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工程专业“非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21解相婧汪泽幸

纺织报告 2022年8期
关键词:纺织教学内容专业

解相婧,汪泽幸,刘 超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与传统的编织工艺、纺织工艺相比,非织造工业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非织造材料具有优良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由于纤维原料、生产设备和使用范围的不断突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因此,非织造行业对技术、产品设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非织造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出一批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当前,我国大部分教育模式都是以知识为导向,缺乏对科学知识、方法以及能力的认识和把握,因此,“非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 “非织造学”课程教学现状

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非纺织专业的教学效果不明显。一方面,“非织造学”的教师和专业教学仪器设备等不足,在该方面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专长。因此,学生对这一学科的体验感远低于纺纱、针织、织布等。另一方面,学校的合作企业大多是传统的纺织技术企业,但是实际来看,毕业后,很多学生并没有选择进入相关纺织技术企业,而是抱着一种“涉猎”的态度进入其他行业。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设纺织类专业高等院校72所,其中,设纺织工程类专业高等院校42所,设非织造材料及工程系高等院校17所。在42所高等院校中,有7所在本科教学中设置了“纺织科技历史”课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当前高校教育中纺织类专业并不多。中国知网收集了有关纺织专业的书籍143册,其中涉及纺织工业发展较为全面的书籍,如《纺织科技史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棉纺织史》《麻纺织史》等[2]。在中国知网查询有关非织造技术的文献资料发现,“非织造”的关键词有7 931条,而“纺织技术”的关键词只有37条,无“非织造技术史”相关文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非织造行业作为一个衡量国家工业总体水平的重要行业,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而非织造技术的历史研究则一直被忽略。

我国纺织品工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非织造材料的发展水平,整个纺织工业都有目共睹。因此,近几年,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加强非织造领域的本科和高职教学以及相关科研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仍以课堂口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为扭转目前的劣势,必须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非织造学”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帮助师生找到合适的话题,而问题讨论等教学方式则最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非织造专业的学习兴趣。

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1 课程内容模块化,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非织造技术是一项跨学科的新技术。非织造材料的种类繁多,由于非织造加工方法不同,原理也千差万别,所需的科学知识也不尽相同,学生往往会混淆,对基本加工原理的认识不够透彻。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将“非织造原理”课程划分为“非织造原材料与制备”“纤网成型”和“纤网加固”三大模块,并按具体内容划分为多个子单元[3]。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对比模型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的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了解非织造技术及生产设备。

2.2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知识要点

“非织造原理”课程内容广泛,相关学科和知识难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其分为精讲、粗讲、选讲三大类。对基本原理、处理方法和较难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以便让学生完全了解掌握;对易于理解的部分,则采用粗略的讲解,在课堂上设置思考题,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当前应用不多但前景广阔的处理方式,既可以作为选修课程,也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以闪蒸法非织造布为例,可以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和重点的强调,使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生较好的认识,并使其能熟练地掌握核心知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3 紧跟学科前沿,更新教学内容

虽然非织造技术与时俱进、蓬勃发展,但是很多学校的“非织造学”课程教材依旧沿用多年前的标准,并没有实时更新。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例如教科书中很少有关于非织造材料的综合处理内容,教师除了教授SMS(纺粘-熔喷-纺粘)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技术外,还需介绍CAC(梳理网-气流成网-梳理网)、SAS(纺粘-气流成网-纺粘)三重复合水刺加固、SMAS(纺粘-熔喷—气流成网-纺粘)等新型复合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并增强学生的眼界和创造力。

2.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积极引导学主动学习思考,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准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认真布置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后思考题、课外延伸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和课堂上的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目标。阅读课外资料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又能满足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还能兼顾学生的个人发展,满足不同的学习动机和要求,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3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 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

非织造试验室是一所开放式试验室,设有针刺试验线、热轧试验线、纺粘机、熔喷、超声波、静电纺丝等设备。在理论教学中,应适当缩短教学时间,增加实践课程。因教学时间有限,按教学计划选择试验内容[4];同时,还会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加试验教学,实行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研发和工程应用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锻炼实习技能,还可以与企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需要,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提供帮助。

3.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3.2.1 采用探究式教学

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抓住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归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在讲解罗拉式梳理机两针面间作用时,通过老师提问、学生们自由讨论,最终得出了“分梳”“剥取”“提升”等效果。在教学大纲中,设置1~2节课,让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讲授,每次上课时间为5~10 min。参与式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又能收集有关材料,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2.2 采用案例教学

由于非织造工艺过程千变万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即使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也会有差异。所以,每一节课后,学生都要对工艺原理进行实例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其特性进行归纳和分析。学生在了解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非织造材料的特性与工艺过程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工艺理论和工艺方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5]。比如,将用于制作空气过滤材料的针刺非织造布与制作汽车内饰材料的针刺非织造布带进课堂,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针刺技术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针刺土工布、针刺革基布、针刺造纸布等方法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迅速了解到针刺加工的原理和技术。

3.3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有系统地组织“第二课堂”,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首先,将本学科的研究方向、课题及可辅导的学生数量分配给各班,以供学生自行选择;学生在业余时间内,按个人兴趣选择导师和课题,并参加教师的专题研究;教师进行指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团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可以设计试验并熟练操作仪器和设备,进而对试验进行检验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的应用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实现学以致用,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教学目的。由于课程内容丰富,在讲授过程中不能脱离器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优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把所有相关信息都上传到校园网的专用教学平台上,搭建了一个网上教学平台,在“无纺布原理”网上教学平台上,设置了课程大纲、电子教案和课件、部分设备动画、练习题和思考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登录、在线自学[6]。在网上教学平台上,还有一个互动式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远程进行答疑和辅导。

3.5 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教与考”的结合可以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大纲和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重视教学科研,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正确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内容,同时进行课后考核,形成一个重教重学的良好风气[7]。湖南工程学院非纺织材料与工程系一年招生两个班级,采用统一命题、教师流水评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大创新力度,充分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用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将期末考试和平时的综合得分相结合,增加平时的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分中的比例。根据最终成绩,选择合适的学生,并在上课之前向教务部门报告。平时的考核分数占比一般在30%~60%。平时考核包括家庭作业、课堂问答、PPT制作与解释、专题论文、课程试验、考勤等,其中,通过家庭作业和教室测试,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PPT的制作与展示,可以测试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表达能力。

4 结语

尽管“非织造学”在我国纺织工业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在我国非织造专业教育领域一直被忽略,缺乏专门的教学内容,学术界对其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对纺织工程专业“非织造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增加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储备,体现“非织造学”的学科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更多知识丰富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纺织教学内容专业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中国纺织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