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开建教授运用解毒消癥饮方治疗正虚热毒证恶性肿瘤的经验

2022-11-19白裕海魏开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热毒夏枯草正气

白裕海 魏开建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乃至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肿瘤防治也成为卫生部门的重点任务之一[1]。目前西医学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治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毒消癥方是全国名老中医杜建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发明的“三大名方”之一。魏开建教授是第四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继杜建教授,临证对于灵活化裁运用解毒消癥饮加减治疗恶性肿瘤有着丰富的经验,频多效验,笔者多次跟随魏开建教授门诊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临证经验及典型案例总结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积聚”“岩”“癥瘕”“瘤”等范畴。中医学对恶性肿瘤早有记载,正如《医宗必读·积聚候》中言:“积之大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见古代医贤早已认识到,正虚邪害是导致“积”发生的关键因素。魏开建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过程,实际上是由于内外因素合而所致,内因多是人体年老体衰,或久患旧疾,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而致脏腑功能失常,正气虚弱或相对不足。外因多是因外感六淫、七情不畅、饮食不节等引起气血瘀滞不畅,痰湿毒聚,而导致癌毒化生。魏开建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导致恶性肿瘤的“正虚”瘤发多责后天之脾与先天之肾两脏亏虚及气阴两虚,“病邪”多以热、毒为主,与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应始终坚持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扶正与清热解毒并重,同时兼顾它证,临证化裁,处方灵活。

1.1 正虚是导致癌发生的根本原因 正气亏虚是导致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早期医籍《内经·六气正纪大论》中记载“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大半而止,过则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证医案汇编》亦云“正气虚则为岩”。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为正虚邪实之证,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基础[2]。魏开建教授认为,正气包括人体气、血、津、液、营、卫及经络脏腑等功能活动,其具有防御外邪、稳定内外环境、抗病康复等作用。正气亏虚尤责脾肾两脏亏虚及气阴两虚。脾脏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水谷精微充足,气血充盛,经络脏腑得以后天滋养。脾盛则正气之充足,人体免疫能力大为增强。脾虚则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功能衰弱,水液停聚,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失养,正气生成不足,无以抵御外邪,邪气内侵,积聚渐长,故成于癌。《外证医案汇编》中提出了“正气虚则成岩”的理论,《活法机要》亦有“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之说,把脾胃亏虚与肿瘤的形成联系起来[3]。肾脏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为用,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肾气是人体最根本之气,可分为元气、真气。气分阴阳,对脏腑经络具有促进和调节功能。肾气足,则先天元气精微充盛,正气充足,免疫力强盛,病则无从以生。肾气亏虚则表现出元气阴精亏虚,化源匮乏,肾气不足,正气功能低下,外邪易趁虚而入,易生积聚。久病则耗伤肾中精气,累及他脏。除此之外,积聚多为热毒之邪蕴结日久而发,易伤津耗气,灼伤津液,极易导致人体气阴两伤,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减退,气机不畅,痰瘀互结,成为恶性肿瘤的诱因。所以,正气亏虚易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各种六淫外邪入侵人体,正气固守和御外能力不足,则易生变为瘤毒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魏开建教授认为,癌症患者多由于正气亏虚而发病,在恶性肿瘤治疗上,标本兼治,不仅要祛外邪,同时更应护脾肾、益气阴、扶正气。

1.2 热毒是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热邪是使人致癌的病因学说之一。古籍《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早有记载:“痈疽原是火毒生。”魏开建教授认为热邪是指火热外邪侵袭人体后可呈现出一派热性、阳性的实证表现,多与火邪并称或混称。其具有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致痈肿疮疡等特点。临床多见发热息粗、红肿、焮痛、便秘、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正如《卫济宝书》记载“癌疾初发,却无头绪,只是肉热痛”。热邪侵袭,日久炽盛,则极易热盛生变,灼伤津液则化成痰,入舍于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行不畅,瘀热互结,而成瘀血。瘀、痰等与热相结,内蕴日久,体内结毒则形成热毒。热毒瘀阻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则极易积热成癌。“毒邪”也是使人致癌的病因学说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王冰注曰:“夫毒者,皆五行标盛爆烈之气所为也。”[4]简而言之,古代先贤不仅认为“毒”为有害物质,而且认识到其可为致病因素。魏开建教授认为“毒邪”是内外多种致病因素的结果,包括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毒邪”之性则是火热与酷烈两方面。古代医学家对“毒邪致病”的主流观点为“邪盛为毒”与“邪蕴为毒”学说。其一是邪气蕴结不散,各种邪气在体内蓄积日久,久而不除,结聚而不散,故化而为毒。正如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道“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其反映了“邪之蓄积蕴久”为毒;其二是体虚邪侵,邪久入深,邪气炽盛为毒。因此,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在机体平衡失调的基础上,由六淫、七情、劳伤等诱发“毒邪”而导致的。魏开建教授认为热毒往往是使人致癌的关键因素,所以抓住这个重要病因病机,运用清热解毒大法,辨证施治,往往能取得佳效。

2 临证经验

2.1 解毒消癥饮的运用 魏开建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证型多属热毒内蕴,正气亏虚。因此治疗恶性肿瘤要针对病因病机,分清虚实,标本兼治,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治法的基础上要顾护正气。在全国名老中医杜建教授所创的解毒消癥饮的基础上,灵活加减治疗正虚热毒内蕴型恶性肿瘤患者,往往能取得奇效、佳效。该方以白花蛇舌草、夏枯草、苦参和山慈菇四药为基础,临证加减。方中白花蛇舌草为君,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夏枯草为臣,清肝明目、消瘿散结;君臣合用,清而不伐,攻补兼施。山慈菇、苦参同为佐使,二者助君臣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之功。此次研究发现,解毒消癥饮和小剂量5-FU均能明显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将二者联合,细胞存活率较单用5-FU组明显下降,可见解毒消癥饮可增强小剂量5-FU的抗癌效果[5]。

2.1.1 白花蛇舌草为君药 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蛇总管等,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痈肿疖、肠痈、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等。西医学发现,白花蛇舌草含有多种抗癌因子,尤其是对于治疗肠道、血液、呼吸道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疗效,其抗氧化、抑癌、抗癌、免疫调节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白花蛇舌草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机制与Ki-67的表达有关[6]。魏开建教授指出白花蛇舌草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广泛用于热毒所致的各种恶性肿瘤治疗。根据患者热毒炽盛情况,使用的剂量一般为15~30 g,剂量随证加减。常与鱼腥草搭配治疗肠癌、痈疽等,与白头翁配伍可解毒、凉血及治疗痢疾等,与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配伍治疗肺癌、肺热咳嗽、痈疽疮毒等。

2.1.2 夏枯草为臣药 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目疾、积聚、瘿瘤、乳痈等。由肿瘤相关通路构成的夏枯草抗肿瘤分子协同作用网络提示夏枯草中化学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重要靶点从而激活多条肿瘤相关通路,达到协同抗肿瘤的效果[7]。魏开建教授认为,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是治疗痰火所致恶性肿瘤的重要药材,广泛用于治疗肺癌、腺癌、淋巴瘤等,常用剂量为10~15 g,随证加减,可配合玄参、牡蛎、昆布等,起到软坚散结,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

2.1.3 山慈菇、苦参同为佐使药 山慈菇性味甘、微辛、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苦参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功效。山慈菇可通过降低肿瘤转移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BM)的降解来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力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达到抗肿瘤效果[8]。魏开建教授认为热毒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治疗上大多应以清热解毒为主,选用的药物多为具有抗癌作用且性味苦寒的清热解毒药。山慈菇性味甘、微辛,凉;苦参性味苦、寒,二者苦寒并用,能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对于热毒所致的恶性肿瘤,疗效十分显著。

2.2 清热解毒大法为主,兼证施治 魏开建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或手术后,往往出现热毒炽盛,正气虚弱的证候,因此解毒消癥饮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或手术后,常伴肿块增大、咽痛口干、吐血、衄血、痈肿疮疡、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邪毒郁结症状者。若不及时清热解毒泻火,则邪毒肆虐,津液耗伤,肿瘤恶化,最终导致正气虚损。对于脾胃素虚,气血不足,阴液亏虚者当慎用。可酌情适当与补气、养血、滋阴、健脾等药物配合使用,既可防止副反应,又能提高疗效。临床上肿瘤多与痰、瘀、毒、热、虚互相交结,但侵袭各脏腑经络的症状又有所不同,需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他症,随证加减,在解毒消癥饮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味。临床上加减常有以下五种情况:①正气虚明显者。肿瘤患者多因耗伤气血导致正气衰弱,则会出现久病体弱,肿块坚硬、隐痛,神疲乏力、饮食大减、气短自汗、面色淡白、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弱等气虚表现。因此,需确立清热解毒泻火而不伤正气,扶正益气而不助热相辅相成的原则,方子在尤其注重清热解毒泻火之余,还需配以扶正益气药物,如加人参、黄精、黄芪、枸杞、当归、丹参等。②阴虚明显者。热为火邪,常灼伤人体阴液,尤以热盛阴伤、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最为多见。故会出现肿块柔软、口咽干燥、形体消瘦、盗汗、五心烦热、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因此在清热解毒泻火的基础上还需添加顾护肺胃之阴、肝肾之阴等药物,如玄参、天花粉、生地黄、玉竹、女贞子等。③瘀血明显者。热为火邪,耗气伤津,入舍于血,迫血妄行,血行不畅,瘀热互结,而成瘀血,常表现出肿块质地较硬,固定不移,刺痛或隐痛,入夜尤甚,口唇、爪甲青紫,面色紫暗,舌有瘀点、瘀斑,脉涩等症状,临床上常在清热解毒之余基础上配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等药物,如合用血府逐瘀汤加犀角、赤芍、桃仁、三棱、莪术等药物。④湿热明显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常出现湿热互结,常有肿块增大而坚满、烦热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等表现,可以酌加清热化湿之品,合用龙胆泻肝汤化裁,加茵陈、黄芩、黄连、藿香等,能取得较好疗效。⑤痰湿明显者。恶性肿瘤患者若出现肿块经久不消、胸闷脘痞、肢体沉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可配予软坚化痰药物,如半夏、瓜蒌、川贝、天南星、百合、桔梗、金钱草、薏苡仁、木通等。

3 验案举隅

李某,女,52岁,2020年4月18日初诊。主诉:确诊右肝恶性肿瘤3月余,规律行第2次化疗后。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1月在福州某三甲医院行肝脏穿刺确诊为肝癌,多程治疗2个月后化疗至今。1月前于我院行全腹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性肿瘤(MT)可能,今复查全腹和颅脑CT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脑部转移瘤可能。辰下:右上腹肝区隐痛,呈间断性发作,口干口苦,气急,喜冷饮,纳差,寐一般,小便黄,大便秘结,全身乏力;舌暗红,苔薄黄,脉洪数。证型:热毒内蕴,正虚邪盛。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扶正益气。处方:白花蛇舌草15 g,夏枯草12 g,丹参9 g,路路通9 g,苦参9 g,山慈菇9 g,炙黄芪30 g,白茅根9 g,北柴胡15 g,桔梗9 g,半夏15 g,麦冬6 g,葶苈子10 g,甘草3 g。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20年5月11日):中药治疗中,患者诉症状缓解,右上腹疼痛减轻,药后觉舒,症见牙龈时有出血,纳可,寐欠安,不易入睡,小便稍黄,大便干结,口不干,口稍苦,轻度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处方:白花蛇舌草15 g,夏枯草12 g,丹参15,路路通9 g,黄芪30 g,黄柏9 g,山慈菇9 g,白茅根9 g,苦参9 g,金银花9 g,北柴胡6 g,半夏9 g,麦冬6 g,茯神9 g,酸枣仁6 g,甘草3 g。7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5月26日):患者诉诸症基本消失,右上腹疼痛较前明显缓解,偶有疼痛,偶有咳嗽,无咳痰,气短乏力。无口干口苦,纳可,夜寐较前改善,二便自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弱。处方:白花蛇舌草15 g,夏枯草12 g,连翘9 g,山慈菇15 g,苦参9 g,百合9 g,丹参9 g,路路通9 g,黄芪20 g,人参9 g,白术9 g,茯神9 g,酸枣仁6 g,甘草3 g。7剂,日1剂,水煎服。

随后连续治疗至2020年12月,病情稳定,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可,体重无明显减轻,口苦、咳嗽等症状缓解,予解毒消癥饮方加减,继续服用中药。

按语:该例患者中年女性,确诊为“肝癌”,行化疗治疗,为巩固疗效,坚持中西医治疗方案,长期于魏开建教授门诊寻求中药治疗。魏开建教授认为该患者主要是由于热邪稽留体内,热邪伤津耗血,产生痰、瘀,热、痰、瘀等内蕴为热毒,热毒阻塞经络脏腑,则形成肝恶性肿瘤。故用解毒消癥饮化裁,共奏清热解毒、散瘀凉血消肿之功。因此,该例患者以清泻里热、祛毒消癥、凉血泻热为治疗关键法则。初诊时证型属热毒内蕴,正虚邪留,故用解毒消癥饮加减。二诊时,患者牙龈出血,小便黄,大便干结,证属胃热炽盛,下焦热结,方中去白茅根、桔梗、葶苈子,加黄柏、金银花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三诊时症状明显改善,仍有肺热咳嗽,气短乏力,夜寐欠宁,则以扶正益气,清热解毒,方中以解毒消癥饮合四君子汤加减。随后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疗效可见十分显著。

4 小结

魏开建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清热解毒,扶持正气,临证加减”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应主张以清热解毒为主,同时扶正固本,通过增强人体自身抵抗能力,来减少肿瘤对于人体的侵害,改善临床症状,使病情趋于好转,尤其是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升。这也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指导思路与借鉴。

猜你喜欢

热毒夏枯草正气
夏枯草的量效与配伍关系研究进展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夏枯草的妙用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