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18王中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标准检测环境

王中军

(六安市霍邱县生态环境分局,安徽 六安 237000)

1.引言

在以往经济快速发展历程中,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对水环境的污染,生活与工业的废水排放等方面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污水排放的控制管理以及检测管理等相关要求与标准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地保障水环境的质量,需要立足预防与整治两个阶段,坚持同步开展的原则,在相关政策制度要求下,提升预防与治理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排放水的质量,并对水环境进行严格的检测,有效降低污水排放所产生的污染,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2.水环境检测的基本内涵

2.1 水环境检测的基本概念

水环境检测是将水循环作为研究基础,涵盖了降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等众多资源,通过对水资源的质量、存储量以及水体中所存在的对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的元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内容的取样、检测与分析,从而对水环境状态给出客观、科学的评估,通常在开展检测时,采用随时、定时两种方式。水环境的概念建立在环境的基础之上,是将水资源作为基础,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众多手段,对水资源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或者污染元素进行分析,全年获取水资源中的成分组成,进而给出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处理过程。

2.2 水环境检测的发展现状分析

对水环境进行保护等领域,我国的检测技术发展缓慢,由于对水环境进行检测等相关工作起步较晚,和众多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水环境检测工作开展晚了近40 年时间。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有效促进了水环境检测的快速发展,并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就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基数大,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也较大,因此,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为水源供给带来重大压力。由我国的地势分布来看,南方与北方存在较大的差别,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为了有效地缓解水源供给的压力,我国建设了南水北调等工程,有效缓解此问题,并在建设的过程中,按照水源的分布区域,同步建设了水环境的质量检测网。同时期,对于水环境检测的技术与标准规范也随之提升,针对重点的区域,有效建设了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300 多个水环境的检测中心与3000 多个检测站,并且绝大多数都具备常规性的检测能力,能够对水域资源的重点区域开展水环境的日常检测。对水环境开展检测是按照不同的流域进行划分,采用单元模块式开展检测工作,主要是采用人工取样、分析等方式,以自动化的检测技术为辅助,通过不断优化断面,实现水环境检测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全域范围内所建立的水环境检测系统,分别有:浮标检测、水质自动检测、人工采样以及快速应急检测等多种系统,能够充分地对废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等不同的水体进行质量的检测,对水环境检测发展做好了基础的准备工作。

3.水环境检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3.1 水环境的检测标准较模糊,存在技术落后问题

目前对水环境开展检测,其检测的标准中包含了二十多项对于众多元素的有效检测,但在标准当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对元素的检测是针对总量元素还是针对可溶性元素。这两种概念的检测标准与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对于总量元素可以直接进行消解检测,但对于可溶性元素而言,需要先进行过滤,再进行消解。这两种检测标准概念存在模糊性,导致在检测过程当中没有办法确定水环境样品的具体检测方法。对含硒的水环境进行检测,在检测的标准与方法中也有不同,对于二氨基萘荧光法而言,仅仅能够对四价硒进行有效检测。目前水环境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未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导致水环境样品检测的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3.2 水环境的检测指标不一致,阻碍控制目标实现

水环境污染正在向着有机物污染的趋势发展,对于众多地表水或地下水而言,有机物所造成的污染日渐严重,这受到了管理部门与水环境管理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对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没有专门的检测技术,始终依赖综合性检测,并且在对水环境开展检测时,指标没有明确并细化,无法有效控制与评价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判定水环境的实际污染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环境管理与控制的总体目标的有效达成。

3.3 水环境的检测方法不相同,操作步骤较为复杂

在现有的水环境检测的质量标准与污水综合治理的排放等管理标准中,明确了污染物的排放管理类别,仅对地表水而言,其质量标准中就有一百一十余项,其中,有机物指标约为六十八个,但在对水环境开展检测的实际工作中,众多的有机指标是利用同一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与评估,而管理的标准中要求,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水环境样本的检测,这导致了仅有机指标的检测,需要采用四十多种检测的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步骤复杂繁多,很多无法用自动化的检测技术进行辅助,造成检测难度增大,难以有效执行等情况。

3.4 水环境的检测技术与标准不相配套

对于实际的水环境检测工作而言,所采用的检测标准与检测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没有办法实现兼容。例如对水质的检测,其检测的方法和分析技术并不是一套体系,并且针对水质检测中,检测标准所含有的各类项目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详细的说明与要求,以水质检测中的重金属为例,仅针对铜、锌、汞、铂等检测标准,就给定了七种检测方法,但是对于定量检测,其设定的下限值则并未低于检测标准所给出的规定数值。比如,对于重金属铜的检测标准,同种单位下,给定数值则远远小于分析方法中所给定的最小数值。

3.5 水环境检测未达到预警相关标准

水环境的检测只有在先进的检测技术与高效的分析技术作用下,才能充分结合气象、水文等环境特点,综合展开分析,全面评价水环境的实际情况,达成水环境有效预警的功能。但目前水环境的检测系统中尚未实现自动化监测,并且检测部门之间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职责的要求,清楚划分工作内容,造成在检测的区域内,所获取的监测信息并不全面、客观,无法准确提供水环境的质量评价,无法为水环境的污染预警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监测数据。

3.6 水环境检测人员不够充足稳定

水环境的检测在当下发展条件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限制,由于检测本身的问题导致整体质量和效率无法得以有效的提高。其实,水环境检测技术人员作为整个检测项目工作开展的主体,对检测项目工作的开展及其建设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水环境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保障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条件,具备高专业素养及质量管理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将实际检测技术应用的效果最大化,进而有效地提高水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但是,目前相关部门忽视了水环境检测项目的重要性,在实际检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安排的检测技术人员不够充足稳定,部分高层管理人员仍然有着其他性质的工作内容,影响实际检测质量和效果,从而对水环境检测本身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作用。

4.水环境检测中所采取的有效对策

4.1 明确水环境检测的概念标准,消除认知冲突

为了有效提升对水环境进行检测的质量与效率,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检测概念与标准,全面了解检测的内容,有效消除认知层面的冲突,针对检测标准不明确的内容,及时进行检测方法与技术的具体说明。可以先明确需要检测的内容,尤其检测内容中具体包括哪些元素,并针对这些元素指明属性,是对可溶性元素还是对总量元素进行检测,或者针对可回收态总量进行检测,此外,还可能存在溶解态元素,尽可能说明元素的价态,使检测的内容更为明确。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环境样品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明确与说明,明确具体的检测操作步骤,说明是否需要过滤,需不需要添加保存试剂,以及添加试剂的具体容量。在明确内容后,可以采用对照方式,对检测项目进行核对校验,从而使水环境的检测标准与检测的实际工作相统一。

4.2 细化水环境检测的指标分类,实现控制目标

水环境中的有机物造成的污染逐渐增加,当前的检测内容主要是以重金属元素、BOD 以及COD 等为主,需要对其检测的指标进行详细分类,才能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必要时增加一定的检测内容,以充分满足当前水环境质量检测的实际要求。适当增加有机类的污染元素检测项目,并在相应检测的标准中明确细化具体的检测指标,做好元素最低限值的控制。同时,可以将水环境检测工作中的数据检测与分析作为重点管理内容,根据检测出的水环境各污染元素数值变化,做好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并客观评估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结合季节性特点与区域分布性特点,做好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充分发挥水环境检测的管理作用,为环保工作提供最大的辅助价值。

4.3 优化水环境的检测方法,提升检测质量

优化水环境的检测方法是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性的必备手段,只有检测技术不断得到升级与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水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使检测的步骤与操作更为简捷、有效,促进水环境检测行业的良好发展。针对水环境监测中的有机指标,对其检测技术进行优化,摒弃原有的检测方法,改用检测精度更高、效率更高的检测技术,同时梳理出检测内容中使用检测仪器相同,但检测前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并不相同的检测项目,积极与检测仪器的生产厂家沟通,对检测的仪器进行升级与改进,将这类检测项目进行合并处理,尽可能将有机物检测的六十八种指标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其大幅度降低检测的项目数量,通过不断地优化、选取与合并处理,最终形成数量较少,功能较多的水环境检测体系与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减少人工检测,对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偏差影响,提升水环境的检测效率与效果。

4.4 提升检测技术与检测标准的配套性,并及时更新

针对水环境质量检测中的技术与标准,应当及时进行相应更新,通过提高检测标准与检测技术之间的配套性,从而进一步明确检测的标准要求,使水环境检测工作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结合水环境的实际检测工作,充分了解水环境现有的检测方法与技术,把握其发展的趋势,合理制定水环境监测的标准与要求,采用定量方式,使检测下限数值与水质量的检测标准相匹配,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水环境检测体系。同时要充分学习别国的先进水环境检测技术与典型经验,积极引进CEN、EPA 等技术体系,结合当地水环境的检测需要与实际,进一步优化技术与标准,使其更好地适应本土的水环境质量检测要求,形成具有本土特色,较为健全的水环境质量检测体系。

4.5 加快水环境检测的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预警作用

为了有效破除水环境的发展困境,更好地发挥检测对于水环境发展的预警作用,需要加快水环境的专项检测实验室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具有自动化监测功能的检测仪器,强化检测机构的组织建设,形成部门联动,更好地保障水环境检测的质量,有效落实水环境的检测体系。

4.6 强化检测技术人员素养,充分发挥人员主体作用

水环境检测技术人员作为整体水环境检测等相关工作的主体,想要有效地提高水环境检测技术水平,改变水环境检测工作的现状,在主观方面就需要发挥检测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实际上,一个高质量的检测项目开展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具备质量管理意识以及专业技能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并且由于大部分检测技术人员本身就对质量的控制具备一定的发展意识,相关部门本身的水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检测工作效果根本就不会受到相关影响而不断降低。所以说,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强化水环境检测工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人员主体作用的同时,不断提升水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国内水环境检测发展发挥推动作用。

5.结论

水资源是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由于其总量短缺,且一旦枯竭,势必将会对生存于与发展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对水环境的保护与质量检测。消除认知冲突,细化水环境检测的指标分类,保证检测控制目标的可靠实现,优化水环境的检测方法,提升检测质量,提升检测技术与检测标准的配套性,及时更新完善水环境的检测体系,并加快水环境检测的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预警作用,从而更好地监控和反应水环境的真实质量,更好地保障生活、生产的水质安全。

猜你喜欢

标准检测环境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忠诚的标准
环境清洁工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党员标准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漫观环境
优秀作品的标准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