做到“不负人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为了人民,必须做到公而忘私,克服一切脱离人民、违背人民意愿、损害人民利益的私心杂念,做到心中有人民。从人民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是党“不负人民”的根本方法。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

坚持以“不负人民”为核心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是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维护人民利益的自觉行动,把人民的利益需求反映在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中。如,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人民”不仅成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的关键词,“人民至上”更是作为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代替“人民生活水平”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充分彰显了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负人民”的使命意识和政治立场。

第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政治风貌,做到“不负人民”。现在,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党,一方面,要敢于斗争战胜困难,带领和团结人民以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斗争战胜自己,敢于直面党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坚决反对党内形成与人民利益相对立的利益集团,防止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性质发生改变,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必须“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不负人民”,才能赢得人民;“不负人民”,才能无愧于历史。“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延续百年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也是党在新征程中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要求,做到“不负人民”则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义。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党始终做到“不负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就一定能积聚起人民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猜你喜欢

建党初心马克思主义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小画家
永远的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不忘初心”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