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近况及建议

2022-11-21王小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荞麦全程机械化

王小军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荞麦为一种草本植物,是中国一种较古老的粮食经济作物,隶属于蓼科荞麦属,属小宗杂粮经济作物,有甜荞和苦荞2 个种类。荞麦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其中粗蛋白及硒、锌、镁、铬、钙等微量元素和生物类黄酮含量颇高,而且包含的二氢氧顺式肉桂酸物质是珍贵的美容成份。荞麦面是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其健康功效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病症都有独特效果,荞麦皮可以做作枕头。荞麦具有耐寒、耐旱、抗逆性强和生育期短的生长特性,为山西省丘陵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前景广阔。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荞麦生产区域,据统计,2020 年全省荞麦种植面积已达到2.43×105hm2,山西北部干旱地区栽植的苦荞,经过深加工可以制作苦荞茶叶、醋和床垫;平鲁红山荞麦,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晋中荞麦面做成的碗托更成为特色小吃。但由于荞麦的生产过程较为烦琐,目前机械化水平不高,得生产劳动负担重、生产成本很高,尤其是荞麦的机械收获属于明显薄弱短板,已经严重制约了荞麦产业的发展。山西省农机推广部门在结合山西省荞麦生产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与推广。

1 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概述

杂粮是山西省的传统优势农作物,是有机旱作的重要环节,提高杂粮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能加强杂粮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为促进山西特色杂粮振兴具有关键意义。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有机耕、机播、田间管理及收获几大环节。发展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打造特色杂粮品牌,帮助农民增收。

2 荞麦的特性

2.1 形态特性

荞麦属植物成熟期为75 d,在北方地区可种2 季。茎直立,高30~90 cm,甜荞外形呈三棱形,其长×宽×厚6.6 mm×3.6 mm×4.3 mm;苦荞籽粒小,长×宽×厚5.1 mm×3.4 mm×3.5 mm,圆度高于甜荞。

2.2 种植要求

行距20~30 cm,播深3~5cm,甜荞密度90×104株/hm2,苦荞密度112.5×104株/hm2,播量约30~60 kg/hm2。

2.3 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为条播。

2.4 机械化收割特点

荞麦属无限花序草本植物,有边开花边结实的特殊现象,在成熟期时偶尔产生籽粒与花同株现象,且收获期茎秆叶片的含水量较高,影响了荞麦的机械化收割;成熟期后籽粒和茎秆之间的衔接能力很小,在收割时自然落粒损失很大;而荞麦茎秆弹性较差,机械化脱粒时容易产生茎秆断碎,并和籽粒相互混合,容易造成分离问题。

3 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3.1 主要技术路线

根据各地实践,逐步制订出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标准,目前主要采取的技术路线是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机械化播种→机械化中耕技术→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

3.2 作业标准

荞麦的生产作业规范中包括了机械种植、收割等主要环节的相关技术指标。机械种植作业的主要质量标准是:机械种植深度合格率≥75%;行距及格率≥95%。机械收获作业质量标准是:总损失≤5%,总含杂量≤3%,总破碎比≤3%。

3.3 主要技术内容

3.3.1 机械化耕整地

荞麦耕作整地的耕作方法为2 年深耕1 次,3 年翻耕1次。耕作后,土壤松软,透气性好。深耕和深耕的最佳耕作深度为20~22 cm,最佳耕作深度为30~35cm,旋耕的最佳耕作深度为15~18 cm。第一茬收割后,秸秆还田机和除茬机完成秸秆还田或除茬,留茬高度为≤10 cm,碾碎面长度≤10 cm。并综合考虑不同的播种方法、土壤条件、大田面积等各种因素,合理的机具设备、作业技术、耕种方式如内翻、外翻、套耕法等。耕种好的土质应先用铧式犁完成耕翻,之后再用爪耙或圆盘耙耙;对耕种不好的土质,在采用深松法松土之后再用旋耕机旋耕,也可直接使用旋耕机械完成耕种作业;对高产田则采用联合整地技术机完成精细耕整地的技术作业。

3.3.2 机械化播种

播种时,一要选用最适合山西本地的荞麦优良品种,二要按照荞麦不同种类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栽培。具体最适宜的播种时间,需要依据种类的成熟性(生育期)、地区的无霜期和有效地积温数>10℃,这样的荞麦盛花期可以避免地区高热(>26℃),并且以确保霜前成熟期为基本原则。按照土壤肥力和种类特征确定最适宜的播种量。实行槽有轮、离心式、磨盘式等复合栽培机作业,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压地等基本工艺都要一次性进行,播种深3 cm 以下,最大配套功率为18.38~22.05 kW。最合适的播种密度可增加单产量,但每亩株数要达到各地的农艺要求,且均匀、不重叠、不漏播。种植后必须压制并覆盖土层,以避免风蚀,达到保土的效果,也便于育苗。

3.3.3 机械化中耕

荞麦一般无需间苗,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荞麦生长等作用。荞麦为真双子叶草本植物,播后遇到干旱要进行镇压,通过粉碎土块,压实土层,以减小土壤间隙。使土地的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于发芽出苗。每逢下雨或土壤地表板结时,轻轻耙破土,以不伤害苗出土为度。中耕在第1 片真叶形成后,立即铲除田里野草、间苗,以去除弱苗、多余苗;第2 次的中耕除草,时间间隔15~20 d或在开花前期,苗高30~35 cm 时进行,之后不适宜中耕,以免损伤植株。施肥时要注重掌握磷钾量、增施磷钾肥,通常基肥以有机肥居多,而苗肥、花肥则因作物长势而定,通常较宜用速效性化肥。中耕作业所使用的主要设备为中耕施肥翻土机械设备及其轻小型田间管理机,能一次完成行间松地、除草、追肥、培土等基本作业工序。

荞麦为异花授粉作物,结实率较低,在盛花期间各隔3~5 d,于9 点—11 点用一条软绵绳由两人各执一端,沿荞麦顶端轻轻地拉过、振动,使植物间彼此碰撞,以利于授粉,进而增加结实率和产量。

3.3.4 机械化植保

针对各种生长时期病虫草害的特征,密切注意对病虫害发展的评估预报,选用最适宜的农药类型,以对症下药。并依据荞麦病虫草害特性和药物的化学剂型、物理性质和剂量,决定喷洒作业方法,合理选用植保机具。植保工程作业使用悬吊式、自走式的喷杆喷雾机,或植保用无人机作业。依据病虫草害状况,合理选择杀虫剂、用量、选择喷药的频次和安全间隔期,并及时喷洒农药。荞麦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轮纹病、地下虫害等。立枯病一般出现于苗期,应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洒。而轮纹病为害于叶、茎,病发初期应用65%代森锌600倍液或40%菌灵500~800倍液喷洒。地下病害,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兑水泼浇在荞麦田内。第1次在植物生长至5~6叶时、第2次10~12叶时使用15%多效唑0.35 kg/hm2或对水600 kg/hm2喷洒,能有效抑制植物生长,并防止倒伏。除化学除草外,还可采用耘锄机进行机械除草。

3.3.5 机械化收获

收获是荞麦种植的重要环节。养麦开花期长,成熟期也不一样,全株70%以上的籽粒在熟透后,即粒变成黄棕色,当呈现本种类的固有色泽时,为最适合采收期。完全成熟时,落粒严重,主产不丰收。秋季雨涝,也必须抓紧收获。针对本地农业和机耕道要求,优先选用粮食联合收获机作业,一次进行粮食收获、脱粒、清选分离和卸粮运输等作业工序;也可以采取分段式收割方法,首先利用拖拉机或配套割晒机收割,然后再使用脱粒机脱粒。

4 装备引进

荞麦的传统播种方式为条播,2020年山西省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依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推广引进山西河东雄风农机生产的2BFM 系列、2BFJY 系列播种机,西安亚澳农机生产的免耕精量播种机,河北农哈哈机械生产的2BX系列、2BXF系列、2BFG系列播种机等。

荞麦收获作业主要采用久保田农业机械生产的4LZ 系列谷物联合收获机、沃得农业机械生产的4LZ 系列谷物联合收获机、雷沃重工生产的4LZ系列谷物联合收获机等。

5 主要技术内容

以优质荞麦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以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开展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五大环节(耕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农机作业规模成本核算,重点放在耕整地、播种、收获环节,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机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资料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

6 推广成效

2020年,山西省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在全省荞麦主产区示范推广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由左云县实施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创建,以良种好法匹配、农机农艺相融、产品生态和谐、增产增效兼顾为基本要求,以示范区建设为关键,研究建立了科技成熟、可重复、可推广的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在示范区内开展了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精量播种、高效植保、联合收割等技术综合运用示范,并认真进行了设备的质量监控考核、装备试验研发、产量作业核算等,构建了完备的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机具装备方案与技术路径,有效促进了荞麦产区的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

左云县在张家场乡双官屯村创建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40 hm2,辐射面积达到66.67 hm2。购置雷沃4LZ-8M 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1 台;召开了播种、收获演示培训会各1次;完成对谷物联合收获机试验考核。

6.1 经济效益

杂粮产地通常是农业较为不成熟区域,以山西省为例,杂粮产地通常呈现出了与贫困村、革命老区、丘陵山地、有机旱作区等“五区叠加”的特征。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可大大提高荞麦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荞麦项目区每0.067 hm2省种0.3~0.5 kg,节约用工2个,增收节支150元。

6.2 社会效益

农机化新技术示范与推进工程项目的开展,有效保证和推动了全省重点粮食作物、地方特色农产品、农村民生基本生产等多方面、重点环节的农业产品技术创新与生产装备提升,为山西省的农业产品全程、全面、优质、高效地发展,引导了方向和提供了方法,有效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一县一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在提升农业增加值,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化,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着十分关键的带动和引领功能,实现了以点带面、杠杆推动山西省农业生产的效果。在荞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带动下,到2020 年底,全省荞麦种植面积达到24.3×104hm2,机械化耕作面积为23.2×104hm2,机耕水平达到95.41%;机械化播种面积为19.5×104hm2,机播水平达到80.47%;机械化收获面积为9.1×104hm2,机收水平达到37.65%;荞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6%,全程机械化作业总面积达到9.1×104hm2。

6.3 生态效益

荞麦的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降低因过度使用肥料带来的土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山西省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7 存在问题及建议

7.1 荞麦优质高产品种少,种植效益不高

目前,关于荞麦主产地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以及生产性扶持,除省财政部门将其作为专门扶持以外,城市、县区的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再加上当地农民种植技术普遍落后,资金有限,导致生产环节的投入不足,荞麦的质量不能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品种结构不合理,专用品种少,大多数还是农家品种。面对全省荞麦种类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政府一方面要通过积极调整引种、选育的方针,加强针对性引种、育成优秀高产新品种,另一方面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带动农村荞麦栽培户积极选用优秀品种并应用良法良技,增强农村群众对杂粮优质种子的了解,从而充分调动农村农户积极选用杂粮优秀种类的积极作用。

7.2 荞麦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要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推广技术人员,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推广人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并根据国家农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要求,努力培训一大批热爱农村、懂机械且熟练使用机器的农村科技人员。

7.3 荞麦的机械化收割环节相对薄弱

加大对荞麦收割机械的科技攻关,以弥补丘陵地区荞麦收割机械化技术空白。并针对荞麦机械收割的技术薄弱环节,进行科技攻坚,如开展杂粮作物气吸式、环槽式、振动式、等多样化排种装置的研发,解决籽粒流动性差、易架空造成排种器中断的问题,开展系列撒播机具的研发及智能化的播深和播量调控系统的研发。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上应予倾斜,引导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农机公司进行荞麦收割机具研究。

7.4 实施荞麦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实施标准化精准集约化生产方式,实现产品管理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优质、高效率生产示范模式建立,有效推动荞麦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为荞麦产业化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荞麦全程机械化
红山荞麦看木森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变黑的荞麦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荞麦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