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技术

2022-11-19陈为周

南方农机 2022年21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秧田

陈为周

(尤溪县西城镇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福建 三明 365114)

“中国稻种基地”福建省三明市,稳居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第一市,制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8%、24%。2022年2月,三明市尤溪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近年来,各级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尤溪县大力支持,尤溪县制种产业迅速发展,制种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达1 400 hm2,2022年达2 100 hm2(截至9月底),十四五期间规划达到3 300 hm2,呈逐年扩大态势。近几年,尤溪县在有关乡镇开展水稻制种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完善和配套了各项技术,机插面积稳步提升。

1 水稻制种机械化插秧的优势

1.1 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采用高速插秧机插秧,一台机子3个人(1个机手2个装运秧块)每天可插秧2.7 hm2~4.0 hm2,而人工插秧(包括拔秧)3个人每天只能插0.13 hm2,生产效率提高20倍以上,并且减轻了农民田间生产劳动强度。

1.2 高产稳产

机械插秧规格统一固定,基本苗足,提高母本受粉率;带土移栽返青期缩短,分蘖早节位低,株有效穗多;通风透光性优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从而提高母本植株抗性和结实率,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1]。

1.3 节本增效

1)节约成本。高效率机插秧节省了大量人工及费用,采用机械育插秧较人工育插秧每667 m2可节约费用200元。

2)节约育秧田。机插秧母本育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100~120),手工插秧的母本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10~15),人工插秧秧田面积是机械插秧的10倍。因此机插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减少了肥、水、药的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2]。

1.4 有效分蘖期长,穗大粒多

母本机插秧秧龄期短,机插后分蘖节位低,有效分蘖期长,高峰苗形成时间早,抽穗集中速率快,有效穗多、穗型大,结实率高[3]。

1.5 有效预防病虫害

机插育秧期短,中晚稻一般为13~20天,播种喷水时投注防治病害的药剂,可有效防止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同时,机插秧田间通风透光性良好,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田间成苗率[4]。

2 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以尤溪县2021年采用浙江星月神行距20 cm的8行乘坐式制种专用高速插秧机,用于Y两优534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秧为例,关键技术要点如下。

2.1 播前准备

2.1.1 准备育秧营养土

机插育秧有干土育秧和泥浆育秧两种方法。采用干土育秧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石块等杂质,减少对设备的损坏,提高插秧效率,且培育的秧苗生长整齐,出苗快,成苗率高,白根多,秧苗素质好。

母本机插育秧一般采用干土秧盘育秧。可用砂质干土,每公顷制种大田需准备干土约1 200 kg。播种前进行碎土过筛备用,可用8 mm*8 mm的筛网对其进行过筛。同时,用一半量的育秧专用营养基质与其混合,做好的秧土集中堆放备用,并注意做好防雨工作。

采用泥浆育秧法,直接将秧厢两边的土切入沟中拌成泥浆,装入厢上事先摆好的秧盘中播种育秧。虽然该法技术简单,但出苗不如干土法整齐,土壤中的石块等杂质不容易去除,影响机械插秧[5]。

2.1.2 准备秧田

选择秧盘搬运便捷、排灌水方便地块作秧田,按秧田与大田面积1∶120准备秧田。播种前5天开沟整厢,厢宽采用干土法为1.3 m,采用泥浆法为1.6 m,沟宽30 cm,沟深15 cm~20 cm[6]。厢面整好后整平压实,厢面高度差不超过3 cm,便于铺放秧盘育秧。摆盘前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秧田进行消毒。

2.1.3 用种量及种子处理

用种量根据大田基本苗数和发芽率、成苗率来确定,一般每667 m2大田母本用种量为1.5 kg~1.75 kg。

播种种子要先晒1~2天再浸种,浸种时先用清水漂洗几次,除去杂质,再85%强氯精300~500倍液浸种12 h~24 h,捞出洗净后即可催芽[7]。催芽不能过长,以种子破胸露白为宜,以免搬运播种时伤及谷芽。催好芽晾干至手抓不粘手、易撒落即可,选用育秧播种成套设备机械化流水作业播种。

2.1.4 确定播种期

母本用种量按每667 m2大田1.5 kg~1.75 kg备种。父本采用水(湿润)育秧手插,每667 m2大田用种量0.15 kg,分两期播种,播种期相差10天。

三明市尤溪县,晚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在8月下旬至9月初。根据历年父本母本播始历期确定播差期,再依据花期相遇来确定播种期。如2021年Y两优534制种播差期14天:5月30日播I期父本,6月9日播Ⅱ期父本,6月13日播母本;6月25日手工栽插I期父本,第2天机插母本,一星期后再手栽插Ⅱ期父本。

2.2 播种育秧

2.2.1 播种

父本采用水(湿润)育秧播种,母本采用硬盘或软盘育秧播种,一般机插667 m2大田需播种秧盘22盘(28 cm*58 cm)/33盘(18.5 cm*58 cm)。

母本采用流水线育秧播种机播种,用备好的育秧营养土装入标准机插育秧盘育秧播种,实现秧盘装土(1.5 cm)、播种、覆土(0.5 cm)、洒水一体化操作[8]。播种前要调试好播种机秧盘播量,采用空盘试播芽谷称重的办法来调节播种机秧盘播量。播好秧盘运到秧池田育秧,分两行平铺在事先做好的秧厢上,并保持秧厢湿润。

秧盘播种量:28 cm*58 cm的秧盘播种芽谷85 g~95 g,18.5 cm*58 cm的秧盘播种芽谷55 g~65 g。

2.2.2 播种密度和秧龄

播种密度按3.5 m2秧块机插667 m2大田的标准播种。每667 m2大田用秧量为22盘(28 cm*58 cm)/33盘(18.5 cm*58 cm)。

母本适龄移栽是水稻制种机插的关键,连作晚稻制种机插秧龄一般在13~18天[8]。由于机插秧苗播种密度高,应尽量避免超秧龄,否则会影响秧苗素质,推迟抽穗期,影响父母本花期相遇。

2.2.3 秧田管理

育秧前期,秧盘和厢面应保持湿润,厢沟有水即可,秧苗露针后灌水上厢面秧盘,厢沟满水。插秧前1~2天排除厢沟水,晒苗。要根据秧苗长势来施“断奶肥”和“送嫁肥”,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9-10]。

2.3 插秧

2.3.1 大田整地要求

插秧前10天左右将田块旋耕1遍,耕深在15 cm左右,插秧前2~3天再耕整1遍,整平田面,田块平整高度差不超过5 cm。大田泥浆必须适度沉实,砂质土地沉淀1天左右,砂壤土沉淀2~3天,再进行机械插秧。

2.3.2 父本手工插秧规格要求

父本采用单行分2期用秧绳手工移栽,行距2 m~2.4 m,株距30 cm。I期移栽株距60 cm,Ⅱ期移栽栽插到I期相邻两株中间。

应用水稻制种专用高速插秧机,主要有行距20 cm的8行机以及行距25 cm的7行机和8行机。采用行距20 cm的8行机的,按父本与母本间大行距为30 cm计算,两行父本行间距为2 m;采用行距25 cm的7行机的,两行父本行间距为2.1 m;采用行距25 cm的8行机的,两行父本行间距为2.35 m。

2.3.3 母本机械化插秧要求

一般采用先插父本后插母本。移栽时用秧绳手工先插I期父本,再机插母本,最后手工补插Ⅱ期父本。

插秧前排干田水,使大田土壤适当沉实,以利于浅插。插植时要控制好插秧深度,保证机插秧深浅一致,一般插秧深度在1 cm~3 cm,以“不漂不倒、越浅越好”为标准。插秧机调试好株距和取秧量,就可准备插秧。插前应考虑好行走路线,一般机插作业时在田埂周围留一个作业幅宽,即第一厢不插,从第二厢开始依次顺插,也可隔厢跳插以减小调头转弯角度,两头留边不插,最后选好出口处,再开始饶田埂四周补插一圈退出田块。要正确使用侧对行器,保证机插秧直线行走。出现连续空穴3穴以上的要人工补插。

先插母本后栽父本的,先整田插满母本,再手工移栽父本。两行父本间距一般为2.2 m~2.3 m。父本移栽后将父母本行间走道的母本秧移除,并补齐机插缺棵。

2.3.4 种植密度与取秧量选择

一般机插密度为1.6万穴/667 m2~2.0万穴/667 m2,基本苗4.5万/667 m2~5.5万/667 m2。

高速插秧机行距是固定不可调的,星月神制种插秧机有20 cm和25 cm两种规格。株距可以调节,一般有11 cm、13 cm、15 cm、18 cm、21 cm、25 cm多种规格(不同厂家有异)。如每667 m2大田栽插1.8万穴,株距分别选择18 cm和15 cm档,基本可满足要求。

取秧量选择要根据大田种植密度,用实际栽插穴数和秧盘数来确定。用实际栽插穴数除以秧盘数计算每盘应插穴数,再用每盘应插穴数去除以每盘秧块面积可得每穴取秧量,取秧量除以秧块横向送秧量(多档可选)可得秧块纵向送秧量。如采用行距20 cm的8行制种专用插秧机,种植密度为1.8万穴/667 m2,实际栽插母本(采用先插父本后插母本的,扣除父本占用田块)1.5万穴,用秧块30盘(18.5 cm*58 cm),每盘秧块应插500穴,每穴取秧量为214.6 mm2,选择每盘秧块横向送秧量11.5(16次)mm/15.4(12次)mm,即可确定纵向送秧量为19 mm/14 mm。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快发展水稻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11-12]。杂交水稻母本机械化插秧技术突破了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政府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试验、示范推广,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完善各项配套技术,不断扩大杂交水稻母本机械化插秧面积,提高种子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发展国家稻种基地。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