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荔枝草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概况

2022-11-18黄冉涛王聚恒周青辉田花丽乔清涛

农产品加工 2022年16期
关键词:荔枝含量

黄冉涛, 王聚恒, 周青辉, 田花丽, 乔清涛

(1.南阳市科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38;2.河南省伏牛山道地中药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 南阳 473038)

荔枝草遍布全国, 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均有分布, 因其经冬不枯, 大地银装素裹之后尤为显现, 被称为雪见草、雪里青、过冬青、隔冬青;因其叶片表面褶皱似癞蛤蟆背, 俗称蛤蟆草、癞蛤蟆草、癞肚皮草;叶片褶皱亦如鳄鱼皮, 而猪婆龙又是扬子鳄的别称, 所以这种植物在安徽、江西等地被叫做猪婆草;荔枝草的名称也因其叶片表面如荔枝果皮而得名。荔枝草的很多名称虽然听起来不美, 但是功效却很好, 长期以来被民间用作跌打损伤、消肿止痛的草药。荔枝草在《纲目拾遗》《生草药性备要》《草木便方》等著作中均有记述, 民间亦把它当作食物, 亦药亦食。但是, 在2020版《中国药典》中却未将其录入, 表明荔枝草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将荔枝草的有关研究和开发概况进行梳理论述, 以期能对荔枝草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 栽培

1.1 种子繁殖

在春分至清明时节之间育苗, 选地整地, 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作为基肥, 整地成1 m左右的畦, 施充足水, 每畦开3沟, 将荔枝草种子和草木灰按质量1∶1混合均匀, 每亩用荔枝草种子0.5 kg(1亩为0.067 hm2, 下同), 播种后覆盖一层细土。出苗后的行距和株距按30 cm×10 cm留苗。

1.2 地下根茎繁殖

荔枝草地下根茎繁殖力强, 无休眠期, 在适宜条件下可四季繁殖。在整好的地面上开畦, 畦上开沟, 沟间距30 cm, 深6~10 cm, 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地下根茎, 切成5~10 cm小段, 撒入开好的畦沟内, 覆土压实, 萌发后按30 cm×10 cm的行距和株距留苗[1]。

1.3 田间管理

有研究表明, 栽培温度20~30℃时, 土壤含水量为40%~50%时, 荔枝草有效成分高车前苷的含量较高[2]。荔枝草喜阳耐阴, 生长需要充足水分, 大田管理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荔枝草在苗期和封行期要进行中耕除草, 冬季、春季采收茎叶后及时追肥, 每亩追施粪水或者0.3%尿素液1.5 t。

1.4 病虫害防治

在基肥中拌施3%辛硫酸可防治小地老虎;用2.3%溴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每亩用药50~100 g拌土后撒于地面, 防治潮虫子。发现大田里有患锈病植株, 及时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进行处理, 防止病情扩散;发现霜霉病时, 及时清除病株落叶, 同时根据发病轻微和严重分别喷施400~600倍液HILOT凯霜、100~300倍液HILOT凯霜;发现蚜虫喷施90%敌百虫1000倍液或者40%乐果1000倍液;发现蟋蟀危害时设置黑光灯诱杀;发现青虫危害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

2 标准体系

2010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关于荔枝草的质量标准:

(1)鉴别。①此品粉末为棕褐色。非腺毛2~5细胞, 长32~282μm, 基部细胞较大, 有的有疣状突起;腺毛头部单细胞, 椭圆形或圆形, 柄大多为单细胞, 偶见多细胞;石细胞多角形或类椭圆形, 直径10~15μm;导管易见, 大小不一。②取粉末2 g, 加水适量, 置水浴中加热10 min, 过滤, 取滤液1 mL, 置于试管中, 加镁粉少许及盐酸4~5滴, 置水浴中加热, 显棕红色。③取粉末2 g, 加乙醇适量, 加热回流10 min, 过滤,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5 mL使溶解, 煮沸, 趁热过滤。取滤液1 mL, 加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显黄色。

(2)检查。水分不得过13.0%(《中国药典》一部 附录ⅨH第一法)。总灰分不得过13.0%(《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ⅨK)。

(3)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Ⅹ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用稀乙醇作溶剂, 不得少于10.0%[3]。

栾洁等人[4]对苏皖浙3地10批次荔枝草药材样品进行检测。对荔枝草茎横切面进行显微拍照, 并且做了详细描述;对荔枝草腺毛和非腺毛、腺鳞、导管、花粉粒、叶上表皮细胞、叶下表皮细胞、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方晶(偏光)等特征成像并做了详细描述。采用水为溶剂水浴回流, 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的薄层斑点清晰、一致, 显微特征明显。对这10批次样品按照中国药典关于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统计, 水分为9.46%~11.10%, 平均值10.3%;总灰分为7.23%~8.56%, 平均值8.1%;浸出物测定值为22.63%~26.31%, 平均值24.9%;农药残留均未见超标。试验探讨了原儿茶酸在荔枝草中含量的测定方法, 并对10份荔枝草样品中原儿茶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检测值在84.2~92.9μg/g, 10份样品平均值为88.1μg/g。试验选取的10份样品测定数值比较集中, 说明这三地的荔枝草质量比较接近。

3 化学成分

3.1 荔枝草地上部分萃取物化学成分

卢如梅等人[5]用采于南宁大明山的荔枝草晾干切碎, 用体积分数95%乙醇回流, 经减压浓缩后加水混悬,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利用反复硅胶柱、SephadexLH-20柱色谱、RP 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对纯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0种化合物, 分别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粗毛豚草素、2α,3β,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3,4-二羟基苯甲酸、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β-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高车前苷、印度荆芥苷、β-胡萝卜苷。

亢文佳等人[6]对荔枝草干燥全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从荔枝草干燥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11种化合物, 分别是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6,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泽兰黄酮、高车前苷、芹菜素、线蓟素、6-甲氧基柚皮素、大黄素、马斯里酸、isorosmanol、(-)-epiloliolide。

3.2 荔枝草根部萃取物化学成分

刘丽等人[7]对采摘于泰安的荔枝草根切碎, 分别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和70%乙醇加热回流3次, 合并提取液后减压浓缩, 加水混悬,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 利用反复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RP 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对纯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3种化合物, 分别为β-谷甾醇, 乌苏酸, 粗毛豚草素, 假荆芥属苷, 高车前苷, 丹参素甲正丁酯, 丹参素甲酯, 迷迭香酸甲酯, salviaflaside methyl ester, 异迷迭香酸苷, (2S)-5,7,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0-β-D-吡喃葡萄糖, 豆甾醇, 1-0-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

3.3 荔枝草重金属含量

熊清平等人[8]用湿法消解法对5个地区的荔枝草样品进行微波消解, 消解液为硝酸、双氧水、氢氟酸以10∶4∶1比例的混合液, 然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铅、镉、铜的含量, 试验选取的5个样品荔枝草中铅含量、镉含量均超过《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标准》限制[9], 铜的含量未超标。这说明试验选取地受到重金属污染, 并且部分重金属已经被植物吸收, 如果食用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需要重视荔枝草的生长环境管理, 加强栽培和采收时重金属检测。

3.4 微量元素含量

艾薇等人[10]采用购自云南宝山市场的荔枝草做试验,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根和可食部分金属元素含量, 测得根部镁、铁、铅、镍、铜、锰6种金属元素含量依次为142.5, 64.0, 47.0, 20.5, 4.0, 1.0 mg/kg;可食部分镁、铁、铅、镍、铜、锰6种金属元素含量依次为837.5, 55.8, 25.0, 21.0, 6.1, 1.0 mg/kg。这6种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虽然一致, 但在这2个部位的含量有差异:铜镁含量可食部分大于根部、铅铁含量根部大于可食部分、锰镍含量在两个部位相差不大。试验中根部和可食部分的铅含量都超过《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标准》限制, 这2个部位铜的含量均未超标。

3.5 荔枝草营养成分

艾薇等人[10]采用购自云南宝山市场的荔枝草可食部分做试验,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为28.8%, 干灰化法测定灰分含量为14.1%, 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为10.6%, 具有一定的食品开发价值。

4 食品开发

4.1 荔枝草保健茶

孔庆新[11]研究出一套制备荔枝草保健茶的生产工艺, 利用微波杀青法在保证荔枝草色泽、香气、黄酮含量、水浸出物等理想指标的同时, 还具有缩短杀青耗时的优势。利用抽茎前期的荔枝草利用微波杀青工艺制作的保健茶, 成品绿润清香, 茶汤碧绿滋味醇厚。

4.2 荔枝草茶

杨立娜等人[12]以荔枝草鲜叶和大红袍茶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进行发酵, 整个发酵过程, 茶多酚含量在前2 d含量变化不显著, 第3~8天开始显著下降, 比发酵前下降31.9%;氨基酸含量随时间下降显著, 发酵前后降幅36.3%;可溶性糖含量在发酵前2 d下降显著, 随后下降趋缓, 整体降幅25.2%;茶黄素含量在前2 d增加缓慢, 随后显著增高, 含量整体增长3.02倍;茶红素含量在前4 d和最后2 d增加相对缓慢, 第4~6天增加显著, 含量整体增加1.73倍;茶褐素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持续增加, 且增速随时间有加快趋势, 含量整体增加1.29倍。荔枝草茶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风味显著改善, 苦涩味减弱。

4.3 荔枝草咀嚼片

钱俊等人[13]利用优化工艺制得的荔枝草咀嚼片感官评分高, 且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产品色泽均一, 表面光滑、入口细腻、酸甜可口, 具有独特的风味。荔枝草咀嚼片的苦味比较重, 优化工艺后, 通过添加乳糖、甘露醇、酸味剂等填充剂和矫味剂进一步协同改善咀嚼片外观和口感。

4.4 荔枝草泡腾片

中药泡腾片兼有泡腾片色香俱佳冲即饮的优势和中药标本兼治的优势, 在制药领域应用十分广泛[14]。荔枝草有清肺、治疗咽喉症的功效, 在《纲目拾遗》《四川中药志》中有记载, 民间一直用荔枝草煎水泡茶预防、治疗咳嗽和慢性咽炎。王艺萌等人[15]研制的荔枝草泡腾片, 含18%的荔枝草提取物、13.8%的碳酸氢钠、26.2%的柠檬酸、2.75%的甜菊糖苷、4.0%的聚乙二醇6000。这款荔枝草泡腾片利用酸碱分开湿法制粒技术, 制得的泡腾片外观好、崩解快、汤色澄清透明、口感佳, 充分利用荔枝草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的功效, 把荔枝草制成泡腾片, 改善了荔枝草用药不便和味苦的缺点, 对发挥荔枝草药用价值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4.5 荔枝草红茶饮料

吴存兵等人[16]以荔枝草和祁门红茶为主料, 加入柠檬酸和蔗糖等辅料,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开发出一种新型荔枝草红茶复合饮料, 融合了荔枝草和红茶的保健和营养成分, 荔枝草的苦涩被红茶的香味所掩盖后呈现出独特的芳香和滋味。该饮品色泽翠绿协调、汤水均一稳定、口感醇正、饮后口中有回甘, 不但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还具有营养功能。

4.6 荔枝草菊花茶饮料

马川芳等人[17]关于荔枝草菊花茶饮料的工艺研究结果, 荔枝草和菊花分别与水1∶6质量比浸泡、在温度90℃下, 经过40 min, 分别得荔枝草浸泡液和菊花浸泡液, 两者以2.5∶1体积比, 添加0.16%羧甲基纤维素纳, 0.3%柠檬酸, 3.5%白砂糖所得的配方最佳。饮料产品呈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无明显沉淀和杂质, 兼具荔枝草和菊花的芳香, 口味酸爽柔和, 是一种不错的饮品。

4.7 荔枝草金银花复合饮料

李思阳等人[18]关于荔枝草金银花复合饮料配方的研究表明, 以荔枝草提取液含量35%, 金银花提取液含量25%, 白砂糖含量8%, 柠檬酸含量0.3%, 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0.18%为原辅料的配方最佳, 配制出的荔枝草金银花复合饮料口感酸甜适宜、色泽均一稳定、香气协调怡人。

4.8 复合保健醋

荔枝草和百合都是可药可食的材料, 通过两者结合发酵的复合醋, 不仅具有醋的食用功能, 而且具有荔枝草和百合的保健效果。试验通过两步发酵制作荔枝草百合复合保健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第一步酒精发酵, 百合加4倍量水糊化糖化然后与荔枝草4倍水提取原液以1∶2混合发酵, 调整糖度15%, 接种酵母量3.5%, 发酵温度设定29℃得酒精度为8.09%的发酵产物。第二步醋酸发酵条件, 发酵酒精度6.0%, 接种醋酸菌11%, 发酵温度34℃, pH值4.6, 发酵获得4.69%醋酸度的保健醋饮料。该饮料酸甜可口、风味醇正[19]。

5 结语

针对荔枝草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荔枝草标准鉴定、化学成分和食品开发概况进行综合论述, 以期对荔枝草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促进荔枝草早日列入《中国药典》和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即食药物质目录),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让荔枝草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荔枝含量
岭南荔枝红
桂阳烟区土壤有效硼分布特征及其对烟叶硼和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吃荔枝
Fruit of the South
这15款零食偷偷加了好多盐
荔枝红了到灵山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