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原则开拓德育主体活动新路径

2022-11-16高玉坤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原则德育

高玉坤

摘 要:生本位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对课程教学的实施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针对当前主体活动中出现的无效合作、无序行为、脱离生活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德育时要从深处着手、从实际出发,探索德育主体活动实践的多样原则,提升德育主体活动的实践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回归生活、主体参与、实践体验、生成发展、合作互动等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德育;主体活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209-03

Develop a new path for the main activities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diversity

GAO Yukun(Fangxiang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anjia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oral education, student-centeredness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ineffective cooperation, disorderly behavior, and separation from life in the current main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depths and reality when carrying out moral education, explore the various principles of the practice of the main activitie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main activities of 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returning to life, subject participation, practical experienc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Keywords】Moral education; Subject activity; Principle

在生本位思想的指导下,德育教学的目标从传统的“高、大、全”等特点发生转变,教学内容形式多样,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改善枯燥无味的教学状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建构能力的培养,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然而,在实际德育的开展中,主体性教育仍然存在多方面不足之处。因此,如何贯彻落实新理念,克服实际教育中出现的不足点,让德育主体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开展品德教育活动时应满足以下几项原则。

1.回归生活原则

生活是德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主体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亲切感,进而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感与愉悦感。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要求下,回归生活是教师必须坚守和贯彻的首要原则,以期奠定德育主体活动的理念基础,为小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开辟广阔的道路。例如,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7课“我和诚信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中,设计讨论环节,主题为攻克堡垒、挑战诚信。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准备8张写着不同任务的纸条。由小组代表进行抽签选择任务,组间进行攻克堡垒的方法讨论,“堡垒”议题需要围绕学生的生活环境展开,便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积极展现自我,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积极挑战诚信,实现“与诚信同行”的教学目标。正如案例中所说,德育并不是夸夸其谈的老论调,也不是单纯地听讲或记忆就能学到的,而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证明和体会的。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学生的成长背景差不多,因此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也是相似的,借助学生对生活的熟悉感和亲近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有助于吸引小学生很快投入德育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生活即教育”理念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直观地解释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应重视的原则。

2.主体参与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很多时候这样单项倾吐的形式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任凭摆布,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缺乏个性化培养和活力,机械性学习。而新课程背景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完善的意识,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实现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我。教师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的过程中,教师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环节:第一,通过多媒体进行录像播放,引导学生走进课程;第二,组织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事物,完善旅游地图;第三,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通过古诗词和歌曲等,赞美家乡,表达对家乡的喜爱;第五,组织旅行社活动,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等角色,介绍自己的家乡。教师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利用现代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古城扬州的文化和风景,通过旅行社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德育课堂或活动中为学生预留足够的主体活动空间很重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和创造活力的主体,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发挥众智、汇合多方的,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关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活动话题中引入学生喜爱讨论的观点或事物;再如,对学生的特长进行充分的体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朗诵、唱歌、舞蹈、演说等,以期能充实课堂的资源环境。即使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点或特长表现,教师也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如编演德育情景剧,让每名学生都在其中扮演角色,体验当事人的行为与情感态度,从而促进道德素养的提升,进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通过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主体参与原则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围绕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内心訴求,分析学生在自主参与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矛盾,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通过在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而产生共鸣,逐渐改变对学习的看法,并认可学习的重要性,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完善和控制,纠正个人的偏差行为,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自律能力得到了锻炼及培养。这一点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初衷,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社会实践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和价值。

3.实践体验原则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需要循序渐进,要经过长期的熏陶培养而成,其中,“实践体验”是重要的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原则,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学习“团结协作”时,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求学生组织元旦晚会的召开,学生听后无所适从,正在此时,教师引入故事教学,帮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表演内容的彩排,并提出问题思考:“如果节目成功了心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在表演的过程中忘记了某一环节,会如何应对?”教师通过活动的形式逐渐渗透团结协作的意义,通过实践和情感伴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好处。德育过程不是教师单纯地说教或单向地灌输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只是空有理论而无法落实到实际中,因此实践体验的原则对德育主体活动的开展有着确定性的指导作用。至于怎样让学生实践体验,则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发挥所长,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拉近距离,在实践中学生的感受和心得也常常与同学分享。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在课堂上,这有助于教师把握实践的程序和操作,并检验学生实践的成果。

如上文所说的排演节目的例子,学生团结合作出演一台节目,每个人的分工不同,或是导演、演员、道具师、编剧、美术设计等,每个角色都有其本身的价值。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尊重学生的实践价值和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参与是重点以及核心,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需要着眼于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关注学生的真实诉求以及学习情况,尽量避免全权包办和一言堂,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动手和大胆探索,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释放学习压力,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视线分析,达到理解教学目标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直面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障碍,实现自主探索及延伸。

4.生成发展原则

教材和教学过程在生活教育理论中被认为是灵活的,而非枯燥的、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采取随机应变的方式,促进教学机制的完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重视每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活动教案的灵活性进行重点考量。例如,在我国举办的小学德育研究会第十九次会议中提到的案例课程“有多少人为了我”的第一课时导入环节,进行了如下的对话设计形式: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有多少人为了我——当看到这个问题时,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人”是指谁?什么人?

教师:你提的问题抓住了关键。(板书:“?”)

学生2:这些人为什么要为我?

教师: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是爱动脑筋的表现。

学生3:这些人为我做什么?(板书:“做什么?”)

学生4:到底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师:是啊,具体是多少人呢?(板书:“?”)

教师:好的,今天我们就“有多少人为了我”的话题展开讨论,分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通过课程导入的设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四个“W”(即Who、What、What to do、Why)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教学内容与程序是相对固定的,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千篇一律的,为此教师要深入贯彻生成发展的原则,努力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更加活跃积极。要遵循这一原则,教师首先就要在课堂上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言,并对其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完善德育主体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尽快投入活动过程中,提高主体活动的创新性。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避免按照某一次的成绩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点滴生活以及成长过程,始终坚持生成性的教育教学原则,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注重对多种现代化教育元素的整合利用及分析,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树立自主回答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一点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有重要的影响。

5.合作互动原则

在进行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合作”的教学时,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游戏,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合作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合作互动的体验。通过活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合作互动的重要性,在享受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合作互助原则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应用的最大作用就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以合作互动的原则推动德育主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感受到与人交流、获取知识的幸福感。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活动时必须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如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以自愿结合的方式来参与主体活动,这样既能把学生迅速拉进活动情境中,保证学生在主体活动中的有效参与互动,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主体活动的认可度。合作互动教学原则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学生之间的合作是重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作的意义。教师要设计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实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提升较快,真正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

6.结语

不论是将哪种原则投入教学实际中,其根本上都是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汲取知识、增长能力的途径,这要求教師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教师一方面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重视,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进行创新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了解不同教育原则之间的逻辑联系,真正实现环环相扣,抓住学科教学的重点以及核心要求,实现德育元素的全面渗透以及整合利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同时保障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实现个人各方面能力的稳步提升,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促进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并取得更高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雅文.让品德课程资源“丰满”起来——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0(02).

[2]陆昇涛.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6(05).

猜你喜欢

原则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