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

2022-11-20杨振秀

读与写 2022年35期
关键词:幼小阶段幼儿园

杨振秀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91)

什么是幼小衔接?笔者认为,幼小衔接即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向小学学习生活的过渡阶段。幼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性,是唯一的、有序的、持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有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发展的好坏都会对下一阶段的成长造成明显的影响。充分认识幼儿的发展现况,才有益于掌握其发展趋势。在幼儿园和小学,学生主要通过课本学习知识,得到教育。此阶段,幼儿的行为习惯也将直接受到课本知识的影响。由此可见,教材选择的重要性,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缓冲期的独特性,有针对地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的课程内容,使他们在走入小学课堂后减小压力,激起自主学习性。与此同时,步入小学初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尤为重要,因此对于这方面也要给予重视。对于幼小衔接期的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考虑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教学。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分析

1.1 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后期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伴随着专业知识难度系数的提升,如果学生想要熟练掌握知识,这时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改变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此外,和幼儿园对比,小学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师生之间关系、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假如没有幼小衔接过程中对幼儿适应力的培养,孩子很有可能会对中小学的学校生活感到恐惧,乃至会出现厌学情绪。

1.2 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家长对孩子上学问题一直很关注,主要表现在下述一些方面:(1)幼儿因为年龄小,还没有能力去照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家长尤为担心孩子初入小学的自理问题,如能不能自己吃饭,能不能吃饱等等问题;(2)与小学的教学内容相比较,幼儿园的知识较为基础简单,一般为生活中的小常识或者是帮助幼儿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知识,但步入小学后,所学内容变得复杂,家长则会担心孩子的学习问题;(3)此外,小学不同于幼儿园的是,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家长尤其是孩子性格较为内向的家长担心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无法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受到孤立校园暴力等行为的侵害。相关数据表明,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大部分家长所关注的,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可以对进入小学后的校园生活有着显著的帮助。

1.3 做好幼儿的升学准备。在于小学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我了解到,幼儿在刚刚进入小学阶段时确实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大致如以下几类:(1)注意力分散,不能在课堂上保持专注:(2)因为在家中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初入校园,意识不到自己与班级是一个整体,缺乏荣誉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3)没有责任感,本该自己负责的事情,拖延甚至不去完成。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幼儿园老师应当重视幼小衔接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为幼儿成功发展做好准备。

2.幼小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及片面化的倾向。幼儿教育在教育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随着政策的发布逐渐在改变。但因为以前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师的思想中牢牢扎根,幼儿教育仍认为成绩对于学生是最重要的,并将其看为学生在校表现的考核方式,而教育观念的逐渐改变,导致幼儿教育在教学中受到了很大的改革。而且,幼儿园的老师对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方面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认为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其实是“教学生们小学上课内容”,大多数的幼儿园在进行传授教育内容时,发现教学内容更偏向于小学阶段的教学,尤其是幼儿园大班。如,大多数的幼儿园大班会教学生学习造词、组句,口语表达,英语等课程,为进入小学打下深厚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了外在的教育,忽略了幼儿的年龄和内心需求,身心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好,一味的学习会让学生们失去学习的快乐,对教学产生抗拒心理,更甚者还会产生厌恶情绪。小学化的幼儿教学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还会让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幼儿园在幼儿还应在学习幼儿教育的年龄时,便早早的开始对小学的知识了解甚至进行掌握,这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小学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在进入小学后便沾沾自喜,不爱学习,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自控力下降等。幼儿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从而终身学习的阶段。所以幼儿教育当重视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挖掘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并进行支持和引导发展,这将会让幼儿的性格变得活泼、自信,潜力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

2.2 忽视了小学教育的衔接,使幼小衔接工作过于单向化。有关数据表明,大多数幼儿园对于幼小衔接这一项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并且对此开展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心里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逐渐向小学学习靠拢。但是,反观小学,很少有小学关注幼小衔接这一阶段,在小学中也没有开展与之有关的辅导,这种反差就造成幼儿园一方过度关注,而小学完全不重视,双方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导致幼儿园无法了解小学教育的方式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区别,只能是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单纯的模仿。另一方面,小学教师也了解不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致使幼儿即使在幼小衔接阶段很出色,但步入小学后仍感到无所适从,对于陌生的环境无法适应,影响学习状态。

2.3 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使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孩子学的东西越多学的越快代表着孩子越聪明。因此,现代社会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幼儿期就开始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才艺,如跳舞、钢琴、书法等等,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学的才艺足够多,才不会落后于人。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家长不再满足于才艺,将目标转向孩子的学习成绩,每次放学后,将孩子送往一个又一个补习班;每次考试后,关注孩子的排名究竟是多少……这种轻视德育、注重智育的传统理念,对幼小衔接这一阶段的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教学阻力。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不仅不利于学习上的提高进步,更严重的是这些无形的压力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家长只关注智育,忽视了幼小衔接过程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会导致幼儿无法适应小学教育环境。

3.优化幼小衔接工作的相关策略探究

3.1 加强生活管理,促使幼儿自立。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目标就是让幼儿变得自立自强,幼儿因为年龄较小,还没有能力去照顾好自己,学习、生活都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可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一直依靠别人的帮助去完成任务,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幼儿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去培养这种能力,学会自强自立,才能在步入小学等更高教育时照顾自己,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刻苦努力。若想达到这一目的,幼儿教师则应该从日常小事中开始培养,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基础日常,让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改变依靠别人完成事情的想法,并且教师应该在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任务时应予以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还可以进行奖惩评价,如幼儿在完成任务时,可以给他一朵小红花,让幼儿充满荣誉感,参与感,从而产生兴趣,真正热爱上自立的完成任务。在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立自强的能力,如幼儿在学习思考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时给予鼓励和支持等。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的大扫除中,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布置合适的任务,如擦黑板,倒垃圾等简单的事情,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劳动意思。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协商,以身作则的让幼儿在家中也学会自立自强,如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幼儿在学校里家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引导,为进入小学等更高教育学府打下深厚的基础。

3.2 培养任务意识,确保遵守规则。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时还很不熟悉新的环境,面对老师也会感到陌生,会下意识的将在家里的模式运行到幼儿园里,如挑食,不爱学习,爱玩等。这时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孩子加入到幼儿园的教学环境里,愉快的开始幼儿学习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时,教师应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因为幼儿还处于懵懂学习的阶段,不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能被动的学习所接收到的内容,不会意识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授日常的学习内容后,还应该注重他们的性格形成,兴趣爱好的发掘,三观的培养等。因为幼儿在上小学后,老师会按班级上课,教学内容也更加深奥,无法细心照顾到学生的日常,日常交流就是课堂上的互动。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没有得到充分的性格培养,则会逐渐以自我为中心。在小组活动中,没有应当具有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不愿意或选择延迟完成自己的任务,则会导致小组的其他成员心生不满,不愿再与其合作,严重的则会导致被同学孤立,学生也因此会变的自卑,敏感。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幼儿进行三观的培养,性格的引导,变的自立自强,具有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是团队里的成员,应该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如为班级设计黑板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融入集体和班级。幼儿教师还可以举行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如三二一木头人,在为幼儿讲解完玩法时开始游戏,在游戏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度,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表现不好沮丧的学生进行安慰。使学生们在游戏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师生间的关系,还可以形成集体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重视情商发展,增强交流能力。幼儿教育也应该注重幼儿的双商,即智商和情商。智商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父母遗传,虽然后天练习可以让智商变高,但是时间长效率低。而情商则更加注重后天的练习。当今社会中,能力固然重要,但人际交往也非常重要,在某些程度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如在社会中,擅长人际交往,与人沟通则会较别人更快的获得他人的好感,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幼儿情商的培养,但在这之前,应当引导幼儿培养正确的三观,如何为正确,何为错误,并以正确行为感到骄傲、以错误行为感到耻辱。同时,幼儿教师要让幼儿学会考虑并照顾他人的情绪,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人平等独立。在做出行动时,要注意到他人的情绪,会不会伤害到他们,学会为他人考虑,这是培养情商的关键一步。

3.4 在幼小衔接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思考能力还很薄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会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面对生活问题有自己的选择,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感悟,会为幼儿进入小学等更高教育学府学习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终身收益。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游戏教学法、身临其境法、计算机实践技术,这样既能营造课堂的活跃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在无形中使幼儿的思维得到锻炼。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在教学《看!春天》这一课文时,学生们看到的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汉字,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本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有关春天的视频,这样幼儿们在学习课文时,看到的不仅仅是生硬的文字,还有破土而出的小草,翩翩起舞的蝴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幼儿专注听课,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紧跟教师的思路,锻炼思维。

3.5 和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幼小衔接这一阶段对孩子的培养,学校单方面做出努力肯定是不够的,幼儿的家庭也应配合学校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过渡期。例如,在过渡期,教师会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独立完成,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教师的要求,让孩子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完成。但是,有些家庭中,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长辈会心疼自己的孩子,本该孩子独立完成的事,统统自己代劳,这种行为是极其不明智不可取的。如果幼儿在学校表现得很出色,一回到家中又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教师在幼儿园做出的努力完全是无效的。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于家长沟通,甚至可以采取定期家访的形式对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解。只有家校相互配合,逐步完成幼小阶段对幼儿各方面的综合培养,幼儿才能在步入小学后轻松面对新环境、新同学。

4.结语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这一阶段对幼儿有着重要意义,必须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阶段的教学,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生活方方面面的管理,协助幼儿学会独立。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采用合适的方式锻炼幼儿的情商。家庭对幼小衔接过程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家长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这一阶段扮演的角色与自己的任务,家校联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享受小学的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幼小阶段幼儿园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