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解析

2022-11-18杨慧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水肥幼苗造林

杨慧玲

(湖南省吉首市林业局,湖南 吉首 416000)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和影响,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修复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林业的发展可以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构建平衡的生态系统,解决以往的空气污染问题,兼具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此需要重视对林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加快林业科技研发。在林业建设中育苗和造林是影响其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作为技术人员需要认识到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可以落实具体的技术要点,以此来为林业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发展进程。

1.林业育苗和造林作业面临形势

1.1 各地对优质林业资源需求量增加

林业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多个领域均有所应用,如制造业、防风固沙工程、药物生产等,涉及到了民生、经济、生态建设等多个热门领域。随着人们个人意识的改变,在购买相关资源时更加重视其品质,这也提高了对于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的要求,需要在保证林木资源产量稳定的同时提高其质量。在新的环境下,要想能够保障林业的稳定生产,必须要重视优化育苗环节和造林环节,增强管理力度,为林木的健康发育提供基础保证,尽可能地规避病虫害的出现,引导林业的未来健康发展。

1.2 技术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

育苗和造林活动的开展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形成标准化的林木栽培管理机制。然而目前林业部门缺少专业的优秀人才,所采用的育苗、造林方法和理念较为落后,难以提升林木的生产效益。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需要长期扎根于一线生产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难以吸引外界的优秀人才前往林业部门,影响了队伍结构的优化。传统的育苗和造林技术不符合现阶段林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重视对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创新,积极引进更多的科研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2.林业育苗技术类型和要点

育苗具体是指培育林木的幼苗,通常会选择在苗圃、温室等区域进行育苗,等待其健壮程度可以抵抗外界因素的刺激时对其进行移植。育苗作业所需要消耗的时间较久,劳动强度大,要想可以提升育苗效益应当选择合适的育苗方法,落实技术要点。下文针对常见的育苗技术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育苗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主要要点,以期可以为育苗活动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2.1 育苗技术类型

苗床育苗是最为常见的育苗方法,通过将种子撒在苗床上进行培育,观察苗床内的幼苗生长情况,以此来及时对幼苗进行管理,培育出优质健壮苗木。除去该种方式外容器育苗也成为了首选的育苗技术之一,在育苗时需要将苗木放置在特殊的容器内,可以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发育,提高根系的粗壮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无纺布育苗容器是一种可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功能的育苗技术,在应用时要求能够保证肥料配比的合理性。分子标记育苗利用高新科技对苗木基因形状进行分析和识别,鉴定其基本性能,以此来了解苗木的特性,可以将其运用在品种培育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树种的繁殖速度。不同育苗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2 育苗技术要点

2.2.1 育苗树种、环境选择

在育苗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在挑选时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树木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为林业效益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保障。在确定品种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挑选,这是影响后期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需要选择在合适的时间采摘种子,在完成采摘后对种子进行晾晒。种子外部饱满,不能存在破损或者病虫害症状,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种子的发芽率。对种子进行适当揉搓,将种子中的杂质去除,并将筛选之后的种子放入袋子内低温保存。选择育苗区域时需要保证附近不存在其他的污染源,如工业区、居民区等,同时应当和林木栽培区域较近,可以防止苗木在路途运输过程中出现损伤问题。保证土层的肥沃,拥有良好的排水和灌溉条件,以此来满足树木对于水肥的需求。

2.2.2 整地要点

在选择合适的育苗区域后应当做好整地工作,对土地进行翻整,深翻的程度保持为25cm 即可,有效提升土壤内部结构的疏松程度,提升透气性,可以为树木水肥吸收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整地过程中需要重视清理上方存在的杂物,包括杂草、石块等,在翻整过后对土地进行平整,在土内灌上充足的冻水,可以减轻冬季降雪所带来的影响。在整地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增加一定肥料,让幼苗可以吸收到充足的营养成分。在完成整地后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福尔马林是常用的消毒药物,将福尔马林和水进行混合,用量分别为50 毫升以及10 千克。在苗木种植之前,利用喷雾的方式将消毒溶液喷洒在土壤上方,在消毒后的土壤上覆盖塑料薄膜,能够有效挥发消毒药物的药效,促使药物成分能够进入到土壤内部。

2.2.3 催芽播种要点

在种子处理过程中需要重点针对种子进行消毒,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在清洗完毕后,将其放入温水内再次浸泡,浸泡时间为15 分钟。将浸泡后的种子使用袋子包裹起来,按照每天2 次到3 次的标准喷水,为了避免外界温度下降给其带来影响,应当选择在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能够有效控制热量的流失程度。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消灭种子内部的病原菌或者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对于后续树木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影响。在播种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有利于种子的发育和成长,同时还可以帮助树木规避病虫害。在播种时包括多种不同的播种模式,如果种子体积小,在育苗过程中需要移植,可以利用散播的方式进行播种。针对颗粒大的种子可以利用点播的方式,控制植株间距。条播可以提升种子播种的整齐度,提升出芽率,减少播种的工作量。

2.2.4 田间管理要点

田间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树木幼苗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做好补植处理,提升苗木的整体健壮性。苗期管理需要重视做好水分供应,可以关注根部位置是否腐烂,腐烂代表水分过多,减少水分灌溉量。幼苗出土后按照10 天一次的标准喷洒波尔多溶液,可以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管控。根据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选择提供一定的农家肥料,可以有效提升营养的供应效果,满足幼苗的营养需求。

3.林业造林技术应用要点

3.1 造林方法

3.1.1 植苗造林技术

在栽植苗木前需要将穴面腐殖土回填到穴底,让苗木在穴坑的正中间,保证苗木根系处于舒展的状态,利用三来两踩一提苗的手段进行种植。在培土时需要保证培土深度高过地面,大约高出4 厘米即可。为了能够避免幼苗根系受到损伤,需要选择距离林地较近的位置设置育苗基地,在运输时在幼苗根部包括湿布能够为其提供水分。植苗造林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对于育苗环节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人员可以加强育苗环节的管理效果。

3.1.2 分殖造林技术

分殖造林适用于分蘖力强以及萌发能力强的树木品种,能够对茎干、树枝以及侧根进行分离,之后将其做栽植到林地内,可以减少在造林过程中的时间以及人力投入,控制造林成本。分殖造林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不定根,可以针对某些废弃的森林进行及时改造,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恢复速度。分殖造林技术可以确保树木品种可以遗传母树的优秀性状,增加生长速度,但是在进行造林时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分植造林下的树木通过多次无性繁殖之后生长会产生衰退的问题,不适合在大面积造林或者树木生长周期长的情况下进行使用。插条造林是常用的分殖造林方式,在造林过程中对于苗木生长年限有一定要求,通常是挑选处于壮年期的母树,选择一年生或者二年生的枝条或者苗干,截取30 厘米到70 厘米的插条。在栽培不同树木时对于插条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对杉树进行栽培时需要挑选根部萌发的枝条,如果种植的树木为针叶树种,则插条需要带有顶芽。插干造林也是常见的分殖造林模式,在栽植杨树或者柳树时都适合使用该种造林技术,插干需要控制在2 米到3.5 米之间,否则如果插干长度较短,会影响树根和地下水的紧密接触,难以为树木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支持,从而导致树木因干枯而死亡。

3.1.3 直播造林技术

直播造林是极其常见的播种方式,具体应用过程中不需要提前培育树木幼苗,在大规模造林活动中应用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限制,在远山或者深山区域难以应用该种方式,无法为种子提供合适的发芽和成长环境。直播造林主要是将种子直接播种在林地内,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种植核桃、山茶花这一类经济树种时进行应用。在完成播种后需要对种子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将种子直接暴露在外面,否则很有可能被林间的其他动物所破坏,影响种子发芽率,降低造林效益。

3.2 造林技术要点

在应用造林技术是包括多个不同的要点,通过做好造林栽培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树木的生长发育速度,满足树木在发育过程中的各项需求,从而提高林业经济发展速度。

3.2.1 优化造林规划设计

进行造林时首先需要针对造林规划进行合理设计,从整体角度出发明确造林计划和造林方案,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以及造林时间,确保造林活动的有序推进。造林时可以选择混交的造林方式,通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混合,有利于提高林间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避免病虫害影响树木的发育。除此之外这种方式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对大火进行隔离,保证不会造成过多的经济损失。作为技术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实际环境进行仔细考察,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测试,了解气候变化特点,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造林计划,以此来充分发挥树木品种的优势,提高树木产量以及生产效益。在播种时务必要挑选合适的播种时间,不可以选择在干旱或者降水过多的阶段进行造林,容易使树木的生长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

3.2.2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对于造林管理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也是造林环节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可以保证营养元素以及水分的稳定供应,提升树木生长的健壮性。在制定水肥管理计划时需要做好基肥施用方案,为了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学元素给周围环境的污染,可以先对土壤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了解有机物的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适的施肥计划。之后根据树木的施肥特性制定追肥方案和灌溉方案,并结合当时的降雨量对水肥管理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水肥管理的灵活性以及合理性。

3.2.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对于树木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会增加病虫害的出现几率,也会让树木受到多种不同病虫害的侵袭和影响。在进防治时应积极使用绿色防治技术,例如在对虫害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在林间放置杀虫灯或者黄板能够自动吸引害虫,之后利用人工的方式对害虫进行统一处理,有效提高了病虫害处理效率,同时也不会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者农业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联合,为生物创造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大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这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制约和影响。当前各地对优质林业资源需求量增加,技术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必须要重视完善林业育苗、栽培管理体系,为林木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以此来提高林业经济水平。在育苗环节中需要落实育苗树种选择、整地、催芽播种、田间管理的要点,在造林过程中应重视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常见的造林方法包括直播造林、分殖造林、直播造林、插条造林技术,应优化造林规划设计,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证树苗的健康发育。

猜你喜欢

水肥幼苗造林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研究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机理与意义
希望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