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新时代家风建设探析

2022-11-21杜春晓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家风价值观核心

杜春晓

(铜陵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着重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的重要性。2016年,在会见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贯彻落实“三个注重”,并指出其在构建家庭文明方面的重要价值。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家风的重要性,指出重视家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家国情怀重千钧。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纷纷展开,并在家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引领家风建设的价值导向,为新时代家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家风建设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鉴于此,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探索新时代家风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新时代家风的内涵与特征

“家风”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潘岳的《家风诗》,主要指在家族教育中进行祖德歌颂和自我称赞[1]。优良的家风,通常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教育之精华。“仁义礼智信”(《孟子·告子上》)、“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等宝贵的品质,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形成了新时代家风的重要源泉。事实上,任何时代的优良家风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时代的家风亦如此,一方面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做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要融入当今的优秀文化与时代元素,做到与时俱进。

(一)新时代家风的内涵

家风,又称门风,是家族成员经过世代发展,并经历长期积淀,最终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等一系列价值观念和家族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2016年12月,在与我国首届文明家庭代表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全社会要广泛参与,促进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有效形成,并在全社会推崇“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2]。

以上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风内涵的诠释指明了方向。总体来看,新时代家风蕴含以下科学内涵。

1.爱国爱家的报国之志

爱国爱家是新时代好家风的价值内核,促进了传统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家庭是开展爱国爱家教育的第一阵地,新时代的家风培育必须以爱国爱家为基础,激发家人对国家、家庭的真挚热爱,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的传统观念继承好、弘扬好。同时,要以爱国爱家的精神基因延续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帮助家人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做到爱国与爱家相统一、家庭梦与民族梦相统一、家人的目标追求与国家命运相统一,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力量。

2.相亲相爱的处事之则

爱作为人类最高贵的一种情感,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根基。人最早感受和得到的爱应该是家庭之爱,这种被爱能够帮助我们逐步学会爱,进而培养爱的能力,以此作为人生的处事之则,实现爱自己与爱别人、爱亲人与爱朋友、爱家乡与爱祖国相统一。我们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经常陪伴家人,多与家人沟通、交流,以此营造新时代的美好家风。

3.向上向善的立身之本

所谓“向上”,就是要立长志,坚定理想信念,做时代的奋斗者。立志向上历来是我国优秀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们要以中华优秀家风为基础,以立志向上的优良家风托起“中国梦”。所谓“向善”,就是要常怀仁爱之心,爱国爱党爱人民,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心怀人民。“向上”与“向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风的教化功能,培育“向上”和“向善”的好家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4.共建共享的惠民之实

好家风的传承与建设、宣传与弘扬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让全社会意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和个人才能好。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现实,家庭梦、个人梦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应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加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与传承,并通过重视家庭教育、树立优良家风,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二)新时代家风的特征

1.示范性与引领性

家长是促进优良家风形成的关键因素,他们的言行举止是示范和引领子孙后代家风教育的重要力量。家庭氛围和环境是构成家风环境的基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家人尤其是家长的道德品行,常常决定孩子品行的形成。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一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的诺言,这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优良家风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这种优良的家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问题、作决策,并叮嘱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为人民排忧解难。可见,优良的家风能够示范后人、引领家庭风尚,推动形成社会风气优良、家兴国盛的良好局面。

2.传承性与发展性

优良的家风是家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被家庭成员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新时代家风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优良家风,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新时代家风兼具传承性与发展性。

3.实践性与创新性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新时代优良家风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实践是培育新时代家风的必经之路。传承下来的优良家风必定是在践行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家风,对培养人的品行、提升人的品质、升华人的品格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并植根于家人的思想观念之中,有利于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和谐文明的社会、兴盛繁荣的国家。另一方面,创新是培育新时代家风的永恒主题。对待传统家风,我们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在实践中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践行和创新家庭美德。我们要不断发扬和践行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让家人和子孙后代在耳濡目染中牢记红色文化,进而实践和创新红色家风。

二、新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性

优秀家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作用,传承时代好家风、弘扬时代优秀家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途径[3]。家风是文化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其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家风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相互促进、一脉相承,两者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主要体现为文化同根性和同质性。

(一)文化的同根性

所谓同根性,就是指新时代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源一样,均源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新时代家风要求我们“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做人要善、对人要真”,“宽容他人、讲究诚信”,这其间蕴含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处事原则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完全契合,说明两者在文化上具有同根性。我们党立足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将其凝炼为十二个词。显然,这是我们党基于中国实际,并兼顾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遵循。例如,“平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表达为“仁”,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则,也是判是非、辨善恶的准则。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提倡人人平等,提出了一种无差别、无等级的兼爱观,其平等思想有机结合了公平正义与社会民生,并将平等的国家地位、公正的社会秩序、公平的人才选拔蕴含其中。又如,“友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表达为“友”和“善”。“友”意即“友朋、友谊、友情”等,运用至国家间则为“友国、友邦”等。可见,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国家之间,“友”呈现给我们以“仁者爱人”之感受,可谓一种很好的往来方式,正如孔子所言:“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善”是人的良知良能之表现,“至善”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被誉为最高境界的伦理和道德尺度,正如《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完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自然成为中国人际往来中推崇的价值观念。

(二)文化的同质性

所谓同质性,就是指新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一种“德”。新时代家风是立足家庭层面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涵盖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此,新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小德”与“大德”的关系。古往今来,中国人极为重视家教,中国传统观念文化也因此伴随着家风家教永续传承和升华。纵观上述过程,德性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备受重视,如周公诫子、孟母三迁、曾国藩教子持家等故事广为流传;一些典籍也先后出版,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温公家范》《诫子书》等[6]。尽管每个家族的家风不尽一样,但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体来看,家庭家风既是家庭这一最小社会细胞价值观和道德的体现,又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支点。家庭为我们提供最经常且效果最为直接的教育,影响极为深远。一般来说,家风家教首先体现一个家庭“什么该提倡、什么该反对”的基本价值取向,涵盖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信念、素养和追求,反映了一个家庭在伦理层面的问题;其次,家庭中每个成员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根本准则蕴含于家教家风,反映了一个家庭在价值层面的问题,体现其核心价值观。家风对每个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影响既长远又深刻,我们每个人接受的家风对今后的成长、人生抉择和道路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态度。好的家风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和方向,昭示我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帮助我们把为人处世的准则和信念内化于心,把我们追求人生目标的行为外化于行。家庭既是每个人成长成人的出发地,又是每个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的启航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载体[7],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孕育家庭成员良好的认知和品德,从而促使每个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更接地气。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修身立命,勤勉致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表明古人注重处身立世之哲学,儒家更是如此。因此,修身立命也随之成为中国传统家风的重要构成[8]。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家风建设,既要反映时代要求,倡导时代精神;又要契合当代社会特点,倡导新时代价值追求;更要处理好“三个统一”,即道德价值与行为规范的统一、个体性格特征与人情世故的统一、常识认知与思维方式的统一。因此,家风培育和建设中,要树立家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家庭成员良好的礼仪规范,健全家庭成员的人格,提升他们的能力,铸就他们的品德。“读书乃起家之本”[9],古之圣贤无不勉励人们勤学读书,“凿壁借光”“映雪读书”“囊萤夜读”等故事就是古代勤勉致学的典范。在如今的信息大爆炸、技术大进步时代,学习更应成为每个家庭成员提升自我价值、掌握生存和发展本领的重要手段。综上,修身立命、勤勉致学理应成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勤俭持家,爱邻睦亲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勤俭持家从来都被中国人当作治家原则加以信奉。在《颜氏家训》《诫子书》等古籍中,都有古人治家勤俭的良言佳句,被后人传承至今。新时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形成的过程中,勤俭持家这一中华美德的传承自然成为实现国家富强、家庭富足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引领良好家风形成的有效途径。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细胞,邻里关系的处理成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邻里关系的形成,有助于营造团结友爱的社会气氛。

(三)遵纪守法,敬业爱国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奉公守法成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古代,古人将遵纪守法融入教子日常及言行修养塑造之中,违反家风者会受到极为严重的惩罚。新时代,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告诫每个公民都要懂法律、守法律,要将遵纪守法的法治精神植入每个人的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倡导“法治”,新时代家风培育与建设要求公民养成遵纪守法的品格,从而提升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为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贡献力量。受到家国同构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心声和诉求普遍体现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公平公正,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正”,其引领家风培育自然要注重家庭成员间平等相处,坚持平等公正的基本原则,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再是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新时代父母更应该当好孩子的朋友,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既符合时代的潮流,也有利于子女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贵在一个“诚”字,诚实守信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家庭是每个家庭成员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最早的教育便来自家庭已经形成的风尚和习气。正如曾子所言:“今子欺之,教子欺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新时代家风培育应重视融入诚实友善的传统美德,将诚信友善的观念植根于家庭之中,通过家风建设培养诚信意识,让家庭成员切实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新时代家风建设路径

(一)注重追本溯源,传承传统家风

中国传统文化重亲情、讲人伦、厚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成为优秀传统家风的典型特征。新的历史时期,家风建设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当前家风建设要围绕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面挖掘并汲取传统家风之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弄懂悟透优秀传统家风在新时代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把优秀传统家风传承好、发展好、建设好。

传承优秀传统家风,一方面要做好断层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复工作,另一方面应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有益补充。我们要研习传统家风“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的立身之基,明礼诚信、尊师重友的处世哲学,教子有方、持家勤俭的治家良方。对待子女,父母要以身示范,不能仅仅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他们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培养;对待父母,子女要细致耐心,让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充满尊老爱幼、谦恭有礼的传统美德,为长辈尽孝、为子女示范;对待邻里,家庭成员都要做到友善和睦、互帮互助,共同营造和睦之风尽吹、和谐之美尽显的新时代邻里关系。

(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家风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持久的革命和实践中建立的家庭习俗或生活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精神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新时代家风建设,将赋予红色家风更多的时代内涵。

传承红色家风,一是要彰显爱国爱党、忠于抱负的家国情怀。在子女教育方面,革命先辈们满是爱国情怀。我们要汲取红色家风中丰厚的养料,加强对家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家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帮助子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爱家与爱国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学习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廉洁本色。严守纪律、廉洁奉公是革命先辈家风家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以“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坚定回复了亲友各种各样的要求;周恩来以“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大片”的誓言,诠释了他严于律己、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要始终做到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告诫家庭成员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植根于家风建设之中,从而将更多新鲜的时代气息赋予红色家风,以此滋养新时代家风建设。三是要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持家之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优秀家风。通过言传身教,我们可以将上述优良传统传承给子女,带领他们学习焦裕禄同志“带头艰苦”的家训、谷文昌同志“清白持家”的家风,让家庭成员从中深受启迪,扎实推进新时代家风建设。

(三)党员干部带头,涵养良好家风

党员领导干部家风的好坏不仅直接关乎自身的进退、家庭的荣辱,还关乎党风政风国风的兴衰。因此,新时代党员领导的家风建设显得极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党员干部要带头涵养优秀家风,回馈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家庭和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带头扎实搞好家风建设,将初心使命融入家风建设之中,实现两者的深度有机融合,在家风建设中守住初心、担当使命,在好家风建设与弘扬上争做时代模范先锋。具体来看,一是要结合身边的正面和反面案例,积极开展榜样示范活动和警示教育活动。纵观党员干部的成长轨迹,无论是成功典型还是腐败案例,大多与家风建设存在一定的关系。好的家风涵养家人的品格,帮助家人走上康庄大道;不好的家风使家人误入歧途,步入堕落腐败的深渊。可见,党员干部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效应和自身示范作用,通过正面和反面案例的讲解揭示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实际,用言谈举止诠释爱国、爱党之情,促进家人良好品格的养成。二是要在工作和亲情方面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尤其做好子女后代的教育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对家庭加强管理,对子女加强教育,分清家务和公务,辨明家事和公事,做到个人作风建设与家风建设有机融合,以作风建设涵养良好家风建设。三是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家风建设,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党员干部的家风被人民群众作为评价党的形象的重要标尺,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以正气的家风塑造清廉的党风,进而打造淳朴的民风,形成家风、党风和民风的良性互动,以此维护党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家风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家风伴我成长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