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

2022-11-18王连祥庄焜扬许思思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药材种子

孟 伦 王连祥 庄焜扬 许思思

(1.山东狮克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山东 菏泽 274100;2.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菏泽 274100;3.山东狮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 菏泽 274100;4.山东狮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山东 菏泽 274100)

引言

中药材种植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病虫害对中药材的种植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需要遵循绿色防治的原则去进行病虫害处理,从而有效确保中药材的正常生长。

1.林源中药材的概念和产业发展的意义

林源中药材是指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产出的药材,主要包括野生药材、仿野生栽培和生态种植的药材。林源中药材强调适度的生产规模和自然生长,其原料是从森林中获取的野生、半野生植物或依托森林、林地进行生态化栽培或经人工抚育但产自森林,富有天然、绿色、安全、有效、道地的特点,体现了新的健康理念、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和新型绿色经济理念。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林源中药材产业,有利于保护、发掘和利用森林绿色宝库,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和绿色经济的作用,有利于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健康、绿色,确保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保障优质中药材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2.药材标准化种植的现状

在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的新时期,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可以充分发挥中药在现代医药领域的重要价值。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技术水平不足,不能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中药材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新时期要结合创新技术手段,加大力度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通过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减少中药材种植成本,提高中药材的经济效益。

3.存在的问题

3.1 深加工严重不足

目前很多林源中药材已被开发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食用、香料、保健等。但目前林源中药材产品以原料和粗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加工较少,如杜仲、银杏、樟等深加工产品少,深加工率不足10%。主要原因:一是林源中药材活性成分含量低,加工提取的效率较低;二是加工技术落后,提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加工溶剂使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精深加工的匮乏导致我国林源中药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高。目前,全球使用林源植物医药保健品的人数约20 亿人,销售额约1000 亿美元,其中80%的市场被美国、欧盟、日韩等国垄断,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足5%。

3.2 销售难现象突出

由于叙永县中药材种植不集中,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加之药农分析市场、研究市场能力不足,在中药材种植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中药材销售上随收随卖,卖不出好价钱、滞销的现象时有发生。药农不愿再投入进行中药材生产,荒废药园面积不断增加。

3.3 科技和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林源中药材研究机构。在林业高校和研究院所中有部分课题组和研究项目对林源中药材进行研究,已经开展的研究项目多聚焦在林源中药材种植和经营。缺乏对林源中药材的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认识,林源中药材与森林生态环境的关系、林源中药材高值化加工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创新的技术体系。同时,林源中药材产学融合发展不足,科技创新服务林源中药材产业的平台较少,产业技术水平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林源中药材涉及林业和中药领域,相关人才严重匮乏,难以满足林源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

3.4 部分中药材经济效益不高

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效益不足60000 元/hm2,如南板蓝根种植收益仅36000 ~55000 元/hm2,市场波动大。2017 ~2018 年,白芨批发价从800 元/kg 猛降到100 元/kg,种植户亏损严重。与烟草、柑橘等其它经济作物相比,中药材产值偏低、效益不高,导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

4.林源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重点加强中药材种植、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种植方面:应加强对种植环境评估、农药施用、田间管理等环节的专业培训,合理评估及控制种植环境的重金属残留风险,严格控制水、肥、农药等来源的重金属污染。生产加工方面:应严防加工、辅料、包装、贮存、运输过程中引入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包括切制或粉碎过程中引入的金属碎屑残留、炮制辅料使用不当等。干燥及贮存方面:防止不合理使用煤炭干燥或硫黄熏蒸等方式导致的砷、镉、铅等重金属的污染。监管方面:应加强相关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开发新方法的能力,以合理应对遇到的新问题,为科学管理和有效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2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与管理的创新方式

在新时期,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与管理要进行创新与发展,不断提高种植中药材的技术水平,提高中药材种植品质,培养更加先进的技术型人才,建立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植中药材的基础设施,在中药材生长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预防,设立专人进行监督管理。注重科学合理进行中药材的采收,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中药材研发,促进中药材领域的不断发展。加大国家药品部门的监督管理,提高中药材种植品质,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发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进行选种培育,科学合理地管理,提高中药材品质,助力我国传统中药文化传承,促进现代医药领域的发展,提高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4.3 加强产业链源头的监控和管理

严控农药、肥料等产品质量,及时监测种植环境中的重金属残留。加强产业链前端监测和研究,包括种植或养殖基地的选址、水质及大气环境的监测、已污染土壤的修复等;防止劣质农药、肥料造成的重金属二次污染。建议多部门开展联合监管,防止在已污染的土地上种植中药,稳步推进已污染区域的治理与修复,从源头降低重金属的污染及残留风险。改进中药材干燥方式,规范管理中药材产地加工。避免使用不合理干燥方式,如煤炭烘烤等引入的镉等有害元素。建议采用科学的加工技术,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

4.4 提升林源中药材生产流通信息化水平

研究林源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定甄别技术,建立林源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林源中药材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完善的林源中药材流通网络,加快人工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林源中药材生产的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林源中药材的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监管。搭建林源中药材产销信息平台,对接供求双方,引导林源中药材科学生产。

4.5 加大风险评估与限量制订的研究力度

立足我国国情,结合中药的实际消费使用量,借鉴食品风险评估模式和经验,制订科学合理的限量标准。建议基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参考剂量(RfD)等国际上成熟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以真实世界的中药长期、短期摄入量为基础,依据风险评估数据、监测数据等,开展风险评估结果与风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和聚焦重点风险因子,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提供科学依据。

4.6 建立全国林源中药材发展专业网络平台

建议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作为信息发布的窗口,面向公众发布权威性的林草中药材有关政策、方针、发展思路等信息,指导全国林源中药材产业发展,协调产区资源。建立全国林源中药材资源信息平台,以县为单元,收集林源中药材分布和资源分布,为国家制定林源中药材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信息交流专业平台,做好种植技术、资源发展、产业发展模式等的凝练和发布,新技术、新品种等科技成果展示与技术推广,推进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建立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掌握中药市场供给与需求状况,林源中药材市场价格动态,定期公布相关信息,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服务。

4.7 规范化制种基地

将需要市场推广的优良品种进行规范化制种,以满足市场需求。选择纯正优质的中药材种子种苗,按照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管理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藏技术规程(简称“六统一”)的要求进行繁种,满足市场对优质、纯正和整齐一致的种源的迫切需求。开展良种或优质种子种苗生产的载体是规范化和规模化的制种基地。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中药材实现部分野生向家种的转变,种子来源也逐步由野生采种向人工制种转变。近年来,中药材人工制种、育苗面积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开展制种或育苗,导致生产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所生产中药材的质量与品质。另外,我国中药材种子管理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中药材种子的加工大多为农户自发开展,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加工中心,缺乏配套的加工技术规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明确指出,要开展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分品种、分区域集成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规范,开展道地药材提纯复壮、扩大繁育和展示示范,提升优良种子(苗)供应能力。

4.8 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聚焦黔西南州重点发展的道地、特色和优势品种,结合各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每个地区重点发展2 ~3 个品种,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形成单品集聚区,形成区域化发展,解决品种繁杂、规模小、产量供应不足、形不成产品加工、产品影响力小等问题,快速推动产业发展。

4.9 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种质资源是指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且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中药材种质资源是指具有实用或潜在实用价值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的材料,可用于中药材保存与利用的一切遗传资源。其材料类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常规栽培品种、驯化种、选育品种、地方品种品系、特异繁殖材料等。2016 年10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了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加强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与评价利用,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中药材种类复杂多样,目前,对于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品种或部分区域的中药材品种,缺乏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利用的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体系,更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利用需多借鉴《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点行动,以收集与保存为重点,以评价与利用为核心,以创新和挖掘为导向,完善各项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理论研究与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优异种质资源深度挖掘,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

4.10 提升产品加工能力

相关政府应围绕重点单品核心产区,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促进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对种植规模集中度较高的产区,大力扶持建设、提升一批中大型初加工基地,迅速提升产品初加工能力;对种植规模较小的品种,可鼓励和支持合作社或种植大户购置初加工设备,改造现有设备,提升产品初加工能力。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进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并鼓励企业将加工生产线前移和将中药材初加工纳入生产范围,建立烘干、分级、仓储等配套设施,帮助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实现标准化产地初加工。积极与知名企业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强对部分品种特别是食药两用品种产品深加工的开发力度。

结束语

目前,中药材种植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中药材种子的贮藏还没有相关标准指导,建立中药材种子的贮藏标准对保证种子的安全贮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中药材种子的仓储技术仍相对落后。许多学者进行了部分中药材种子的贮藏研究,但现有研究还不全面、不系统,形成的贮藏技术还未很好地应用在生产实践,还需要后期加强研究,针对不同品种形成特定的贮藏技术,以满足生产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材种子在贮藏技术方面不断进步,如种子的超干贮藏和超低温贮藏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等数字化技术也逐步被应用于农作物种子贮藏中,为了促使中药材种子贮藏工作向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用现代化设备合理控制贮藏条件,建立中药材种子自动智能化贮藏仓库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中药材种子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最小的种子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