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绘画中园林花台样式解析

2022-11-18朱铭静

现代园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样式文人园林

朱铭静

(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安徽亳州 236700)

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以物寄情、寄情于景”的社会思想,给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反应在艺术、文化、园林设计等多个方面。花台是在高型植床内栽花植树、盛水置石的一种景观形式,是宋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花台样式和摆放位置,能让人们更加了解宋朝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审美思想和自我表达方式。

1 宋代绘画园林花台类型

1.1 须弥座花台样式

须弥代指须弥山,须弥山在印度传说中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以须弥山作底,显示佛的神圣伟大,须弥座器物上下凸出、中间凹陷,形制与佛座相似。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被发现于云冈北魏石窟,须弥座形制在唐宋时期得到繁荣发展。宋朝时期的须弥座通常为砖石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涩平砖、罨涩砖、壶门与柱子、仰莲砖、束腰砖、合莲砖、罨牙砖、牙脚砖、单混肚砖。元朝沿用宋代须弥座形制,外形装饰逐渐简化,明清时期须弥座偏向装饰性。须弥座形制的花台样式在宋代园林花台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宋代绘画中园林花台样式的重要类型之一[1]。

1.2 简易花台

在宋代绘画中出现的部分花台,与须弥座花台样式之间出现明显差别,花台表面花纹和纹理更加简单,可呈六边形、长方形、圆形。六边形与长方形、圆形花台相比,表面几乎无花纹存在,花台较高,功能性较强,多用于保护园林花草树木,可根据所种树木的粗细高矮进行灵活调整。长方形花台在底座附近存在少许简单花纹装饰,底座平整,与园林环境相适应。圆形花台相比其他2种,器物样式更为简单,装饰更加丰富,在圆形花台表面雕有连班、圆圈纹样等,器物造型浑圆精美,观赏性较强,如《明黄避暑宫图》《楼阁图》《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图》等所示。

1.3 不规则立式花台

花台整体样式繁复,花台周围加有荷叶与莲花瓣形状的外部装置结构,占地面积比其他类型的花台要小。主要用于种植低矮的树木或花草,花台内部石头摆放方式有一定美学要求,造型独特,在园林中发挥着点缀装饰的作用,如《狸奴婴戏图》所示。

1.4 勾栏式花台

指在原本的花台结构上方加装勾栏结构,勾栏花台内部通常种植高大的梧桐树,自身体积较小,造型简单,如《戏猫图》《梧桐庭院图》所示。

2 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花台样式的差异和内涵

2.1 研究宫苑题材绘画花台样式,分析形制和使用脉络

宫苑题材绘画主要是描述皇室贵族的生活,以《折槛图》为例,图中所绘场景为汉成帝和朱云2 人为佞臣张禹发生冲突的历史事件。花台结构最早发现于北魏时期,因而花台样式应是画师参考宋朝时期的布景设施后所绘。花台物件位于汉成帝背后,样式属于满雕须弥座,结合绘画场景及材料布设需求,推测花台制作主料为汉白玉,做工巧妙、雕刻细腻。花台摆放在园林中较为空旷的位置,周遭无其他植物或摆件,足见花台在宋代园林布景中的重要性。从绘画作品人物与花台位置关系来看,花台摆放在汉成帝身后,在场景刻画上突出汉成帝的位置,用以凸显人物的尊崇地位,明确绘画场景人物的主次关系[2]。

从《折槛图》中出现的须弥座具体样式来看,座长2m,座面线条简单,上下枋花纹对称。须弥座采用祥云状花纹,下枭雕刻仰瓣莲纹,制作精美、器型复杂、规格较高,这与汉成帝的身份地位相符,印证了不同社会阶层园林花台样式之间的差异变化。

从《宫中行乐图》中的花台样式来看,可了解南宋时期的地理特色,是南宋皇家园林的构成图。须弥座花台成对摆放于道路两侧,样式简单,仅在束腰处作简单装饰,花台圭脚较高,内里布置奇石,整体造型结构突出秩序性,使内在装饰布景更具威严感,突出建筑物的气势。在花台放置位置和形状呈现上,可以看出花台样式的差别与其在园林中的用途存在较强关联性。

《折槛图》中花台布设主要目的是凸显皇家气势,雕刻做功和器物形制极为讲究;《宫中行乐图》的花台布设方式与整体园林景观相契合,突出整体园林构造的独特性和宫苑布景中花台用途的多样性,本身内涵更加多样化,从园林装饰到人物身份地位的象征,突出了花台结构在宋代园林构成中的重要性。

《楼阁图》《十八学士图》《梧桐庭院图》中布设的花台样式,在结构和表面纹理上存在差别。但从整体构造上来看,花台外部干净,花纹以祥云纹为主,纹理图样简单,整体构造素雅、整洁、大方。在整体园林塑造中突出秩序感,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对园林样式的喜好。

2.2 研究文人题材绘画花台样式,分析社会文化内涵

宋朝时期为保证统治权威性,“崇文抑武、文高武轻”,文人政治地位较高,这导致士大夫阶层兴起,大量文人投入到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许多绘画题材以记述当时的文人生活和集会场景为主,绘画内容较为真实,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以《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为例,描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聚会,树木主要为松树和竹子,画卷左侧的庭院中心设有一处石制花台,花台一侧种植竹子,花台上放置太湖石,并栽植杜鹃花。花台结构为长方形,中间位置有束腰,形制简单。与宫苑题材中的花台样式相比,文人绘画题材的花台样式较为简约,松、竹在诗词中多有表示文人风骨之意,形制上凸显文人雅士别致清幽的审美情趣,表达了文人在精神方面的追求[3]。

绘画《天香书屋》与《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在题材上较为相似,绘画主题内容是描述文人隐士在山间聚会、观书的场景。绘画中兰桂花开,枝叶覆盖整个屋檐,窗外放置须弥座花台,花台中种有花卉。《天香书屋》中的须弥座花台表面花纹与叠涩十分华丽,结合这点可推测出,宋代时期的须弥座花台不仅是文人墨客表达精神追求的情感投射,也担负着彰显园林主人身份地位的作用,是园林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十八学士图》画中描绘了宋朝文人进行雅集类活动的场景,如《十八学士图·琴》中,4 位文人雅士围绕茶几而坐,园林种有松树和牡丹,座位后摆放着尺寸巨大的花台。花台样式为满雕须弥座,座长2m,花台样式华丽,体量庞大,在花台上布设有高大湖石,湖石中夹杂牡丹花,湖石表面装饰繁复,有双钩卷草纹、圆圈纹、莲瓣纹,花纹上下对称一致。这种大型的花台立于房屋建筑中,一方面是为了凸显房屋所有者尊贵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承担着内部家居装饰的作用,用以充作屏风、分割场景。文人雅士在花台前活动,童子在花台背后准备应用之物,凸显绘画作品场景之间的对立感。再如,《十八学士图·画》中的文人正在凝视画轴欣赏画作,画中花台主要有2 处,一处花台位于文人身后,长约1.33m,内植翠竹,放有文石,座面无花纹,花台整体以皮条线作装饰,仅在束腰处刻有花纹;另一处花台内种有1 棵松树,台上铺有鹅卵石,量座花台彼此图案纹饰相近[4]。

在文人题材绘画作品中,花台样式与作用因其所处位置和环境有所差别,既可彰显身份地位和自身独特品味,又可作为寄托自身知趣喜好的存在。通常情况下,纹饰图案的选择应与园林中的其他要素相协调,在精神内涵和情感依托上保持一致。花台的作用除了在室外培养树草和凸显结构氛围外,还能划分室内结构,以花台+奇石的组合取代屏风。

2.3 研究女性题材绘画花台样式,分析女性园林构成

女性题材类绘画作品在我国艺术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传承和影响,在魏晋隋唐时期,成为较为系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宋代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以描绘官宦人家女子日常生活起居和集会为主要内容,所处环境也以园林为主。女性题材绘画作品是研究人员了解古代人文生活环境的重要渠道,也为研究女性空间中的园林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松荫庭院》为例,描绘了庭院角落中,仕女捧水给妇人梳洗打扮的画面。庭院中的花台面积较大,是构成绘画场景的主要景物,花台当中以奇石为主体,搭配斜松和琼花,结构上错落有致。花台为须弥座样式,上下枋均无花纹图样,仅束腰处有少许花纹装饰,圭脚处有部分雕刻纹样。总体构成而言,花式装饰性并不突出,其作用主要是用以承载其上的奇石树木,为园林整体布景带来别致的审美特点。

《桐荫玩月图》中,仕女执扇站立于厅堂中,厅堂前端有一对整齐摆放的花台,一边为六边形花台,一边为圆形花台,花台中种有梧桐树。这种花台摆放方式突出主屋正门的位置,与《楼阁图》中描绘的园林要素组合方式相一致,在堂前对峙摆放花台的形式,突出了园林的秩序感,花台品级的差异与园林主人的地位关联性较强。将《桐荫玩月图》中花台的纹饰图样和勾栏与《高宗书孝经马和之》当中的花台勾栏相比可发现,《桐荫玩月图》中的花台与保护树木的勾栏显得更加朴素和简单,进一步佐证了花台样式和纹饰具有彰显园林主人尊崇地位的作用[5]。

2.4 研究动物婴戏绘画花台样式,分析花台形式作用

宋代动物婴戏题材的绘画主要指描绘动物和儿童游戏场景的绘画作品,绘画题材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描绘,作品氛围凸显平淡、亲近、祥和之感,作品内容凸显童趣和真实,可为后世了解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提供参考。以《戏猫图》为例,描绘了8 只小猫在画栏周围嬉戏的场景,花台位于场景右下角,花台高度较低,在园林装饰中以花台上的场景为主。花台之上设置有木质勾栏,外形结构简单,座面平整,周围有细线装饰,底座有简单花纹,花台上种有1 株桃树,摆放着一块湖石,中间种植些许竹子用作点缀。这种花台组合方式与《梧桐庭院图》中的花台样式类似,但《戏猫图》中的花台栏杆显得更大,部件更加精细,艺术设计更加丰富,突出对台上花卉的保护和花台整体的艺术内涵。

《狸奴婴戏图》中,描绘孩童与2 只狸奴之间温馨玩乐的场景,画作将多种祥瑞元素集中于一处,画面生趣盎然。其中,花台外形样式与佛座中使用的须弥座样式较为相近,形制较为简单,中间雕有双排上下俯仰莲瓣,底座处为3 层覆莲瓣纹,花台上种有凸显雅致的蒲草。绘画中虽以凸显童趣为主,但无论是花台的纹理样式,还是花台种植的植物类型,场景氛围的塑造和花台的情感寄托都与文人喜好相一致,充分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文人所处地位较高的情况[6]。

3 宋代绘画中花台样式分析结论

在宋代绘画中,须弥座花台样式流行范围较广,在摆放位置、空间组合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会在画作中占据较大的摆放空间,作为园林结构的主体要素出现。宋朝的须弥座花台不仅可以出现在室外环境中,作为园林布置的要素存在,而且可以应用于室内陈设设计,有些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将须弥座花台充当屏风分割室内空间,或将花台布置在室内北部,彰显主人的尊崇地位。

随着宋朝经济的快速发展,“右文”政策的推行,大幅提升了文人阶层的社会地位,文人数量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园林空间中的文人意趣。花台逐渐用于寄托情感和自我表达,在《十八学士图画》和《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中出现的纹印样式简单,造型质朴的花台以体现文人追求为主,这也可充分体现宋朝时期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发展方向。宋代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出现的花台布置方式也逐渐出现文人化特征,无论是描绘仕女生活的画作,还是描写动物婴戏的画作,其中出现的花台布置方式和样式都与文人需求相贴近,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主流思想追求[7]。

根据画作描述的内容判断须弥座花台在宋代时期已逐渐开始从宫中走入民间,在须弥座花台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和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体现人物审美地位的花台样式均以须弥座花台为主,在园林结构中的地位远高于其他花台,初期主要作为奇石观赏的基座存在,后期增添了树植栽培、烘托建筑氛围、标注主屋入口的功能,这也佐证了花台功能经历过的多重发展变化。

综上所述,在宋代绘画中园林花台样式不断发生变化,其功能和标志性作用也随着人们的应用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在结合画作分析花台样式的过程中,可了解宋代文人思想在园林空间景色布置和空间设计中的体现,为古典园林设计要素与现代园林建设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样式文人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不同的Word文档之间借用样式或格式
邱雁芳 石间文人气
园林之城——苏州
文人吃蛙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