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路径

2022-11-21董金芳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历史使命抗疫

刘 越 董金芳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到: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历史使命教育要善于将新时代生成的“抗疫精神”作为当下的重要内容,以时代精神育人,以责任担当润人,以历史使命化人,用“抗疫精神”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任务。

一、“抗疫精神”与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内在逻辑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面对的新挑战,亦是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首先,以理想信念为指引,为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提供精神支柱。90后、00后成为阻击疫情的主力军,这份担当、勇气、坚定是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他们诠释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一代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其次,“抗疫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团结力量,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使命感。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意识和抗疫合力遥相辉映,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培育拓宽了引导路径。再次,家国情怀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提供情感支撑。这种家国情怀、社会意识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最后,“抗疫精神”是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2]。”历史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抗疫精神”是时代的结晶更是精神的传承,对明天的中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责任。

二、“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一个确定的人,现实中的人,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真实联系而产生的。”[3]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于振兴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时代新人”肩负起了各个时期的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在革命年代,“新青年”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新篇章;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4]的论断;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以“四有新人”为标准做出了崭新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明确了“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的历史使命。培养与锻造时代新人,为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5]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是一代一代青年人接续奋斗的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上遇到的重大挑战,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抗疫精神”会深深地根植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也将会成为民族精神谱系中的另一种历史使命教育传承下去。

(二)“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肺炎表彰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将“生命至上”放在首位。一方面,无论是在抗疫前期,还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落实在实践中。在抗疫的过程中,我国对感染者不惜代价进行治疗,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中,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的初心。另一方面,在人类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价值选择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90后曾被贴上“个性张扬”“我行我素”的便签,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面对疫情他们能从容不迫、理性作为,实现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在历史使命教育的过程中,以现实抗疫中的个体“利我”与社会成员关系中的“利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社会群体的价值选择中,通过对历史使命的理解,进而形成对历史使命的认同,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体现了“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

全球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主要向学生传达的是此次疫情阻击战中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关系:中国人在抗疫中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气度,并主动承担中国在世界命运中的大国担当。首先,在疫情防控中,中国人最快最好地阻断了国内的疫情传播路径,全国人民按下了“暂停键”,举全国之力,共同抗疫。其次,中国除了派出医疗专家、捐赠物资到他国以外,还毫无保留分享抗疫经验。最后,中国为世界疫情防控做出卓越贡献时,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防疫提出质疑,大学生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国家这种“政治手段”背后的目的。这场抗疫之战是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在时间的长河中,作为这场战役之战亲历者的中国青年一代终将历史性地成为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

三、“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实现路径

历史使命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中国人民的“抗疫精神”为高校历史使命教育提供了最新的数据和载体,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用“抗疫精神”铸魂育人,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专题教学:历史回眸,在中国精神谱系中领悟抗疫精神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7]纵观人类发展史,是在一次次与灾难、疾病、瘟疫抗争中不断进步的过程。“抗疫精神”中蕴含的集体主义和道德情感,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淀下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导向,是中国精神谱系中带有时代性标志的最新结晶。

中国古代,不仅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中国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瓜分国土,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凭借着民族精神使中国重新屹立世界东方;中国现代,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经历过一次次灾难和挑战,这种大局观念和家国情怀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中。因此,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正是因为“抗疫精神”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来,将“抗疫精神”融入在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青年人肩负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汇聚的道德情感。

(二)实践教学:报国之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增强“使命”的持久力

理论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推动历史使命教育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相结合,对促进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邀请有战疫经验的代表讲授抗疫故事。“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8]在抗疫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高校可以邀请他们为学生带来一场生动鲜活的思政实践教学课,并以此为契机,在深入进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其次,鼓励学生去基层社区抗疫前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9]。”后疫情时代,社会处于复工复产复学状态,但是防疫工作还在继续,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常态化防疫工作,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抗疫精神”中蕴含的时代使命转化为自我成长的精神养分,在点滴行动中彰显责任担当。最后,开展“抗疫精神”校园文化展。校园文化是除思政课堂又一重要的育人场所,学生主体之间的文化传播更能体现平等亲和性,在校园开展“抗疫精神”主题文化宣传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开展“抗疫”实践教学,加强大学生时代使命感,一是引导学生立足于当下,把个人命运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增强“使命”持久力;二是谋发展,构建历史使命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历史使命教育常态化、持久化。

(三)创新教学:明理共情,在情境教学中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不断增强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高校教育领域以此为契机将虚拟现实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搭建旧场景再创新场景的教学实践活动,坚持“明理”(抓住事物的本质,引导学生)与“共情”(通过VR技术生动直观感受事物的本质)相结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10],强化使命教育的责任担当。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思想教学情境,给参与者在视觉、听觉、感受等方面带来立体生动的体验,一是强化“抗疫精神”的理论内涵,提高历史使命感的时代厚度;二是加强“抗疫”情感共鸣,提高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温度。例如:利用VR技术还原当时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情境,从而使参与者产生极强的共情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将历史使命感体现于建设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在情境教学中实现育人的优势,提升教育实效。

四、结语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1]。”一场全民参与的抗疫阻击战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成为中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元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抗疫精神”中的守望相助、敢于担当融入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中,引导大学生肩负起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中国的明天书写绚丽的篇章。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历史使命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只留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