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的品种利用及猪场建设

2022-11-19张伟龙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动物卫生防疫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胴体父本公猪

文│张伟龙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动物卫生防疫中心)

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品种丰富,人们养殖经验丰富,生猪养殖已成为我国畜牧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驯化饲养的过程中,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有以繁殖力高而闻名的太湖猪,有以鬃毛品种优良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荣昌猪,还有我国特有的适合做烤乳猪的小型猪种香猪。饲养场根据生产目标和企业定位不同,饲养不同的生猪品种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生猪不同品种的利用以及猪场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是生猪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融合化发展方向中重点工作内容。

一、猪的经济类型

猪的经济类型是按经济用途和产肉品质的不同而划分的,根据肥、瘦所占胴体的重量比例划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3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生活习性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1.脂肪型。脂肪型的猪脂肪沉积能力强,胴体膘厚,脂多,瘦肉少。脂肪型的猪外形特征是体躯短圆、体长和胸围大致相等;体躯宽深而长,头颈较重,腹大下垂;体质细致,性成熟早,耐粗饲、抗逆性强,饲料转化率低,背膘厚度6厘米以上,胴体瘦肉率40%以下,我国大多数的地方品质均属于脂肪型猪。

2.瘦肉型。瘦肉型猪以产瘦肉为主,胴体膘薄脂少,瘦肉多。瘦肉型猪是体型大,呈长流线型,体长大于胸围15~20厘米;头颈较轻,背腹线平直,后躯丰满,四肢高,皮薄毛稀;体质结实,性成熟晚,抗逆性差,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背膘厚度3厘米以下,胴体瘦肉率55%以上。近年来我国引进的国外品质及培育品种大多属于瘦肉型猪。

3.肉脂兼用型。肉脂兼用型猪的产瘦肉和脂肪的能力相近,体型介于脂肪型和瘦肉型之间,生产性能也介于两种类型之间,背膘厚3~5厘米,胴体瘦肉与脂肪相等,各占胴体的40%左右。

二、目前主要饲养的猪的品种

1.地方品种。优良的地方猪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饲养过程,经自然和人工共同选育而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满足了城乡民众的肉食需求。

(1)民猪。原产于东北地区,按体型外貌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其中,以中型居多。体型外貌特征为全身黑毛,体质强健,耳大下垂,背腰平直,四肢粗壮,后躯倾斜,乳头7对以上。生产性能主要表现为成年公猪重约200千克,母约148千克,产仔数平均13.5头。10月龄体重136千克左右,屠宰率72%,在体重90千克时,屠宰瘦肉率46%。该猪的突出优点是抗寒力强,体质健壮,繁殖率高,耐粗饲,肉质鲜美。缺点是饲料利用率低,后腿肌肉不发达。

(2)太湖猪。产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的沿岸沿海地区。其中,产于嘉定区的称“梅山猪”,产于松江区的称“枫泾猪”,产于嘉兴、平湖的称“嘉兴黑猪”,产于武进的称“焦溪猪”,从1973年开始统称太湖猪。体型外貌为头大额宽,面微凹,额有皱纹,耳特大下垂。背腰微凹,腹大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毛色全黑或青灰色,梅山猪、枫泾猪和嘉兴黑猪具有4白脚,乳头8~9对。生产性能表现为成年公猪重140~190千克,母猪100~170千克。产仔平均15.8头,居世界“繁殖之最”,3月龄可达性成熟,泌乳力强,哺乳率高但生长发育较慢,6~9月龄体重65~90千克,屠宰率67%左右,瘦肉率40%左右。

(3)金华猪。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3县。体型外貌为金华猪外形具有“两头乌”的毛色特征。体型不大,凹背腹下垂,腹圆而微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乳头8对左右。生产性能变现为成年公猪重约140千克,母猪约110千克左右,产仔平均13.8头,8~9月龄体重63~76千克,屠宰率72%,瘦肉率43.46%。该猪优点是繁殖力高,肉质好,皮薄骨细,早熟易肥。缺点是后期生长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4)内江猪。主要产于四川省的内江市,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体型外貌为被毛黑色,鬃毛粗长,体型大,体质疏构松。头大额短,额面横纹深陷成沟,耳中等大下垂,背微凹,腹部较大,臀宽稍后后倾,四肢粗壮,皮厚有皱褶。乳头7对左右。生产性能表现为成年公猪体重160千克左右,母猪150千克左右,平均产仔10.4头,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平均日增重662克,中等饲养条件下410克,90千克屠宰率67%,瘦肉率37%,突出的优点是适应性强,与其他品种杂交配合力好。

2.引进品种。

(1)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大型瘦肉型品种。1964年我国首次从瑞典引进,19世纪80年代后,我国又从丹麦、美、德、英、法等国大量引进,现全国各地均有饲养。体型外貌为全身被毛白色,头小肩轻,鼻嘴狭长,耳大前伸,身腰长,腹线平直,比一般猪多1~2对肋骨,后躯发达,腿臀丰满,整个体形呈前窄后宽的楔形,清秀美观,繁殖力强。成年公猪体重250~400千克,成年母猪200~350千克。长白猪以育肥性能突出而著称于世,6月龄可达90千克,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膘薄、瘦肉多,屠宰率72%~73%,瘦肉率达64%以上。遗传性稳定,作父本杂交效果明显,颇受欢迎。其缺点是饲料条件要求较高,四肢纤弱,抗寒性差。

长白猪的生产性能表现为母猪性成熟年龄一般为6个月,体重85~90千克。公猪多在6月龄出现性行为,9~10月龄、体重120~130千克开始配种;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110~120千克开始配种,泌乳能力较强,经产母猪窝平均产仔11.8头。

在杂交利用方面,长白猪做父本性能稳定而且能较大地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我国各地用长白猪做父本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都能获得较好的杂交效果。

(2)大约克夏猪。原产英国,有大、中、小3个类型,大型约克夏猪饲养遍及世界各地,是著名大型瘦肉型品种。我国最早从20世纪初引入,90年代后从英、法、美、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大量引人,分布全国各地,在猪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型外貌为体格大、体型均匀、呈长方形,全身被毛白色,头颈较长,颜面微凹,耳中等大小向前竖起,胸宽深适度,肋骨拱张良好,背腰长,略呈拱形,后躯发育良好,腹线平直,四肢高,乳头6~7对。大约克猪体质和适应性优于长白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成年公猪体重300千克以上,成年母猪体重250千克生产以上。做杂交父本,杂种后代增重速度和胴体瘦肉率效果显著。

生产性能表现为母猪初情期5~6月龄,一般8月龄体重达120千克开始配种,公猪10月龄左右开始配种为宜。据有关测定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12.5头。

在杂交利用方面,用大约克做父本,与我国地方品种杂交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据试验,杜约长三元杂种猪60~90千克阶段日增重740克、料肉比3.2∶1,屠宰率72.3%,眼肌面积36.4厘米,瘦肉率64.2%。

(3)杜洛克猪。产于美国东北边部,大型瘦肉型猪品种,从1980年开始我国开始引入,现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体型外貌为全身有浓淡不一的棕红毛色为其明显特征。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头较小,颜面微凹,耳中等大小并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而深,背腰略呈拱形,四肢强健,腿臀丰满,性情温顺,较抗寒,适应性强。

生产性能表现为母猪初配年龄为8月龄,体重100千克以上;公猪初配年龄10月龄体重130千克以上。母猪产仔较少,据国内猪场测定,平均产仔数9.9头左右。母性好,育成率高,生长发育快,日增重650~750克,料肉比为3.1∶1。杂交做终端父本,效果显著。成年公猪体重300~48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50~350千克。

在杂交利用方面,在杂交商品瘦肉型猪生产中,用杜洛克做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终端父本都能较大幅度的提高日增重、胴体瘦肉率。国内近十多年的二元杂交父本中,杜洛克占50%左右,三元杂交终端父本中杜洛克占58%左右。

三、猪场建设

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科学正确地选择场址并进行合理的建筑规划和布局,是猪场建设的关键。规划和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了养殖场的生产效益,也为防疫、生物防范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猪场场址的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考虑饲料及能源的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以及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和其他畜禽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就地处理能力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做出决定。

在地形地势方面,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有足够的面积。猪场的生产区面积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5~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肉猪3~4平方米,猪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另行考虑,并需留有发展余地。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场址选择的同时本着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这一原则。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规模化猪场要求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另外场址应距电源较近,节省输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建立稳定的供水系统,包括水源、水泵、水塔、水管网等。

猜你喜欢

胴体父本公猪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饲粮铁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如何调教种公猪
种公猪使用年限缩短的原因及延长方法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