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需求导向下高职专业课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以“社区矫正对象个案矫正”课程为例

2022-11-21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矫正专业课程思政

金 越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培养一批产业需要、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下乃至2035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定位与育人方向。职业性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对社会用人在职业技术上的诉求做出及时回应,要求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上,同时要求高情感的职业精神,两者应当高度统一。职业精神的培育需要来自个体、学校及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其中学校的育人作用发挥必须依托于课程教学。本文则将以高职社区矫正专业“社区矫正对象个案矫正”(下文简称“个案矫正”)课程为例,探讨职业需求导向下,如何通过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实现有温度的育人目标。

一、职业需求导向下高职专业课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坚持整体性、协同性原则,确保学生“成才”更“成人”

培养社会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育人工程,是由专业根据国家教育教学总体方针,立足职业面向岗位群的真实需求,明确专业教学任务,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现专业育人目标的协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育人工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同样应当遵循系统协同原则。课程与课程之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形成既紧密关联又各有侧重的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协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但目前,课程思政中依旧存在“关起门”来做思政,教师依据所授课程孤立地探索思政建设路径。这种单打独斗做思政的形式忽略了专业教育的整体性、课程之间的联动性,导致了课程育人的“孤岛”现象,不能发挥育人的协同效应。这种建设形式有违课程思政建设的初衷,也不符合“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改变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两张皮”的错误认知,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是在专业教育整体规划之下,实现专业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成才”的同时更“成人”的关键方法。

(二)坚持精准性、整合性原则,促使教学“育知”更“育德”

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偏向于情感类的非学术性内容,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态度、信仰、情感、价值观等相对较难以言喻的内容的习得与养成。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比较,思政内容具有内隐性、缄默性等特殊属性,这也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将育人元素的“隐性”外显,被学生觉知、习得并内化是专业课程思政设计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专业课程思政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精准性、整合性原则,只有实现“精”和“合”结合,才能够最大化延伸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精,即精准性,对思政元素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准,选择恰当的教学环节、思政载体、教学方法进行引导,不破坏本有的专业课程教学节奏,做到精准施教。合,即整合性,对思政内容的选择要契合课程内容本源的需要,不生搬硬套,不强行附加,旨在实现育德与育知一体,育知内生育德,育德助力育知。

二、职业需求导向下“个案矫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坚持需求导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总目标,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构成的师资团队,基本遵循“专业教育—专业课程群教育—单门课程教学—具体章节知识点教学”的思政育人实现路径,依据“上行—下行”复合路线逻辑,根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等不同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链接的课程标准,逐类逐级梳理分解相应的思政育人目标与思政教学内容,同步探究符合学生情况和教学规律的思政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各类课程要守好各自责任田,既要避免专业课程过度“思政化”,也要避免思政元素内容“同一化”。

“个案矫正”是高职社区矫正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社区矫正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社区矫正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司法行政行业、专业社会组织,能够从事社区矫正刑事执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的高素质实战型人才。社区矫正专业思政育人总目标概括为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拥有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应开发的“社区矫正管理实务”“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社区矫正对象个案矫正”“社区矫正文书制作”“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化监管”六门专业核心课程中,“个案矫正”在关注专业育人共性目标基础之上,着重侧重于对学生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根据课程个案理论篇、技能篇及实务篇等不同知识点与技能点,在课程的思政总目标之上再深层次细挖具体内容点的思政元素,寓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之中,譬如个案矫正目标这一知识点中融入尊重生命、优势视角、创造价值等思政元素;矫正方案制订内容中融入尊重个体差异、需求导向等思政元素。

(二)挖掘思政元素,释放思政育人价值

挖掘思政元素,释放思政育人价值,应当通过四步来循序完成。第一步要选择融点,即在哪个知识点上设计思政元素。从专业内容上来看,可以选择相对核心、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加以设计,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相对难以理解、难以解决的知识点加以设计,在专业重点、难点及痛点上融入思政内容,给予德育目标实现和价值发挥以更大的空间。第二步要确定载体,即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思政元素。从类型上,可以采用经典故事、真实案例、情境体验等,从方式上,可以选择口述讲授、视频观看、角色扮演等。不管选择哪种形式都要契合于、服务于课程教学。第三步要收集素材,即从哪里获取所需思政载体。合适的有效的思政载体是思政目标达成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尽可能选择真实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来自社会公开资料、行业调研资料、专业书籍资料等,有时原汁原味地引用可能不适合教学实际,可适当进行改编,最终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库。第四步要优化设计,即如何融入课程教学中。结合知识点内容,不断优化完善思政素材,根据教学设计,不断磨合融入思政环节内容,让课程思政教学更润物无声、更绵延内化。

选取“个案矫正”理论篇中专业素养章节的教学难点“职业价值观”这一内容进行思政设计。根据往届教学反思及应届学生学情分析发现,对于该知识点掌握较为困难,部分学生表示难以处理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的冲突,容易陷入伦理困境之中。基于此,教师设计“我们该不该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帮扶”的辩题构建多价值对话空间,通过正、反双方质辩方式,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自主发现思政元素,培养尊重个体价值、社会公平正义的人文情怀,并引导学生要善于用思政思维去解决专业真实情境问题,处理价值困境。通过如上内发式教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融入课程知识内容之中,实现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渗透与思政效能的有效发挥。

(三)完善教学评价,推动学生素养养成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由此可见,思政教育评价应当放在专业教育的宏观系统之中,注重考查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体发展。专业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主要平台,其思政教学评价同样要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全局性、动态性的评价理念。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难以量化的感知型过程,根据这一特征,专业课程的思政评价应当有别于知识、技能的评价理念,更加注重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下面将重点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两方面,提出完善教学评价的方法,以促使学生素养养成。

一方面,从纵向时间评价维度上,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从纵向维度可以分为短期的“入心”评价与中期的“入行”评价。短期重点考查学生思政元素“入心”情况,突出对思政元素的了解掌握和接受程度,一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考评;中期重点考查学生思政元素“入行”情况,突出学生在实训、实践过程中是否将思政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一般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考评。而长期思政评价重点考查的是学生是否将思政元素养成转化为自觉的职业素养,伴随未来职业生涯的“入职”情况。这一层面评价应当由专业作为主体进行综合考核,可引入第三方评估等,专业课程作为其中构成的一部分不再重复评估。

另一方面,从横向内容评价维度上,思想政治素养的体现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社会品德、职业道德、家国情怀、政治认同、人类发展等微观、中观、宏观的各个层面。聚焦到专业课程之中,思政素养同样在同伴交往、学习态度、习得过程等不同情境之下均有所体现。因此,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从横向维度可以分为辅助性思政评价与主旨性思政评价。辅助性思政评价重点考查在互动协作、学习态度上所体现的团队意识、勤苦乐学、攻坚克难等可迁移、通用性素养,具体体现在对难易任务的选择、合作完成度等。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确保“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专业课程作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习得的主要渠道,其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应当立足所面向行业的用人需求,充分回应职业诉求,做好育人需求分析,以开展精准思政,同时结合院校办学定位、专业育人目标以及课程内容架构等多元因素,在课程思政的方案、内容、评价等环节真正做到无形融入、有效发挥,使培养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兼具高情感的职业精神。同时,高职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应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校外实践、互联网等其他手段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优质支持网络。

猜你喜欢

矫正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