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荒漠化地区种植苜蓿现状

2022-11-20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和田地区和田荒漠化

任 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0)

1 和田地区荒漠化现状

沙漠化是世界十分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荒漠化形势非常严峻,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其中,最严重地区在南疆和田。和田地区下辖1个县级市、7个县,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临昆仑山,东西距离670km,南北距离570km,总面积24.89×104km2。绿洲占3.7%,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和田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多风沙天气,年均降水量35mm,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mm。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220d以上,其中浓浮尘(沙尘暴)天气在60d左右。春季极为缺水,水资源时空、地域分配不均匀等,致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文献资料显示,沙漠化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国内外学者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水资源、沙丘活动、沙源扩散路径等,研究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孙红梅等[1]对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过程研究得出,风动力是和田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原因,本质是土壤的风力侵蚀、堆积、沙粒迁移;植被是和田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决定因素,固沙植物主要是胡杨、红柳、骆驼刺;受人文环境影响,植被破坏严重。王景新等[2]利用红柳大芸改良荒漠化土地,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显著。汉瑞英等[3]通过“源-汇”理论,应用生态阻力面模型厘清和田地区沙源扩散路径,和田地区一级源地面积占73.57%,分布和田地区西北部民丰县,沙源扩散作用最强;二级源地面积占17.35%,分布和田地区东南部于田县、皮山县,沙源扩散作用集中;三级源地面积占9.07%,分布零星绿洲、荒漠交错区,沙源扩散作用最弱,是沙化防治关键区域。宫静等[4]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得出一致结论,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严重脆弱是洛浦县和民丰县。孙智斌[5]利用RS、GIS技术对1990—2015年和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得出,2000年前和田地区耕地、草地分别增加413.75km2、377.24km2,之后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田经济快速发展,草地、林地减小显著,导致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

第3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和田人民积极开展治沙工作,种植胡杨、红柳、大芸、苜蓿等固沙植物。

2 苜蓿研究现状

苜蓿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引入我国,自古代起就被广泛种植。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分布广,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再生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适口性好的特点,能为家畜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同时其根系利用根瘤菌固定氮素,起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作为绿肥改良土壤,因此被人们称为“牧草之王”。我国苜蓿种植以牧草为主,随着苜蓿新品种的广泛应用、栽培水平的提高、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国际市场上牧草需求量的增加,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主要集中于内蒙古、甘肃、四川、黑龙江、吉林等地区。

2.1 苜蓿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苜蓿种类多样,分为紫花苜蓿、褐斑苜蓿、天蓝苜蓿、小苜蓿、南苜蓿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不同地区适宜种植苜蓿品种有差异。俞雪等[6]通过隶属函数、气候综合分析得出,适合石河子地区种植越冬苜蓿品种为肇东和敖汉。程贝等[7]研究得出,随着硒浓度的升高,苜蓿发芽率苗长鲜质量活力指数都呈现减小的趋势。李威等[8]研究得出,苜蓿—玉米间作和苜蓿—燕麦草间作模式产量高于苜蓿单作,苜蓿—燕麦草间作模式下产量最高。蔺芳等[9]通过研究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间作模式下光能特征得出,紫花苜蓿与小黑麦(C3植物)间作模式的产量优势最显著,间作模式下小黑麦和玉米的产量表现优势,紫花苜蓿的产量表现劣势;禾本科牧草通过提高CO2的羧化固定能力,增强净光合速率,紫花苜蓿提高叶片中叶绿素b的含量,增强对光能的传递,提高在弱光下的光合速率,保证其正常生长。刘选帅等[10]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苜蓿不同花期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得出,随着花期推进,紫花苜蓿单茬产量呈增高趋势,盛花期达到最高,但总干草产量较低,综合考虑苜蓿的营养品质、总干草产量、种植成本等因素,初花后期(开花10%)刈割效果最佳。

前期现有报道关于施肥对苜蓿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在单一或间作对不同施肥时期、施肥量、施肥方式、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影响;近期文献综述报道集中在生物有机肥和微肥对苜蓿影响的研究。李春容等[11]研究得出,微生物菌剂相比复合肥对牧草的分蘖数、株高、单株鲜重等生长性状更高,复合肥(60g·m-2)和微生物菌剂(60g·m-2)混施康藏高原牧草产量最高124.78t·hm-2。彭琪[12]研究得出,不同土壤类型和硒处理对苜蓿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硒酸盐对苜蓿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比亚硒酸盐更显著。紫花苜蓿根系和非根系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速效钾能提高植株糖的合成、氮素的利用、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2.2 苜蓿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

苜蓿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不仅可以在畜牧业生产中作为饲料,而且苜蓿的嫩叶嫩芽人们可以鲜食,同时在生物制药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苜蓿属于清凉性植物,具有清热利尿功效。苜蓿素和苜蓿酚等物质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苜蓿维生素K含量高具有凝血功能,可用于止血。苜蓿铁元素含量高,同时富含维生素B,具有预防贫血作用。苜蓿粗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具有通便排毒功效。苜蓿多糖能增强免疫调节功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苜蓿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还能够增强畜禽免疫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降低疾病死亡率,同时无药物残留,提高畜产品品质,确保食品绿色安全;苜蓿多糖的提取方法有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滤提取法、酶解提取法、热水浸提法等[13]。苜蓿粗蛋白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甜高粱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单独饲喂畜禽不能满足营养需求,苜蓿与甜高粱按混青贮比40∶60时,卡拉库尔羊消化道内消化蛋白、淀粉、脂肪、纤维素的酶活性最高[14]。

3 和田地区苜蓿种植现状

畜牧产业在和田地区历史悠久,作为和田地区传统的基础产业之一,传统养殖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超过33%。政府积极引导通过“十万”、“百万”、“千万”、“亿”工程,开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将带动形成驴10万头的“十万”规模;多胎肉羊100万只的“百万”规模;鹅1500多万只、兔1500多万只、鸽1580多万只的“千万”规模;菌包、香菇2亿袋的“亿”规模。近年来,随着和田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短缺,苜蓿作为优质饲料被广泛种植。新疆是中国紫花苜蓿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随着畜牧产业的集约化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当前我国的苜蓿种植业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2020年我国苜蓿种植面积633hm2,苜蓿干草总产400万t,虽然国产苜蓿还有很大缺口,但是整体产量得到提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奶产品、禽蛋和牛羊肉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明显增加,苜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是畜禽主要蛋白质饲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进口苜蓿干草135.81万t,从美国进口量为118.52万t,占苜蓿总进口量87.27%,优质苜蓿主要从美国、西班牙等国家进口。

新疆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极度干旱少雨,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低于667m2,是全疆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开垦荒地种植苜蓿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种植苜蓿政府补贴100元·667m-2,调动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为和田畜牧业发展提供饲料保障,同时提高土壤肥力,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盐碱化,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和田地区农民种植苜蓿存在以下问题。播种量存在随机性。农民根据自己的经验种植,播种量2~5kg·667m-2,导致出苗密度低或密度过高2种极端情况,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施肥存在盲目性。前期整地施肥,一般情况撒施尿素20kg·667m-2,部分农民增施农家肥。农民为节约成本,整个生育期不施肥,造成产量低,部分农民在苜蓿生育中期撒施尿素10kg·667m-2,并进行大水漫灌,造成水肥流失,降低肥料的利用率。传统模式浇水。采用大水漫灌模式浇水,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且造成土壤盐碱化。人工收割。由于农户种植面积小且分散,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收获,靠传统人工收割、打捆,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苜蓿生产管理方面,农民缺乏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水平落后,播种后对苜蓿不管不问,杂草丛生,导致苜蓿产量低且品质差。

企业大面积种植苜蓿采用喷灌模式,实现水肥一体化,节约用水,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最佳施肥量不确定;田间管理技术成熟,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为实现和田地区苜蓿种植科学高效,组织农民学习苜蓿种植技术,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提高田间管理能力。从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一定产量目标下苜蓿合理施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针对和田沙漠地区苜蓿养分吸收、运转、分布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因此,在施肥实践中存在凭经验盲目施肥现象,农民往往重氮肥、轻磷肥和有机肥,使得苜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克服盲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开展和田地区苜蓿养分吸收、运转、分布规律研究,旨在探明和田地区苜蓿生育期植株需肥规律,确定苜蓿最佳施肥量,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浇水,对于和田地区节约用水、促进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苜蓿产量和改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和田地区和田荒漠化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和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和田地区洛浦县双语教育现状调查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