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为幼儿成长助力

2022-11-17

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亲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对幼儿的教育是一项多层面、多元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相互配合才能奏效。为此,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台湖中心幼儿园通过开展丰富的家园互动活动,拉近家庭与幼儿园的距离,密切家园间的沟通、联系,旨在将家园共育的效果最大化。

◎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多方面发展首先,亲子体验活动是教师较少干预、父母和幼儿自我管理的活动,这意味着亲子体验活动的气氛轻松、自由、愉快。在这种轻松而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进行独立探索,通过实践锻炼来积累经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积极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勇敢尝试以多种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地积累知识。其次,儿童在亲子经历中的独立性发展与父母和教师的信任与放开程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和教师尽力支持幼儿参加活动能够为其尝试探索、理解决策提供机会。最后,拥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应在亲子活动中密切注意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促进儿童与家长的亲密关系 在亲子活动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游戏和活动,共同获得经验,促进双方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既能够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默契程度,还能够为父母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增加对孩子成长的信心。良好亲子关系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作为未成熟的个体,幼儿需要鼓励、肯定和帮助,亲子活动中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沟通,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性格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为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打下基础。

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逐渐独立并逐渐掌握社会规范,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具有自主性,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发展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发展是在一定环境下实现的,亲子体验活动通过实践为孩子提供了教育、社交、学习文化的环境,让儿童与家庭成员或其他人互动,感知和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习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社会规范,并将其逐步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在活动期间,孩子、同龄人和父母通过讨论、交流、协商和协作来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幼儿会获得成就感,并且不断挑战困难和挫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人、了解沟通技巧,逐渐适应社交生活。

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应对策略

与国外不同,中国的大多数亲子活动都是在幼儿园组织的。大多数家庭中的父母空闲时间较少,通常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亲子陪伴时间不够,亲子关系薄弱。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能够帮助父母改善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并有效指导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辅助功能。

我国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太过于纵容,缺乏挫折教育,这往往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时,应适当增加挫败感教育,因为挫败教育的最佳教师实际上是父母,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功,但也要感到失败。进行此类亲子活动时,父母不要过多干预,父母扮演自己的角色,让孩子自己判断和决定,这种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训练孩子,还可以使父母认识到孩子在游戏中独立的重要性。

在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存在于幼儿园时间上的冲突,且亲子活动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家长的参与积极性降低。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角色定位也存在偏差,主要是因为幼儿园管理不到位、教师个人专业技能欠缺以及家长个人教育素养导致。

目前,学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开展亲子活动的相应知识,从而能够灵活应对常见的教育任务。在幼儿父母参与亲子活动的准备、互动和评估环节的前提下,教师必须帮助家长习得相关知识,并能够专门指导不同类型的父母。此外,教师应注重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这里提到的经验主要包括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积累的经验变得越来越有用,它能够帮助教师在面对亲子活动时可以轻松应对。

(文/ 郭聪)

◎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开始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重视阅读教育,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但幼儿园的教学不足以满足大班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需要,还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实施更加详细和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家园共育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共育—较难 大班幼儿年纪较小,掌握的字词量也比较少,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阅读时不能单纯地让幼儿读出内容,也要考虑幼儿是否理解内容。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就当前的培养现状来看,幼儿园并不能将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提升阅读能力,需要家长意识到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实施家园共育。但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不能积极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更多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开展家庭互动,对于幼儿的阅读情况了解也不多。这种情况完全背离了家园共育的原则,也影响了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进度。

重视—较难 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于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这一方面还是不够重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作息流程,不可能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阅读;园所和家庭为幼儿准备的阅读材料也比较少,一些读物内容较为陈旧,不符合幼儿的阅读需求和当前的理解能力;一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了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但花费的精力较少,没有认真整合阅读资源,导致阅读内容不符合幼儿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要求;部分家庭并不注重阅读环境的营造,没有为幼儿设立一个专门阅读的空间,或者无法为幼儿营造较为安静的阅读环境;还有的家庭虽然为幼儿合理安排了阅读时间,但是没有对幼儿进行监督指导,缺少陪伴,导致幼儿很难进入较为认真的阅读状态。

家园共育在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中的作用

家园共育就是家长和教师拥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开展幼儿教育引导工作。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共同配合,对幼儿进行阅读引导,逐步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在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优秀图书,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图书,如《不要哭,清楚的说》《骑着恐龙去上学》等,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外部世界,激发阅读兴趣。此外,要积极为幼儿营造较为和谐的阅读氛围。相较于在园时间,幼儿在家中的时间更多一些,同时幼儿在性格、习惯等方面,会受到家长一言一行的影响。因此家庭阅读氛围非常重要,只有家长重视幼儿的阅读能力,在生活中积极地引导幼儿开展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够让幼儿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策略

阅读氛围 由于幼儿园中幼儿比较多,不能像家庭那样,为每个孩子设立专门的阅读空间,受到空间、经费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幼儿在家庭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师和家长达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后,家长要给幼儿提供一个专门阅读的空间,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让幼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放假时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逛一逛书店,并根据幼儿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他们喜欢且适合他们的图书;家长要尽可能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给他们讲一讲书里的内容,让他们能够理解内容。

亲子阅读 幼儿园要多组织一些亲子阅读活动,让内容和形式更加的有趣,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园所和家长沟通配合,主要围绕幼儿喜欢的名著故事、幼小衔接内容等,开展一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如表演活动、亲子阅读卡和亲子自制图书等,让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一起制作、一起玩耍。家长还可以走进幼儿园,为幼儿们讲一讲书中的故事,新的面孔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阅读更感兴趣。

家长阅读 部分家长缺少阅读意识,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存在随意的态度。所以,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读书分享会,提高家长参与积极性和阅读兴趣。这样就能够让家长开始重视幼儿阅读,从而提高家长的阅读意识。

交流平台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中,须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可以和家长建立练习群,时常在平台上沟通交流,这样家长与家长之间也会进行交流分享,教师也可以向家长传达幼儿阅读教育理念。在幼儿刚接触图书时,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尽可能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必须要选择价值观正确的书籍,做好价值观的引导。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家长分享一些阅读的引导方式。如从图书入手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这种方法既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能够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持教育理念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相互配合,共同营造阅读氛围,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尽可能地让幼儿多接触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园共育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点燃一颗阅读的火种、点亮一盏阅读的明灯,照亮孩子人生的求知、明理之路,希望阅读让幼儿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文/李艳秋)

◎家园共育中的沟通艺术

家园共育中的良好沟通能够为幼儿赋权启智,让家长感受到幼儿教师的一片赤诚育人心,对于其更好地走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天地,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实现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幼儿获得美好的未来。

沟通,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情感溪流”的潜滋暗长,在这种沟通中,需要融入一种相互之间的内在心理共鸣。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具备了一定的磨合基础,才能更好地找到彼此的沟通“默契”,从中找到针对幼儿问题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本文主要谈谈家园共育中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以实现为幼儿赋权启智的目标。

“心有灵犀一点通”——沟通感悟家长心愿

每个幼儿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充满了的拳拳爱心,孩子就是他们的天使,是内心永远的牵挂。幼儿园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在家表现,以便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施教。

在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融入一定的体态语言。如在沟通时,注意目光专注,用“眼睛说话”这种内在语言展现自己的真诚。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用“微笑”语言在沟通中展现亲和力。

此外,教师应从日常教育教学的点滴入手,从细致的工作中发现幼儿存在的细小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展开家园联合互访活动,以此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成长,这也是不可多得的沟通时机。

“一片冰心在玉壶”——沟通理解,师爱无言

在幼教队伍中,美丽的幼教老师们用自己的青春挥洒汗水,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幼教事业,让幼儿感受到“如家”的温馨。他们用无言的行动谱写自己的青春,也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师爱的真诚和温暖。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家长更能够感受到师爱的无言。是师爱,化解了儿童内心的点滴困惑,让幼儿的童年时光充满纯真无邪的美好,让他们感受到美好的颜色和动人的心灵,感受到成长是一次富有诗意的旅行。

基于此,在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中,要注意“换位体验”,从自己孩子的表述中,体会到教师付出的辛劳,从而实现沟通的“透明化”。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恪尽职守,耐心解答家长的困惑。例如,针对家长最关心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问题,教师应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引导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可以利用“童话故事”巧妙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在这样的交谈中,家长也能够感受教师对待幼儿的满腔热情,体会到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祖国幼苗的辛劳。同时,也能让家长感受到师爱的深沉,为教师视如己出地用心灵哺育幼儿的行为所感动。

“化作春泥更护花”——沟通帮助孩子成长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我们应当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所以家园沟通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面谈、微信群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该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及现阶段幼儿的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方法。同时,及时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心灵成长引导。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和家长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相互促进彼此的了解,更好地护佑幼儿的成长。在相互的沟通中,家长的拳拳爱心得到体现,教师的一腔真情得以流露,更能化为哺育幼儿的行动,更好地呵护幼儿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在沟通中打造出诗意,收获家园共育的幸福。

(文/聂莹莹)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亲子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