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鸿教授运用乌梅丸心悟

2022-11-21邝可可王棣丞胡蒙惠王凯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乌梅反流症状

邝可可 王棣丞 胡蒙惠 王凯霞 吴 鸿,2※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乌梅丸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338条,为治疗蛔厥及久利而设。吴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多年,善用经方治疗各类疾病。笔者跟随吴鸿教授出诊时,发现吴鸿教授多用其治疗心律失常、胃食管反流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现从经典和历代医家的认识出发,从方证辨证角度,就吴鸿教授临床上运用乌梅丸的体悟进行阐述。

1 对乌梅丸的认识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38条对于乌梅丸的阐述为:“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据此,后世诸多医家将其应用于对蛔虫及久利之病的治疗。随着对乌梅丸的认识逐步加深,乌梅丸渐渐成为了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不再局限于蛔虫及久利二证,对临床中辨证为“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的多种疾病,均有称奇疗效[1,2]。

关于乌梅丸,古代医家已有很多见解。清·黄元御认为[3],蛔厥之症主要由于中焦脾胃虚寒,蛔虫上逆犯膈,并呈现出上焦郁而发热,并导致下焦湿寒内蕴的厥阴病上寒下热之象。乌梅丸,全方酸甘苦辛并用,治蛔厥之神方实至名归。而中焦亏虚,下焦虚寒,亦多见久利之症[4]。正如清·吴谦《医宗金鉴》一书中记载:“久痢脏有寒热不分者,宜用乌梅丸调和之”[5]。吴鸿教授结合经典和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乌梅丸的病机是中焦虚羸,气机升降失调,机体上下阴阳难以顺接,终致《伤寒论》中描述的“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6]上热下寒之象。

2 运用乌梅丸的心悟

2.1 方证辨证 方证是证候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某方剂所治疗的证候,是用方的指征和证据,以方名证,故名方证[7]。方证辨证直接将证候与方剂这2个临床最核心的元素相连,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中医的学习方法与实践过程。临床时患者情况往往复杂多变,难以把握,而方证辨证则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准确辨“证”用方,通过简便的诊疗过程,提高诊治效率,快速缓解患者症状[8]。吴鸿教授认为,方证是反映某方病机的主要症状体征,是组方的基础,每方均有其方证规律,辨明方证则能确定主方。方证辨证是学习经方的大门,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捷径。

2.2 上热下寒乌梅丸 关于厥阴病的病机特点,大部分医家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黄煌教授认为厥阴病提纲证重点突出了肝气郁结,风火上扰的症状,“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揭示了肝郁病机,“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则揭示肝病及脾、脾胃虚弱这一病理现象,认为厥阴病病机特点为寒在脾胃,热在胸中[9]。刘渡舟教授认为厥阴病特点主要为肝热脾寒,或上热下寒,并强调寒是真寒,热是真热[10],认为但见肝热脾寒,或上热下寒者,皆可从厥阴病论治。吴鸿教授结合诸家经典理论和临证实践心得,认为厥阴病病机当属中焦虚羸,肝脾失和,上下阴阳无以续接,最终使机体反映出上热下寒的表征。而乌梅丸作为厥阴病主方,气血阴阳并调,清上温下,贴合厥阴病上热下寒之机,临床对上热下寒之证者施以此方,往往用之则应。

2.3 厥阴欲解效更佳 《伤寒论》第328条曰:“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乌梅丸属厥阴病之主方,可顺厥阴欲解时而治疗疾病。如柯琴《伤寒来苏集》言:“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11]。丑到卯上属于阴中之阳,数据[12]统计发现,丑时为乌梅丸所治疗病证发作或加重高发的时间段。有学者[12]临床实践发现,发病时间为凌晨1~5点的脾胃病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颇为有效。也有学者[14]建议,临证时注重把握疾病欲解时之时机,对于丑至卯时发作的疾病在夜间用药能更好地发挥疗效。丑时为厥阴病欲解时的起始之时,为两阴交尽、阴尽阳生之始。以子午流注理论推之,丑时为肝经之主时,故丑时为厥阴病欲解时的关键时刻。所以在厥阴病欲解时,用乌梅丸顺其时治疗相关疾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吴鸿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乌梅丸的方证特点是:证属上热下寒者,或症状在后半夜出现或加重。临床但见此方证,则可施用此方,以其内合理法,外合天时,时常效如桴鼓。

3 验案举隅

案1 胃食管反流症患者,男,63岁。2006年因贲门癌行胃近端部分切除术,术后出现胆汁反流、烧心症状,多年来服用奥美拉唑控制效果不佳,患者甚苦于此,于2020年5月24日来河南省中医院就诊,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后胆汁反流、烧心等症状减轻,至8月20日症见:凌晨1~5点吐苦水2~3次,烧心,口干,晨起口苦,口角起泡,纳眠一般,大便不成形,2 d 一行,小便偏黄。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弦。辨证属上热下寒之厥阴证,治以清上温下,处方乌梅丸:乌梅50 g,细辛6 g,肉桂10 g,黄连15 g,黄柏10 g,当归10 g,人参15 g,附片10 g,干姜6 g,椒目6 g。7剂,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

8月29日复诊症见:每夜凌晨4点吐苦水1次,偶见夜间凌晨1点、4点各吐苦水1次,吐苦水量减少,无烧心,口干、晨起口苦、口角起泡减轻,纳眠一般,大便稍干,1~2 d 一行,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胖大、苔中后腻、舌下络脉瘀曲,脉沉弦细。守上方,加大黄甘草汤加强止吐作用,同时调理大便。7剂,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后患者复诊多次,另予此方28剂,胆汁反流、烧心症状控制可,患者满意。

按语:患者胆汁反流10余年,初诊时白天夜间均可见吐苦水之症,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后症状虽缓,但仍见后半夜吐苦水症状,结合患者烧心、口干、口苦、口角起泡、大便不成形之症,为上热下寒之象,吐苦水多见于凌晨1~5点,恰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之特点,转方乌梅丸,从厥阴病欲解时调治,取得较好疗效。

案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女,78岁。10年前出现手指僵硬麻木,怕冷,手足发凉症状,10年来于多处就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颇为苦恼,加之近日出现胸闷、气短、夜寐汗出、手脚冰凉等症状,于2020年6月13日至我处就诊,给予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桂枝加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10剂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至7月18日复诊症见:手指僵硬麻木稍轻,胸闷、气短消失,多汗减轻,手足发凉、口干口苦稍轻,怕冷及大便情况无明显变化,纳眠可,大便溏,2~3d 一行,小便正常。另诉双手不能沾碰冷水,否则刺骨难忍,夏天亦然。舌质暗红、胖大、苔腻偏黄,脉沉弦。辨证属寒热错杂,处以乌梅丸原方改为汤剂:乌梅60 g,细辛10 g,桂枝12 g,黄连12 g,黄柏10 g,当归12 g,党参15 g,椒目8 g,干姜14 g,附片10 g。14剂,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后复诊见其病症均有好转,另以此方14剂巩固疗效,服后诸症基本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症状虽多,但整理归纳,可总结为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患者口干口苦,舌苔腻而偏黄,此为上热,手足发凉、怕冷、大便溏为下寒之症,且寒热虚实错杂,治以辛开苦降、清上温下、补虚泻实之乌梅丸,方证贴合,用之果应。

综上所述,乌梅丸具有辨治临床多种疾病的潜力。从方证辨证的角度分析,临证见疾病符合上热下寒的症状特点,符合症状在后半夜丑时至卯时出现或加重的时间特点,则可用乌梅丸化裁施治,这样通过灵活运用方证辨证思想使用乌梅丸,也可达到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乌梅反流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口干舌燥 吃点乌梅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原来我们都有病
巧手乌梅汤,开胃又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