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中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探究

2022-11-19张莞煜陕西省澄城县安里镇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哺乳后备母猪

文│张莞煜 (陕西省澄城县安里镇畜牧兽医站)

刘妮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区域畜牧兽医工作站)

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不断发展,生猪养殖已成为畜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快速增长,总体解决了国民猪肉供给的问题。现阶段的生猪饲养越来越向着集约化、标准化、融合化方向迈进,在规模化猪场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尤其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影响生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饲养母猪的目的在于繁殖数量较多的优质仔猪,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每头种猪一年内育成的断奶仔猪数。相关研究表明,母猪的生产性能的高低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管理和饲养水平好坏的影响,母猪的生产能力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规模养猪场的生产实践中,要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以获取母猪最大的繁殖性能,以促进养殖场可以取得更大的养殖效益。

一、规模养殖场饲养母猪的生产指标

走访调研发现,规模养猪场的母猪要想有较高的繁殖率,就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母猪的配种分娩率要超过86%;二是成年母猪窝产健壮仔数超过9.5头,窝产活仔数超过10.2头;三是母猪年产胎数保持在2胎及以上;四是后备母猪合格率要超过85%。规模养殖场饲养的母猪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保证繁殖母猪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和经济价值,保证养殖场稳定发展。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1.后备母猪的饲养。在规模猪场中,后备母猪需要长期的身体健康和优良的繁殖性能,既要满足自身发育的需求,也要满足配种后胎儿的生长需要,后备母猪对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量与育肥猪大不相同,在配制饲料时要尤为注意。后备母猪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量较高,目的在于让后备母猪骨骼得到充分发育和钙化,以促进其生殖系统的发育,提高其体内的储备,为今后2~3年繁殖生产做好准备。规模场一般采用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制饲养的方式。育成期日粮饲喂量要占体重的2.5%~3%;体重达到80千克以后,饲喂量要占体重的2.5%以下。体重在50~60千克,使用市场上售卖的后备母猪专用料,从150日龄开始需要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以满足矿物质、体脂沉积等生理需求,防止过度饲养和营养不足的影响。据相关文献,12周龄后对后备母猪实行限制饲养会影响后备母猪的初情年龄,后备母猪饲喂低赖氨酸水平不利于滤泡发育,限饲到80%时没有观察到影响,说明严重限饲会影响初情年龄。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可在原供应日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精料比例,既可以增加排卵量,又可以提高母猪的产子率。有条件的养猪场可对配种前母猪供给适量青绿饲料,也有利于排卵。若日粮过于单纯,蛋白质不足或品质不良,或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会导致母猪迟迟不发情或是排卵数量较少。养殖场内若存在体况过瘦的经产母猪,往往10天内不能正常发情和排卵,对这种膘情差的母猪要在配种前加强营养,多饲喂饼类饲料与青绿多汁饲料,以利于过瘦母猪的增膘复壮,及时配上种。

2.后备母猪的管理。一是饲养环境,后备母猪舍内温度控制在16~18℃,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夏季若让后备母猪生存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乃至引起种猪死亡。二是分群管理,保证母猪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瘦肉型后备母猪当体重达到60千克之前,按4~6头群饲;60千克之后,按性别和体重大小再分成2~3头为一小群饲养。三是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母猪体质,避免体况过肥而影响繁殖,定期对后备母猪做好放牧运动,不能放牧的猪场,可在场区内进行驱赶运动。四是定期做好生长性能记录,6月龄以后的后备母猪要按月定期测量活体膘厚、体尺和体重,并与相关标准做好比对,若出现发育不良的后备猪群体,要及时从管理饲养以及个体差异方面应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淘汰。五是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及时做好后备猪各阶段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3.促进后备母猪发情的措施。一是在后备母猪5~7月龄时,利用公猪对母猪进行诱情,让母猪与公猪有足够的接触时间,促进母猪排卵。二是后备母猪每周运动1~2次,每次1~2小时,每天6~8小时光照。三是合理喂料,使后备母猪不肥不瘦,确保正常发情。限饲和优饲交替饲喂,可刺激发情。四是在后备母猪嘴鼻部喷洒成年公猪精液或者尿液,或强行输精,可刺激发情。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的饲养。对于体况较瘦的经产母猪,妊娠前期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多的精料,尽快使母猪恢复膘情和体况,这个时期的精料控制在每天每头1.25千克;在妊娠中期,此时胚胎发育较为缓慢,可适当增加一些品质优良的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此时的精料控制在每天每头1千克;妊娠后期,胚胎生长迅速,母猪体重也加快,此时要供应充足的精饲料,控制在每天每头2千克。对于膘情较好的经产母猪,妊娠前期和中期可按一般营养水平进行饲喂,青、粗饲料适当多一些。对于初产母猪和繁殖力高的母猪,摄入的营养物质不仅要维持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还要维持自身的生长和营养需要。为此,整个妊娠期内的营养水平,是根据胚胎的生长发育与母猪体重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到妊娠后期增加到最高水平。

2.妊娠母猪的管理。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为了便于饲养管理,一般将母猪的妊娠期分为妊娠前期(20天前)、妊娠中期(20~80天)和妊娠后期(90天至分娩)。掌握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保证母猪产仔数多、体况好。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管理妊娠母猪的中心任务就是保胎、防止流产,此阶段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单圈饲养,妊娠母猪单圈饲养有利于定时定量饲喂,也避免了相互咬斗和拥挤发生流产。规模养猪场,多采用小群饲养,但是小群内的母猪要保证体重、年龄、性情与妊娠期大致相同,尽量减少拥挤和采食争抢,在产前1个月最好还是进行单圈舍饲养;二是防止惊吓,对妊娠母猪要态度温和,不打、不追,防止其猛烈跑、跳;三是禁止对妊娠中后期的母猪进行强制性的打针或灌药,必要治疗用药时,可采用液体中药随饮水或粉末剂型药物进行拌料口服,注意疫苗注射要避开妊娠中后期进行;四是按时驱虫,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母猪在产前14天内进行体内外寄生虫的给药驱虫;五是保持适量的运动,妊娠母猪每天都要保证其有足够的舍外运动,妊娠后的第一个月,为了恢复体力和膘情,要减少运动。尤为要注意的是,妊娠母猪如果营养过于丰富,猪体过于肥胖,则会降低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养殖场要根据母猪的体况并结合具体实际生产情况采用不同的饲养饲喂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益。

四、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哺乳母猪的饲养。仔猪出生后尽早吃上、吃足初乳有利于仔猪健康和母猪分娩,母乳是仔猪出生21天内主要的营养来源,是仔猪生长发育的基础营养物质。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养好哺乳母猪的目的一是提高仔猪断奶头数及断奶窝重;二是保持泌乳期内正常的种用体况,仔猪在28天断奶时,母猪的体重量减少不超过12千克。基于此种情况,哺乳母猪的营养情况应该高于妊娠母猪,猪乳是否充足,成分是否健康,都要从饲料中获得。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不足,母猪泌乳期失重增加,断奶体重瘦弱;钙磷不足可引起母猪发生产后瘫痪和跛行。饲料中若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通过乳汁供给仔猪,使仔猪健康发育,提高仔猪成活率。因此,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14%,并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充足。母猪产后前5天应给予湿拌料或稀粥料,2~3天后饲喂量逐渐增多,5~7天后正常饲喂。此外,还要保证哺乳母猪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尤其是夏季母猪的饮水量较大,要及时补充。

2.哺乳母猪的管理。一是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夏季做好圈舍内的防暑降温;二是适当运动,产后3天应让母猪带领仔猪到运动场内自由活动,既有利于母猪泌乳,也有利于仔猪生长和早期认食;三是每天清点仔猪数,每窝的仔猪根据耳标,少了找回来,多了送回去,以免发生偷奶或吃不上奶的情况,进而影响生猪发育。四是注意保护母猪乳房,避免引发乳房炎。

猜你喜欢

哺乳后备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会哺乳的树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非瘟时代生产母猪饲养关键点详解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与乳母谈哺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