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能量参数Er:YAG激光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照射后的效果分析及对厌氧菌含量的影响

2022-11-17张雪舟温珺珺吴贤谋师梦楠

吉林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厌氧菌种植体激光

张雪舟,向 梅,温珺珺,吴贤谋,师梦楠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口腔科,广东 深圳 518055)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体远期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若种植体周围炎早期未能接受治疗则可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1]。相关调查显示,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约为3.0%~30.0%,因此临床上需对其引起高度关注[2]。部分学者提出,细菌感染以及龈下微生物含量是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因素[3]。传统刮治、超声波洁治与喷砂未能将其种植体表面细菌生物膜清除干净,目前临床上常采用Er:YAG激光治疗,但针对激光参数的设定尚未达成统一[4-6]。本研究评估了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应用三种能量参数Er:YAG激光照射治疗的具体效果,以及厌氧菌含量的变化,旨在为今后临床能量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29例,年龄25~68岁,平均(47.8±7.4)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18例、B组16例、C组18组及D组18组,前3组为试验组,后1组为对照组,四组在性别、年龄、颌位、各基线指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①完成修复≥6个月,种植体周探诊深度>4 mm;②种植体无松动,且X线结果显示牙槽骨吸收<1/4植体长度;③未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④未伴有影响结果的系统性疾病;⑤6个月内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且未使用抗生素;⑥1个月内未使用抑制菌斑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种植体周围炎已达中晚期,且经探针深度>6 mm;②伴有血液病、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吸烟者及孕妇。

表1 四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并记录四组基线值: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骨缺损深度(DD)。A、B、C组接受Er:YAG激光(Fotona公司,R14手具,SP模式,20 Hz,水8,气4)治疗,三组能量参数分别设定为40 mJ、60 mJ及80 mJ,具体方法为:在种植体周袋垂直探入,距袋底约1 mm时经提拉式照射近中、远中、颊侧及舌侧,维持1 min,并期间匀速移动,按厂家说明书进行参数设置,三组在治疗时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予以评估。D组于龈袋底注射盐酸米诺环素,使药物将植体全部包裹且略微溢出,治疗30 min内严禁饮食。上述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全部患者治疗1次/w,治疗3次后记录第8周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效果,每次复查点同基线位点一致。提取龈沟液:收集四组治疗前后龈沟液,厌氧菌恒温培养3 d,并对菌落数进行记录。具体方法为:通过漱口去除种植牙表面菌斑,再次漱口擦干牙面后顺着牙冠在龈沟处插入3M滤纸,出现阻力后停止,待1 min后取出滤纸放于PBS缓冲液中,在患牙颊侧、舌侧近远中轴位角采集标本,而后将其转至细菌室, 37 ℃恒温箱内培养2 d,再记录菌落数量。

1.3效果评定:①各项临床指标:PLI:经Quigley-Hein法(5分制)测定;BI:利用树脂型牙周探针探入袋底并在30 s后观察出血程度(5分制);PD:利用树脂型牙周探针,选择6个位点并计算均值;DD:经X线观察并记录种植体螺纹上限到骨缺损底的垂直距离。②第8周采用VAS法评估疼痛程度:分数为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③第8周临床效果:显效:种植体周症状消失且恢复正常;有效:种植体周症状有所改善,且PLI、BI及PD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细菌计数: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计数。

2 结果

2.1四组第8周时各项临床指标及试验组治疗期间VAS评分比较:第8周时,DD同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BI、PD同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4组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显著优于A组、D组,B组显著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D方面B组、C组显著优于A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C组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时各项临床指标及试验组治疗期间VAS评分比较

续表2 四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时各项临床指标及试验组治疗期间VAS评分比较

2.2四组治疗第8周时临床效果比较:四组治疗后第8周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第8周时治疗临床效果比较[n(%)]

2.3四组治疗前、后厌氧菌含量比较:四组治疗后厌氧菌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且C组显著低于B组,B组显著低于A组,A组、B组、C组三组显著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治疗前、后厌氧菌含量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菌斑聚集是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的始动因素,其周围病变同菌斑指数间呈正相关。与健康种植体周围组织比较,种植体周围炎病变组织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多以厌氧菌为主[7]。在20世纪末,由于激光消炎效果好、创伤小、杀菌性强、可促进新骨形成等优势被应用到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但临床上对Er:YAG激光治疗周围炎的参数设定以及具体效果,有待达成统一与验证[8]。

本研究中将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并利用三种能量参数的Er:YAG激光照射治疗,结果显示三组临床疗效尚优,表明激光治疗能够实现选择性移除肉芽组织,完成有限深度切割,修整牙龈。但治疗后三组厌氧菌含量具有差异。此外结果还体现,治疗后第8周基线水平PLI、BI、PD显著改善,但DD无显著变化。各组间PLI比较无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为患者就诊前刷牙或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有关,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增强了患者对口腔卫生的关注。李静等研究[9]中提出在治疗后第8周通过口腔健康宣教可降低患者菌斑指数。在BI改善方面C组显著优于A组、D组,A组、D两组比较无差异;且在PD改善方面,B组、C组显著优于A组、D组,提示高能量激光的控制出血能力越强,并能够有效增加探诊深度,优势越突出。本研究结果表明,C组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B组,能量越高则疼痛感约强烈,表明采用模式不同的激光照射治疗调高激光的能量参数,离子冲击力及热效应均会提高,因此会加大患者主观不适感[10]。此外在第8周时四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且无加重病例,则说明本研究能量参数设置安全性较高。彭海阳研究[11]指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接受Er:YAG激光与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在治疗后第8周时临床效果无差异,说明单纯采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仅可维持1周药效,结合基础治疗或增加复诊次数能够加长维持时间。本研究中对照组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第8周时其疗效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种植前后牙周感染的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医学者认为菌斑清除率需高于80%[12-15]。本研究中,C组患者接受80 mJEr:YAG激光照射治疗,第8周时厌氧菌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表示激光能量参数偏高时血平板中活细菌数较少。Eick等研究[16]中同样指出,采用Er:YAG激光照射治疗的杀菌性显著优于传统光动力、刮匙治疗,在本研究中70 mJ的能量参数是较保守的。

综上所述,对于种植体周围炎来说,临床理想效果为控制炎性反应,实现骨再生和骨结合。本研究中观察时间较短,经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量并未显著改善,且本研究中选择80 mJ能量参数Er:YAG激光照射治疗厌氧菌含量显著降低,表明在安全范围内随着激光的增高杀菌性越好。

猜你喜欢

厌氧菌种植体激光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激光诞生60周年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请给激光点个赞
Gas from human waste
上海地区厌氧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激光3D长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