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质量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022-11-18王琳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监测

王琳琳

(南城县林业资源保护发展中心,江西 抚州 344700)

引言

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倡导将生态文明放在重要地位,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在林业工作中,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占据重要地位,有效的资源监测工作能够为统筹森林资源、优化森林生态建设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森林监测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工具选择,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保驾护航。

1.森林资源监测工作面临的时代任务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以集体林为主是我国林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点,因此进入新时代,森林资源监测人员应该充分考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林业保护和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的影响,满足新时代国家林业发展新诉求。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分明:明确森林资源产权划分是进行有效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在森林资源调查和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以明确产权,保证农户、林地和证明三者信息完全吻合为责任,不断提高林地权属的规范化水平;(2)在林地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统一化存档备案:这是因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如果出现信息缺失问题或信息不对称,会影响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导致林地保护出现问题和损失,甚至出现改变林地用途的严重问题;(3)监督农户规范化使用林地,促进林木健康转化重生:相关工作人员要以森林资源保护为己任,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比重,积极辅助生态工程的落实,完成森林资源监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1.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建设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优化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我国不断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森林生态工程理念和方案,将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参与进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实践之中,以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损失,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化程度。因此,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人员要以落实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己任,结合森林发展状况寻找完成保护和利用任务的切入点,提高工作质量。

1.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展开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核心要求,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和要求,在推进森林资源监测工作过程中,监测人员既要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又要在整体时代任务的指导下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规划,注重林业建设的质量及其发展和修复能力,通过优化监测途径和方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

2.影响森林资源监测工作质量的因素

2.1 监测工作缺乏技术支持

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3S 技术、信息平台搭建和监测数据库搭建等技术也快速成长起来,为森林监测工作提供了多种监测工具。但是由于部分地区或个别单位受到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限制,缺乏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或缺乏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发展理念,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方式收集和反馈信息,在提高监测工作信息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监测工作呈现出效率低、速度慢、不完善的特点,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2.2 监测工作忽视宣传环节

森林监测工作要求相关人员深入调查森林资源现状,建立森林档案并为进一步更新森林资源数据、优化资源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工作内容受环境限制和影响大,具备一定的地域特色。在监测工作实践中,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森林监测工作也存在方式、方法上的个性差异,出现多样化的特点。由于部分地区过度强调森林保护的地区化特征,忽视不同地区案例和工作成果在保护森林资源上的一致性,导致相关单位对工作成果的宣传力度不足,对其他地区的监测工作案例或成果缺乏借鉴意识,使得监测工作呈现出忽视宣传环节和交流学习的问题。

2.3 监测工作缺乏流程优化和评估保障

建立工作流程是高效、迅速完成某项工作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实践行动提供方向保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对工作成果进行核实和评价、形成下一步工作方案的关键环节,能够为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由于忽视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评估体系的构建,在完成一定监测任务后没有及时对流程和结果进行优化整合和评价,使得部分监测工作呈现出不科学、不全面的特点,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持续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3.优化森林监测工作的途径

3.1 结合信息技术创新监测手段

林业监测工作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的,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还要求相关单位或工作部门通过资金支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辅助监测工作不断向前发展。针对当前技术设备更新较慢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提高森林监测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首先,为提高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工作单位可以从提供更多培训和学习机会入手,鼓励相关工作者参与线上、线下的论坛、会议和技术培训,不断积累信息技术技巧、拓展监测工作者知识面,推动工作质量的提高;工作单位可以从优化资金配置入手,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资金安排,设置专门的技术应用资金,强化对森林监测工作技术引进的重视程度,为监测工作人员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健全资金运用的监督体系,保证技术投入真正落实到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来,不断提高监测工作的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

其次,要重视监测平台和监测信息的运用和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对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人员和监测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利用监测平台整合海量信息资源,并结合国家、区域和地方的逐级监测体系进行反馈,与此同时完善森林资源监测的指标体系,保障森林资源监测工作顺利进行。以云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为例,经过长时间监测系统建设,云南已经形成市级监测模块、县级监测模块和全省森林资源监测系统的有效对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监测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有效反馈,提高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立森林资源数据展示子系统,创新数据的呈现方式,让监测工作人员在户外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终端就可以实时观测数据变化,提高监测工作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

3.2 强化森林资源专项调查工作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是监测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明确森林资源状况、收集和整合森林资源信息具有重要价值。进入新时代,森林资源监测更要从基础专项调查工作抓起,对所属林区内的动植物和周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详细调查,从而掌握该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质量等信息,并通过反复清查获得对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形成全面、准确的调查报告和资料。

首先,监测工作人员要注意连续清查工作的专项性,结合土壤调查、植被调查、湿地调查以及野生动植物调查等各项林业专项调查任务,构建完整的任务体系和阶段性清查计划,确保清查工作的方向和进度;其次,监测工作人员要关注调查技术和方法的选择,结合地区森林资源实际状况和管理特点,运用抽样调查和以“3S”为核心的现代化调查技术和手段,定期对森林面积、地表情况、森林资源树种、年龄分布等内容进行调查和分析,做出综合评价,为进一步优化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最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清查过程中与管护、核查相结合,通过调查、保护、核查的有机统一,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

3.3 开展广泛对外交流学习

学习和交流是提高监测工作者工作技巧和能力、推动森林监测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不同地区森林资源在树种、土壤环境或其他自然因素上存在较大差异,地方特色较为突出,但由于森林资源数据在调查方法、监测方法、分析方法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不同地区森林监测工作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信息交流平台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获得了更多分享平台和机会。结合这一实际,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监测工作者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和学习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联系,促进各监测单位信息互通、形成工作合力。

首先,不同单位之间要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共性特征,定期举办交流论坛和会议,支持监测工作者分享案例、交流经验,拓展交流和学习途径;其次,相关单位要关注监测工作者能力素养的提高,抓住各种教育和学习机会和讲座、专业技术教学课程,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高监测工作者专业技能素质;最后,工作单位还可以在新时代背景下着手搭建对外交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互通上的重要作用,建立不同单位、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路径,共同讨论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促进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

3.4 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工程紧密结合

在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对与森林资源有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还需要发挥在环境治理上的能动作用,将调查工作、信息收集工作与环保工程紧密结合,参与到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工程的实践之中,提高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进入新时期,森林资源监测工作面临着建立生态工程和环保工程的时代任务,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监测工作者要始终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参与到生态工程、环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造林规划设计,推动地方林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监测人员需要通过持续、全面的调查工作获取关于地区水文、土壤的一手信息,关注地表水土流失情况,并结合地方森林实际状况在退耕还林、人工造林、补植造林等方案中选择合适的规划方案,通过提高森林面积比重减缓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优化森林资源系统自然环境;其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项目合作的方式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做好高速公路等主要通道的绿化工作,实现森林监测工作和环保工程的有机统一。以长防林的建设为例,在结合政府提供的资源参与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过程中,相关地段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人员要从水域周边实际自然地理环境入手,一方面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被和防护林密度、分布,在建设好相应防护地段后,还要通过监测工作对防护林树木的健康状态进行追踪,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出现,把防护林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优化作用落到实处。

3.5 完善监测工作成果评估和宣传体系

成果评估体系指的是对工作成果的评价体系,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完善的监测工作成果评估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工作人员优化工作流程,还能够通过追溯工作数据,反映出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方式方法问题、资源问题、准确性问题等,指导各工作部门进行工作方案的优化和完善。针对忽视监测工作成果评估体系的问题,监测工作人员可以从评估方式和标准的创新思考入手,实现对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准确评估,优化监测工作质量和结构,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已有信息的整合、分类和分析,形成简单的数据报告,通过研讨会、例会的形式相互交流和评析,通过讨论和总结找到信息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监测工作的误差性因素;其次,由于所得数据较多,在进行信息整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无人机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获取电子信息,生成数据报表,通过森林资源单向评价结果对整体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对于忽视监测工作成果宣传效益的情况,工作人员还要从工作成果的宣传入手,结合当地森林资源工作实际成果,发掘成果中的经验方法,以报道或案例的形式分享出去,树立工作自信,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并通过分享和学习获得更多实践经验,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益。

4.结束语

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森林资源的监测工作担负着全新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森林资源监测人员要始终立足工作实践,既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工作质量上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实际调查工作、生态工程、评估体系和宣传工作的效果,全方位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创造美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业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