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及措施研究

2022-11-18曹洪友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杀虫剂林业病虫害

曹洪友

(盐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凉山 615700)

引言

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病虫害的防治已成为当前造林工作的重点,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既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又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影响,使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要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科学地防治林业病虫害,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科学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效益。

1.林业病虫害的成因

1.1 天然林占比低

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以人工造林为主,与天然林比较,人工林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其生物种类相对单一,缺乏病虫害的天敌,为病虫害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尽管很多病虫害对天然林的危害不大,但也会对人工林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的生产。天然林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够稳定,病虫害无天敌,为病虫害的迅速生长和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1.2 滥用杀虫剂

在多数情况下,许多林业部门不能合理地施用杀虫剂,特别是在病虫害发生后,经常会大量地喷洒杀虫剂,导致农药浓度过高,污染了生态环境。农药作为一种防治病虫害的药物,其发明与使用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滥用杀虫剂不仅没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使病虫害迅速扩散。由于很多农业生产单位对病虫害的认识不足,对农药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够准确,导致农药的种类、浓度、剂量等不科学,很难确保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另外,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工林内的脆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致使大批生物死亡,种群急剧减少,同时也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3 管理方式不够科学

尽管我国的森林经营管理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目前的营林管理工作仍有诸多问题与缺陷,许多营林管理者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到位,只想着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忽视了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导致林木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当前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着一种被动的自卫意识,往往是在病虫害发生完全爆发的时候,才采取措施,导致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率低下。许多营林工作人员不合理地施用杀虫剂,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有益的生物。林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其自身的生态环境,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其无法适应生态环境,制约了其发展。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各种暖冬现象也使害虫的冬季越冬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难以对虫卵进行有效的冻死,增加了害虫的繁殖力,而且扩散迅速,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为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往往需要大规模地培育某些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树木。单生结构单一,抗病能力弱,不能构成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人工林的存在也为害虫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旦进入,就会引起大规模的传播,难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经济的巨大损失。

1.4 人为因素

在我国林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部分林业工作者对病虫害的认识不足,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不够透彻,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病虫害大规模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在林业生产中缺少专业的防治人员,加之林区管理者要承担大面积的森林经营,因此,对病虫害的控制工作量很大,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防治工作,进而使得病虫害无法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处理,导致病虫害大规模的扩散。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时要结合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当前的林业病虫害控制形势下,多数林区的有关工作人员不懂得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严重地影响了有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的蔓延不仅仅是靠昆虫,而且在人类的活动中也会传染病虫害。许多病虫害可以附着于运输和人体,迅速蔓延,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带来困难。随着我国林业工业的快速发展,森林采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而大量的滥伐也会使林木品质降低,对林木的多样性、森林的总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引起病虫害的频发。为了增加农业生产的耕地,往往造成过度的砍伐,使大片的林地变为可耕作的土地,同时也会诱发新的害虫,造成森林的过度退化。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优化策略

2.1 树立正确防治理念

要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总体成效,关键在于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无公害防治的观念和水平,打破传统防治模式的局限性,促进病虫无公害防治管理理念全面深入落实,有效解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应针对其生理特点,采用天敌培育方法,以增强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性,以达到科学、合理的目的。

2.2 加大防治投入力度

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预测和监测工作还有待提高,而常规的人工监测方法难以全面掌握林木的生长情况。政府要加强对林木生长情况的监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要积极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宣传,使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观念,降低人口流动带来的病虫害蔓延,把病虫害给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降到最低。新时期要保证正确防治病虫害,首先要做好树木和土壤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树木的生长特点,制定科学的栽培计划。林业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树种,以保证树种的健康发展。防治林业病虫害要按照“适地适树”的方针,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尽量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其次,要尽量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要加强对果树的养护,定期翻耕施肥,适时修剪除草,严格管理,防止人为和牲畜的伤害。特别是要严格防治采伐,保证林业财产的安全,避免人为破坏森林生态环境。防治森林病虫害要从林木自身入手,加强对苗木的管理,以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和抗病能力,以防止病虫害危害。在林业生产管理方面,加强选育检疫,积极培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幼苗,消除病虫孳生地,增强抗病能力。在幼树的种植中可以采取分批种植的方式,将两种以上的木苗混合种植,不仅能增加人工林内的生态多样性,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树木的健康、快速生长。

2.3 增强对森林的保护

在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不法营林者为谋取私利非法砍伐林木。政府相关部门绝不能坐视不理,应予以严厉打击。积极应对天然林的天敌入侵,建立生态平衡,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天敌数量过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苗木不但可以经人、车等运输途径传播,许多树种在移植前都会带来许多病虫害。林业部门要对所有树种进行严格的检疫,以防止在移植期间造成病虫害。在幼苗的培养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加强其抗病性,增加其培育成功率,降低幼苗的病虫害。要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控系统。应结合气象、环境等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病虫害的地区进行科学的监测。全面、实时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特征和蔓延规律,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及时消灭,最大限度地降低林业的经济损失。人工林的抗病能力较差,应加强对病虫的防治,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对病虫害的反应,预防和防治病虫害。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及时了解天气、天气等情况,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针对不同的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在防治虫害或病害发生之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和隔离措施,以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2.4 科学合理利用的杀虫剂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杀虫剂,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药的监管和监管,对不合格的药品要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在用药上要做到因人而异,要严格落实科学的用药管理,防止用药过量、用量不足,要研究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积极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切实加强防治病虫害。由于许多病虫害都有一定的趋光性,因此,在室内安装照明诱虫器,不仅可以有效地诱捕病虫害,还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生物防治的整体水平。可以增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降低投资。生物防治技术相对于化学防治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对我国的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今后的无公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农药和农药的依赖,尽量增加病虫害的种类,以加强森林的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即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及时消灭病虫害。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针对各种病虫害的生物农药,以供林业部门参考。其次,可以引进鸟来防治病虫害,例如啄木鸟、麻雀、喜鹊、山雀等,都是病虫害的天敌,可以在这里建一些鸟窝,把鸟引到山林中形成一种天然的保护。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要通过建立森林生态体系,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并运用微生物、天敌等方法,对其进行监测,以达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目的。引进病虫害防治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指出了有效的防治密度方法,加强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管理,健全林业发展的基本程序,大力推广生物杀虫剂,禁止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污染,有效地解决了病虫害。

2.5 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的林业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初期,技术、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还不成熟,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发展。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生产者会对林产品的栽培技术产生误解,丧失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大林业生产技术的力度,从科研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林业生产技术的健康发展。为了满足我国的实际需求,我们必须引进高素质的林业病虫害检疫与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不同树种的不同造林要求,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逐渐加强对森林生态技术资源的防治与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林业技术人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逐步消除病虫害,达到促进森林资源开发的目的。加强与国家、国内、省市的林业科技合作,加强对林业的管理。由于我国森林资源严重受损,对各类病虫害的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技术交流可以对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加强林业检疫工作,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

2.6 合理把握防治时机

一般在4、5、10、11 月份是病虫害高发时期,在此期间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管理和治理,并制定一整套的风险预警和对策,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对林业病虫害在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后,要加强日常的巡查,认真地观察实际的控制效果,以便合理地进行调节。如果使用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除要依据病情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外,还要定期对喷洒后的控制效果进行监测。如果连续两次喷洒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则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要注意持续喷洒杀虫剂,通常2-3 次,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如果间隔期太短,则会对森林自身和森林生态造成损害;如果间隔太长,控制害虫的效果就会变得很困难。在冬天或冬天来临时工作人员要对树木的枝干、枝叶等进行处理。在完成清理工作后,必须将越冬虫卵从森林中清除,以防止害虫蔓延。

2.7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

为了提高森林病虫害的实效性,对相关的林业项目进行综合和管理,为林业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便于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GIS 实现信息采集、分析等过程的有效、数据的准确、安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利用GIS 技术可以更直观地反映森林的具体状况,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森林规划资料,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能有效地防止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子,促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科学、规范地开展。GIS 在林业制图、林业采伐等环节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若应用GIS 能够实现林相图的智能分析,便于工作人员合理调整林区总体布局,确保林区区域化经营的科学化。而在采伐中利用GIS 技术将采伐数据、采伐限额指标和其他有关数据进行集成,使采伐流程、空间配置、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更加清楚。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既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加强对周边地区的保护,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病虫害的防治已经从单一的杀虫剂,变成了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手段,达到了无公害防治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同时也能够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杀虫剂林业病虫害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跟踪导练(一)3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正确杀虫 避免污染
杀虫剂也是有毒的
杀虫剂,别乱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