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建议

2022-11-19李焕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筋竹镇农业农村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规模化猪舍猪场

文│李焕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筋竹镇农业农村中心)

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疾病预防是重点,养殖的密度越大,疾病传播的风险也会增加。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的疾病防治问题十分突出,猪群疾病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有传统的猪瘟防控压力,很多新的疾病也威胁着猪的健康发育,因此提升规模化猪场的疾病防控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的若干问题

1.饲养环境问题。饲养环境问题是猪场疫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规模化猪场在前期要进行科学设计。选址是设计的首要环节,选址要遵守畜牧管理法规,禁止在禁养区建猪场,按照实际投资设计规划猪场环境,完全达到饲养标准后才能开展规模化饲养。很多猪场建设在交通运输不便的偏远郊区,虽然土地租金成本低,但饲养成本明显增长,饲养区离水源太远,缺乏自来水的接入,长时间的饲养会导致水污染严重,为疫病传播提供了温床。饲养环境的问题还体现在猪场周边环境上,一些猪场将垃圾随意堆放到猪场周边,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猪场日常饲养中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较多,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废料、废水、粪便,不仅饲养环境容易变差,更为病原体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条件。此外,在饲养过程中,猪场消毒管理工作不到位,也会造成病原体的入侵风险,尤其是人员和车辆在未经消毒就进出猪场,很容易携带病原体,提高了猪场疫病传播的风险。

2.消毒管理问题。消毒管理是猪场养殖管理的重要内容,消毒的目的是阻断病原体传播途径,消毒的方式主要有化学药剂消毒和物理隔离消毒,有效的消毒管理能够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控制微生物的繁衍速度。消毒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的约束,同时更需要饲养人员有较好的素质,才能提升消毒管理的质量。一些猪场的管理人员在消毒管理方面,存在责任意识疏忽、防疫理念落后的情况,直接造成了猪场防疫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人员培训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到位的问题。在消毒管理过程中,防疫程序漏洞较多,例如消毒室没有划出专用通道,工作人员缺乏培训,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不消毒,配制消毒液不称量,仅凭经验配制药剂,消毒时随意喷洒,不对卫生死角进行消毒处理,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猪场疫病传播的风险。

3.技术保障问题。技术保障是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条件,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检疫站为猪场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但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动物检疫站检测设备存在老化陈旧的现象,乡镇畜牧兽医站兽医人员职业综合素养普遍较差,很多兽医依靠经验诊断猪的疾病,在疫病防控愈加复杂的当下,如果不能及时的追溯病因,很容易出现疾病传播扩散,只有明确病因才能提供有效的疾病解决措施。此外,乡镇畜牧兽医站人手力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在规模化的乡村猪场,兽医的数量为1~2名,这些兽医不仅要负责猪的免疫接种、疫病防控,同时其他养殖动物的补针和疫苗也要由他们负责处理。除此之外,突发疫情的处置、人工授精、疾病诊疗、技术培训等工作十分繁重,直接影响了技术保障的质量。

二、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的建议

1.场区环境。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是猪疾病防控的前提。首先要做好厂址的选择,厂址要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与化工厂、矿厂、居民区、公路干线的距离不能太近,周边要有自来水系统供给。猪场的交通要便利,水电设施要完善,结构布局要合理,与防疫要求相一致,生产区要按照季风方向、地势走向,从高到低依次分布。厂区内要有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检疫区、污物处理区的功能划分,尤其是污物处理区的设备要保持先进性,提升粪便、污水、污物的处理能力,污物处理区的设计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安全,地面需要做硬化处理,避免污物渗漏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2.猪舍环境。猪舍的位置要向阳,做好高度的控制,猪舍高度要大于1.8米,猪舍结构要合理,具有保温防暑的功能,设置专业的防疫通道,便于消毒工作的展开。有条件的猪场可以使用智能监测系统,提升猪场环境卫生工作的效率,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调节和监测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噪音。猪舍内外和猪场周边的环境卫生工作要做到精细化管理,猪场的外围设置砖墙、铁栏,与外界形成物理隔离,猪场边缘地带、不同、猪舍之间的空间,做好绿化工作,美化猪舍环境。猪对温度是较为敏感的,15~25℃之内的温度适合生猪的生长。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到仔猪的发育,尤其刚断奶的仔猪,温度过低会出现采食量骤降的现象,产生腹泻、呼吸道疾病频发等问题。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热应激现象,严重的时候出现个别猪只的死亡。猪舍的湿度控制在60%左右,湿度较低的情况下个别猪只会出现皮肤干裂脱水的现象,湿度过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增加为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高湿度的情况加剧了微生物的繁殖,很容易发生湿疹,控制湿度可以通过加强通风的方式来进行。良好的通风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在温度适宜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有利于降低呼吸道病原体在猪舍内的传播。此外,要保证水源的干净,定期检测水质,切断微生物的繁衍源头。

3.消毒防疫。猪场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消毒防疫理念,从物理隔离和药剂消毒两个方面提升消毒防疫的质量。猪场内部要实行封闭管理,生产区是封闭管理的重点区域。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进出管理制度,严格管控外来访客、外来车辆进入到生产区,猪场主要进出通道均应建设消毒池、消毒间。外来访客的鞋底、车辆的轮胎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出每栋猪舍,也要严格遵循消毒管理制度,进入前要穿戴工作服,并进行手部消毒,出舍后双手和鞋靴要进行全面消毒。猪场内部要划分出人行通道和污染通道,发生疫情后避免扩大传播。其次要完善消毒管理制度,空栏后的猪舍要进行全面消毒。消毒时,先用清水冲刷一次,干燥后再喷洒消毒液,消毒时要注意每个死角的卫生,做到不落一处,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用清水冲洗一次,等到7~10天之后,才能放入猪群。要按时带猪消毒,7~10天消毒一次,可以有效降低猪舍内病原体密度。场区舍外每月消毒一次,消毒时注意四个要点,即浓度要合理、剂量要足够、时间要充足、温度要适宜。通过定期的消毒,猪场环境内的有机物繁衍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此外消毒剂、消毒设备要定期更新换代,保证消毒的质量。

4.饲养管理。过去猪场疾病防控,一般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作为防控理念,对饲养管理的质量缺乏重视,转变疾病防控理念,要突出养重于防的思维。首先要把控饲料品质,全价饲料具有营养均衡的功效,保证猪的营养要远远胜过药物防控。提升猪的营养水平,能够有效提高猪的疾病抵抗力。营养物质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的下降,严重影响机体内部抗体水平,一旦出现疾病,很难依靠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疾病。在饲料方面,增强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比例,质量较好的全价饲料,对于提升断奶仔猪采食量有着重要作用。猪的饮用水要足量,水质要符合饮用标准。其次,要严格遵循“全进全出”的原则,尤其是保育舍和育肥舍,种猪进舍为同一品种,出舍为同一批次,“全进全出”机制下,降低了种猪品种之间的疾病传播风险。场舍内外要定期驱虫,每年对猪舍和猪场内外进行一次全面驱虫,肥猪每年做2~3次的驱虫。饲养员要严格按照饲养管理制度进行每日巡视,做好每只猪的情况记录,在巡视中观察猪的外表变化、采食情况、饮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处理,病猪要及时隔离。猪场内部每年要做两次疫情防控演练,提高场内应急处理能力。

5.免疫保健。规模化猪场要密切关注所在地的猪疫病流行情况,记录猪群的健康状况,猪群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时间要形成档案。基础免疫要做到一个不落,例如常见的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疾病,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疫苗。猪群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要做好抗体检测,抗体有明显下降的要及时免疫。疫苗选择、疫苗运输、疫苗保存、疫苗注射要做到专人管理,检测要规范,接种完疫苗后观察免疫情况,保证免疫的质量。药物保健是提升疾病预防的重要措施。母猪分娩前后要做好药物保健,能够有效提升仔猪的免疫力,防治生殖道疾病。新生仔猪、断奶仔猪、转群分栏猪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药物保健的方法能够降低环境适应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三、结语

随着农村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猪场疫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控制猪场环境、提升饲养质量、加强免疫保健,能够有效实现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规模化猪舍猪场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