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古诗?

2022-11-19潘悦

十几岁 2022年24期
关键词:江畔今人古人

文/潘悦

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古诗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讲求用雅训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含义深长的同时又追求音韵协调,往往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时至今日,古诗依旧是现代生活中生机勃勃的文化存在。

我们看到冬雪纷飞,不免信手拈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裹,不禁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感喟山岳巍峨,难免援引“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赞誉瀑布奇观,未尝不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宽慰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这些诗句以其意象、哲理、才思击中人心,精当易晓,便于记诵,存续千年而韵味不损。

这些诗歌用今人仍能看懂的汉字进行排列组合,为抒情表义给出靠近最优最美之解。在知识折旧率颇高的现代社会,古诗经久不衰,给人以才脱笔砚的生命力和新鲜感,恰是其作为卓越汉语表达艺术的体现。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都汇聚到诗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古诗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往往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发生同频共振。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会在日后需要的时刻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们能在古诗的字里行间,体味到多种情感力量。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杜甫“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的孤独悲怆,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每每看到名留千古的时贤俊彦都曾饱经风霜,我们更加理解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借古人不平浇胸中块垒,一时的挫折便显得不再难以逾越。

毋庸讳言,个体的经历、眼界和思考都是有限的,古诗世界以其丰富多元、深邃开阔,帮助我们拓宽视域,打开格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纲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些千古名句无一不在敦促世人推己及人,悲悯众生,启发我们超越个体的生命局限,将远方的生灵纳入到视野之中,拥有己饥己溺、民胞物与的情怀。

今天,身处现代文明之中,生活节奏飞快,不少人眼中只有屏幕,反倒与自然有了隔膜。而农业文明中的古人,亲近自然,深情体物,“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他们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捕捉“闲看儿童捉柳花”的情趣,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借助读古诗,我们得以暂时跳出日常琐屑,凝视造物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紧张的生活添一份诗意。

古诗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的胸襟抱负、温厚美德、日常哲思、闲情逸致,给予我们情感思想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以此观之,古诗就像永恒存在的江畔明月一般,照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猜你喜欢

江畔今人古人
敦煌壁画中的中秋节
敦煌壁画中的中秋节
独立江畔
古人也为颜值恼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朱森林养生漫画
朱森林养生漫画
江畔独步寻花
说“洗”
今人优秀时政诗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