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2022-11-17张慧怡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

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业生活

张慧怡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

随着2022 新课标的颁布以及“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学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确实,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但是长时间来,数量巨大、形式单一、脱离生活的数学作业,不仅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他们感到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并不“实用”。因此,改进数学作业设计刻不容缓,教师需将作业设计生活化,将课本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

作业形式多样化

作业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传统意义上枯燥乏味的数学作业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生活化作业不仅要在内容上贴合实际,更要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助力课堂教学,预习作业生活化 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新课内容。传统的预习作业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前将课本知识看一遍并完成课后练习,很难真正达到预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新课内容,设计生活化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查阅资料等过程,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同时助力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吸收新课知识。例如,在“长方体”章节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找到并拆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长方体纸盒,再进行观察并记录,作为课前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更直观地了解长方体的元素,感受点、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展开纸盒过程中,学生也会思考“除了相交和平行以外的另外几组棱是什么位置关系”“长方体有几种展开方式”等问题,对于后续整个章节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及学生学习正方体的展开方式都有着很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加强知识理解,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强理解的重要途径。生活化作业更注重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完成,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合与运用。例如,在学习完比例尺后,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的比例尺,绘制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并进行展示与评比。在完成该项作业的过程中,如何测量距离、如何确定方向、如何确定比例尺,都是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内化于心,同时也能够融合运用地理、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因此,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与运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注重能力培养,探究性作业生活化 探究性作业是以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高阶思维为主的一项重要数学活动。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应该充满生活趣味,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等过程,从实践中感悟应用数学之美,累积生活经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布置“测量旗杆高度”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经历调查资料、设计方案、合作实践、优化方案、再实践、数据计算、成果展示、自评互评的过程,体会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感受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提升动手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拓宽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设计策略结构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生活化作业的设计策略要具备结构化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 数学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将各种各样的生活情景与特定的一些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强化情景设计与问题提出,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结合时事,给出特定的主题或情景,切入贴合现实生活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线上学习期间,教师可以给出主题框架“隔离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对学生的关注点具有一定的指引性但不拘泥于具体内容与形式,保留学生自由发挥的开放性。

指引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如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点。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通过设问的方式,把问题留给学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奇思妙想,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并应用理论知识和适当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中的方案决策问题时,与其直接让学生求出两种方案对应的解析式作比较,不如通过不断设问,如“直接观察两种方案你能否判断哪个是更优选择吗”“两种方案各有什么优劣呢”“你为什么无法判断呢”等,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渗透先建立函数解析式、再画函数图像、最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作出决策的思考路径。

搭建平台展示成果,内化知识 生活化作业的形式多样,因此,教师也可通过搭建多样的平台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早已突破传统的教室边界。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尝试通过制作演示文稿、故事讲述、图片、视频、采访等多种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形式,向师生展现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与结果、反思与经验。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搭建平台,让学生制作微信推送、微视频录制、动画制作等新技术将生活化作业成果进行物化展示,后者不仅可以留下更多的资料与信息,并且有更高的传播度,可反复观看,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通过多平台的个性化成果展示,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活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理论知识也早已内化于心。

评价机制多元化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对生活化作业的评价除了传统的“师生评价”外,可以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探究及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也是一种学习。学生们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通过互相欣赏、互相肯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活力;在居家完成作业的学习环境中,家长是唯一切实陪伴在学生身边的人,家长应多挖掘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个性发展与能力提升,对生活化作业的落实给予理解与支持,对孩子的实施过程给予肯定、鼓励等温暖的评价;教师则应多维度地关注学生,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与足够的激励,如可以将学生的成果展示以录制、整合编辑成册、制作公众号等方法作保留,进一步在年级组、校级层面推广,如利用“数学节”“作业展示”等教学活动进行一些相应的评比与奖励,从而提升学生自信与学习成就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生活化作业采取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相比结果的对错更侧重于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理解、数学表达、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多维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活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教授课本知识,也要更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是一门应用的学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新课标与“双减”政策的双背景下,生活化作业能够充分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渗透与结合,与传统作业相比更具开放性、创新性、操作性,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学”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近几年,由于疫情,教学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正是在线教学、空中课堂、微课等新教法的出现,让教师们有了更深的自省与思考,授课模式的改变意味着作业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新方向、新探索、新实践中,生活化作业仍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仍有许多难题等待教师解决,但我相信它也将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业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作业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