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超声消融治疗不同型别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2-11-16何玉春刘晓芳

重庆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腺肌病病灶体积

赵 易,何玉春,刘晓芳,何 佳△

(1.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遵义 563006;2.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629000;3.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妇产科 629000)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其特征是子宫肌层内存在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严重痛经和不孕,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健康[2]。目前,子宫切除仍是唯一能治愈子宫腺肌病的方法。但对于不愿切除子宫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暂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探索新的创伤更小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聚焦超声消融(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FU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热消融技术,具有可重复治疗的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局部治疗[3],其短期疗效在前期研究中已得到肯定[4-7]。在中远期疗效方面,有研究[8]显示单一FUA治疗局限性腺肌病的痛经缓解率、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但总体复发率仍达27.5%[9]。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在磁共振上表现多样。KISHI等[10]提出子宫腺肌病是由多种异质性亚型组成,根据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子宫内膜及浆膜的关系将其分为4种亚型。目前,国内外尚无基于子宫腺肌病MRI分型与FUA疗效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型别子宫腺肌病与FUA消融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子宫腺肌病MRI分型在FUA治疗中的价值,为进一步优化适应证、优化临床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FUA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标准:(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怀疑并经B超和MRI确诊为子宫腺肌病;(2)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和(或)月经量增多症状;(3)FUA治疗后同意行B超或MRI检查。排除标准:(1)辅助或联合其他方法治疗;(2)未行MRI检查,不能分型;(3)治疗后未随访或无影像资料。在患者术前MRI图像上,参照KISHI等[10]分型标准,将病灶分为以下4种亚型:Ⅰ型(内在型):病灶侵犯内膜及结合带,肌层及浆膜正常;Ⅱ型(外在型):病灶侵犯浆膜及肌层,内膜及结合带正常;Ⅲ型(结节型):病灶位于肌壁间;Ⅳ型(混合型):不符合以上3种类型诊断标准的子宫腺肌病灶,见图1。

A:Ⅰ型:病灶侵犯子宫内膜层,浆膜层(箭头)结构完整;B:Ⅱ型:病灶侵犯子宫外层,内膜及结合带(箭头)结构完整;C:Ⅲ型:病灶(箭头)局限于子宫肌层,子宫整体结构完整;D:Ⅳ型:病灶(箭头)侵犯全子宫。

1.2 治疗方法

治疗设备采用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JC-200型聚集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经过:患者取俯卧位,建立静脉通道,在镇静镇痛下行FUA手术治疗,全程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术前MRI和彩超预测病灶血供情况,术中使用缩宫素辅助治疗。术前插入导尿管以温生理盐水充盈膀胱,术中将推挤水囊置于腹壁与换能器之间,并调节水囊体积和张力共同构建安全声通道。治疗过程中通过机载超声系统实时监测,将焦点置于病灶中心层面偏脚侧以350 W、400 W点辐照方式进行治疗,实现由点—线—面—体适形消融治疗。术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靶区灰度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当治疗区出现满意团块状灰度变化或出现整体灰度变化,彩超监测显示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提示病灶内无灌注时结束治疗。

1.3 消融效果评价

治疗出现满意灰度变化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测量病灶及无灌注区(non-perfused volume,NPV)大小范围。病灶体积及NPV根据椭圆形体积计算公式V=0.523×abc(a:上下径,b:左右径,c:前后径,单位mm),计算消融率(non-perfused volume ratio,NPVR),NPVR=NPV/病灶体积×100%。记录FUA术中平均功率(W)、辐照时间(t,单位s),计算总消融剂量(kJ)=P×t。

1.4 不良反应

根据国际放射介入学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SIR)的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评价[11],FUA治疗后出现骶尾部疼痛、下腹部疼痛、腹股沟区疼痛、皮肤损伤、下肢运动感觉功能异常、阴道排液、血尿等均视为术后不良反应。

1.5 随访

告知患者治疗后3、6个月来院随访,询问未绝经患者痛经或经量增多等症状缓解情况,其他辅助用药情况,超声测量子宫及腺肌病灶的3个径线:上下径(a),左右径(b),前后径(c)。对所有随访内容做详细记录。记录术后3、6个月腺肌病灶体积及缩小率,病灶缩小率(%)=(V治疗前-V随访时)/V治疗前×100%。

1.6 疗效评价指标

痛经改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痛经程度进行量化评分。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疼痛影响睡眠,尚可忍受;7~10分:疼痛难以忍受[12]。月经量改善情况:采用5级评分法[13]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月经量进行评价。1分:无增多;2分:轻微增多;3分:中度增多;4分:重度重度;5分:极重度增多。完全缓解为评分降至1分,明显缓解为评分减低2分及以上,部分缓解为评分降低1分;无效为评分无变化或较治疗前增加[14]。总缓解率=临床缓解患者数/随访总患者数×100%,临床缓解患者数=完全缓解+明显缓解+部分缓解。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2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19~54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3个月至42年,中位病程3年,BMI 17.2~33.7 kg/m2,中位BMI 22.7 kg/m2,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参照KISHI等[10]的分型将其分为4个亚型对应4组,其中Ⅰ型82例,Ⅱ型75例,Ⅲ型34例,Ⅳ型36例。各型患者术前年龄、BMI、病程、月经量及痛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M(P25,P75)]

2.2 消融效果

所有患者FUA治疗后超声造影均出现NPV。各型患者病灶体积、NPV及NP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Ⅲ型患者病灶体积和NPV小于其他3型,NPVR高于其他3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型患者病灶体积和NPV大于其他3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Ⅳ型NPVR与Ⅰ型、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平均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大于Ⅰ型(P<0.05),其他各型平均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和Ⅱ型在病灶体积、NPV、NPVR及平均强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强度和治疗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超声消融情况比较

2.3 治疗后病灶缩小情况

Ⅰ、Ⅱ、Ⅲ、Ⅳ型患者治疗后3、6个月与术前比较,病灶体积逐渐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Ⅲ型患者术后6个月的病灶体积明显小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型患者病灶缩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Ⅲ型病灶缩小率大于其他3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Ⅳ型间两两比较,病灶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型别患者治疗后症状及影像学比较

2.4 术后症状缓解情况

2.4.1术后月经量增多症状缓解情况

术前有133例患者有月经量增多症状。术后3、6个月各型患者的月经量评分逐渐减少,月经量增多症状总缓解率分别为86.5%、82.7%。术后6个月,Ⅲ型患者的月经量增多症状完全缓解率高于其他3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Ⅳ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患者总缓解率低于Ⅰ、Ⅱ、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后6个月经量增多症状缓解情况比较[n(%)]

2.4.2术后痛经症状缓解情况

术前有207例患者有痛经症状。术后3、6个月各型患者的痛经评分逐渐降低,痛经症状总缓解率为95.2%、88.9%。术后6个月,Ⅲ型患者的痛经症状完全缓解率高于其他3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Ⅳ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间痛经症状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后6个痛经症状缓解情况比较[n(%)]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均在镇静镇痛下顺利完成FUA治疗,术后2 h正常活动。通过术后24 h在院观察及术后随访发现FUA术后的不良反应按SIR分级均为A、B级,无C~F级不良反应,各个型别之间比较,各型A、B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227例患者发生A级不良反应有51例(22.47%),主要为下腹部痛、骶尾部痛、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异常、阴道排液、Ⅰ度皮肤烫伤、恶心呕吐、血尿分别对应发生率为11.45%、3.08%、1.76%、1.76%、2.20%、2.20%、0.88%,所有均未做特殊处理,逐渐好转至症状消失。B级不良反应有3例(1.32%),2例(0.88%)神经毒性患者予以消炎、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后2~7 d症状消失,1例(0.44%)术后1周发生盆腔炎等相关症状,予以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后8 d症状完全消失,见表7。

表6 各型别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7 227例患者FUA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SIR分级

3 讨 论

2007 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将FUA技术用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15],此后有关FUA治疗子宫腺肌病报道逐渐增多,国内已有近百家医院治疗了数万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有研究显示,FUA治疗时的NPV是组织坏死和后续治疗成功的标志,同时与病灶体积缩小和症状缓解呈线性相关[3]。本研究发现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所有患者均出现NPV,与前期研究结果相似[4-6]。本研究中Ⅲ型的病灶NPVR在4种类型之间最高,虽然各型患者FUA治疗后的病灶体积均逐渐变小,体积缩小率逐渐增大,但Ⅲ型患者术后6个月病灶体积明显小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病灶缩小率均大于Ⅰ、Ⅱ、Ⅳ型,说明Ⅲ型病灶的消融效果优于其他分型。其原因是Ⅲ型病灶不侵犯内膜及浆膜组织,仅局限于子宫肌层,更有利于超声能量沉积,因此病灶NPVR越高,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7-8]。

子宫腺肌病引起月经量的增多,主要表现为经量大伴血凝块、经期延长或排卵期出血等,甚至导致患者严重贫血[16]。本研究发现,不同分型患者FUA治疗前的月经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FUA治疗,术后3、6个月经量增多症状总缓解率达86.5%、82.7%,与冯玉洁等[8]报道的结果相似。其中Ⅲ型患者的总缓解率达到100%,且在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率(61.1%)明显高于其他3型,无再发及无效患者,患者经量增多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Ⅳ型总缓解率(65.4%)明显低于其他3型,无效患者比例最大。研究表明,Ⅳ型被定义为除其他3型之外的类型,病灶形成原因复杂,单一治疗方式可能难以缓解临床症状[10],因此,临床治疗同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子宫腺肌病患者也需要长期管理甚至终身管理[17]。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而寻求治疗,痛经的缓解程度是治疗后评价其临床效果的重要指标[18]。本研究显示,各型患者在FUA前痛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A术后,所有患者的痛经评分较术前均有所下降,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6个月的缓解率分别为95.2%、88.9%,略高于2015年SHUI等[19]的研究结果,可能与后期治疗医师经验的提高及设备的改进等因素有关。在术后6个月,Ⅲ型患者痛经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总缓解率达到100%,且完全缓解率(58.1%)明显高于其他3型,表明Ⅲ型FUA术后临床疗效最好。尽管各型患者的病灶NPVR有差异,但所有患者在随访时,痛经症状总缓解率在术后3、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是由特定的炎性介质(如IL-6、IL-8、TNF-α和pge2水平)释放和神经源性炎症引起,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20],即使未达到满意的NPVR,FUA的热效应及机械效应,也可能改变了子宫的内环境或促炎因子的水平,缓解了痛经情况,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2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FUA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9%,且均为SIR分级中的A、B级,均无C~F级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各型别之间比较,A、B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A级不良反应22.47%,其中下腹部痛(11.45%)、骶尾部痛(3.08%)、阴道排液(2.20%)的发生率均低于ZHANG等[21]的大样本(10 310例)研究结果;B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2%,这与何玉春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且发生率低于LEE等[22]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本研究仅对子宫腺肌病进行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不大有关。其中2例神经毒性患者,病灶位于子宫后壁,且病灶广泛,术中治疗时间及治疗剂量均大于中位水平,术后发现患者骶尾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双下肢酸痛、麻木,但肌力正常,考虑骶尾部神经损伤,术后予以甲钴胺及VB12等营养神经治疗,症状逐渐好转。1例Ⅰ型患者病灶位于子宫内膜且体积较大,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下腹部疼痛等症状,最高体温39.3 ℃,结合专科查体及辅助检查后,考虑坏死的病灶组织在吸收中引起的炎性反应,对患者给予抗炎补液等处理后,术后第11天,上述症状完全缓解。

本研究的局限性:(1)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排除了FUA术后联合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样本量不够大,这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偏倚;(2)治疗后回院随访时,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MRI检查,无法与治疗前的病灶进行比较,不能判断患者治疗后病灶类型是否改变[20];(3)由于随访时间(6个月)短,各亚型之间治疗后的长期疗效差异无法明确。

综上所述,FUA治疗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是安全有效的。但FUA治疗不同腺肌病亚型间疗效存在差异,Ⅲ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FUA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3型。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各型样本量相对较小,将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发现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腺肌病病灶体积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的肖承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桡动脉入路(TRA)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病的临床研究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得了子宫腺肌病 子宫能不能保住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