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草在班本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以中班活动“稻草奇遇记”为例

2022-11-16■文/张

幸福家庭 2022年8期
关键词:班本稻草笔者

■文/张 莉

乡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挖掘有价值的乡土资源,并利用它们开展班本课程活动。稻草柔软、细长、安全、可变性强,是一种丰收的产物,也是幼儿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乡土资源。本文通过从“点”入手、以“点”串线、面上推进三个维度,分析了稻草这一乡土资源在班本课程中的运用和实践。

一、从“点”入手,有效挖掘稻草资源价值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当向它领教,向它探讨。教师应挖掘幼儿园周边的乡土资源,让它们得到充分的利用。“点”是班本课程的核心要点,教师要从“点”入手,挖掘稻草在课程中的价值,了解班本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方向性。

(一)追随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比如,在一次午饭后的散步时,幼儿看到了养蚕室的柴龙,西西摆弄着柴龙问:“这个柴龙是用什么做的。”芊芊说:“我在爷爷家见过,爷爷是用稻草制作的。”宸宸又问:“稻草是什么呀?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幼儿热烈地讨论着关于稻草的话题。笔者发现,幼儿对稻草具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带领他们探究稻草的价值。班本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始终以幼儿的兴趣、问题为导向,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推动班本课程活动的延伸发展。

(二)读懂幼儿,了解幼儿的成长点

幼儿是班本课程实施的对象。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读懂幼儿、理解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原有经验,以及幼儿会从班本课程中获得哪些成长,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班级幼儿的内容。例如,笔者所在班级幼儿对稻草有很多疑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笔者在班级主题墙创建了“我想问稻草”的板块,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如稻草的用途、由来、生长过程、外形特征等。由于稻草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大部分幼儿都对稻草具有初步的了解,能说出一些稻草的外形特征。因此,笔者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课程审议,结合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兴趣点,对活动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以期让幼儿在班本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资源利用,挖掘资源的价值点

乡土资源——稻草虽然在农村的田野里随处可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对于田野的接触较少,他们对稻草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例如,在班本课程“稻草奇遇记”中,笔者所在幼儿园周围田野里的稻子都成熟了,幼儿可以看到农民伯伯们在收割稻草。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收集稻草,挖掘稻草身上的价值,为之后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点”串线,深入进行班本课程活动

班级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实施—发现—调整—再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厘清主题脉络,调整主题实施框架,以推进课程活动的深入进行。

(一)主题板块的发展线

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关于稻草各个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进行调整。在审议主题“稻草奇遇记”时,笔者根据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兴趣点,将大致的主题脉络分为“认识稻草—稻草由来—稻草生长—稻草用途—稻草制作”五个板块,从而制定了相关网络图和脉络图。在以“点”串“线”审议班本课程的脉络时,教师不仅要遵循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还要考虑和剖析各条线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主题板块的发展线。

(二)学习活动的推进线

班本课程是动态的课程,它具有生成性。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幼儿可能突然对某个事物感兴趣,但课程设计的内容不包含此方面。对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调整课程内容,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例如,在班本课程的进行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如何制作稻草人和稻草人的用途很感兴趣,这与笔者预设的课程内容不同。于是,笔者根据幼儿的问题,对后续的课程计划进行了调整。在整个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关注班本课程的走向,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水平不断地调整活动,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推进班本课程活动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延展线

班本课程的深入开展离不开拓展活动,教师应把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更新的成长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班本课程“稻草奇遇记”中,笔者带领幼儿利用稻草资源创设环境,有的幼儿用稻草装饰主题墙,有的幼儿将稻草做成相框等。笔者还在不同的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比如,在美工区,幼儿可以对稻草进行染色、编织,开展制作“稻草粘贴画”等活动;在益智区,幼儿可以将染上不同颜色的稻草棒按照颜色、长短、粗细等规律进行分类、排序;在表演区,幼儿可以穿上编织好的草裙,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等。同时,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也可以充分利用稻草进行游戏,比如变换稻草的形态,进行“抬花轿”“拔河”“跨跳稻草束”等游戏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创意稻草作品,或是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周末感受秋天稻谷成熟的景象等。

三、“面”上推进,促进班本课程的持续发展

随着班本课程由“点”到“线”的深入发展,教师还要进一步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生成更多有关稻草的拓展活动,为幼儿创设表达、探索、交往的空间。

(一)“面”上铺开,让班本课程活动更加丰富

“‘面’上铺开”的课程架构是指单个活动与活动之间存在关联,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例如,在关于“稻草的由来”这一活动中,幼儿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如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稻谷如何变成大米、水稻与小麦的区别等。基于幼儿的兴趣,笔者带领幼儿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笔者还带领幼儿在科学区角种植水稻,让幼儿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和变化,通过“‘面’上铺开”的方式,从关于“稻草”的班本课程衍生出一系列关于“水稻”的内容,让原本单一的班本课程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实现了活动的延伸。

(二)“面”上链接,让班本课程活动彰显园本特色

在班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将其与园本课程链接,让班本课程活动彰显园本特色。例如,在一次生活活动时,幼儿发现教室里饲养的蚕宝宝快要结茧了,他们想利用现有的稻草资源制作一条柴龙,帮助蚕宝宝结茧。但制作柴龙的方法比较复杂。对此,笔者利用家长、社区资源,让会绕柴龙的长辈们拍摄视频,引导幼儿按照视频步骤成功制作了柴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可开展“绕柴龙”的活动,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笔者将班本课程与“蚕桑”园本课程相互链接,既让幼儿学习了本土传统的蚕桑“绕柴龙”技艺,又让幼儿认识到了稻草的重要作用。

(三)“面”上推进,让班本课程活动贴近生活

在班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不同主题的拓展活动,让班本课程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比如,笔者创设了关于“稻草”的实习场活动,幼儿可以开展“稻草商品铺”,将制作的稻草手工作品放在商品铺里进行售卖。在商品铺旁,笔者还创设了“稻草时装秀”的舞台,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创意稻草服,用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进行自由装饰,幼儿可自己挑选音乐、布置舞台场地、排好出场顺序、邀请观众等。笔者还在园内草坪上开辟了“稻草游乐园”,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游乐园。幼儿用稻草堆成了一个小山坡,摆放着错落有致的树桩、高低不平的稻草路、充满野趣的野战战壕等,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了很多游戏活动,如稻草迷宫寻宝、稻草大冒险、稻草绘画等。各个游戏区域的组合形成了“稻草实习场”,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真实自然的环境支持,让幼儿在真实或拟真的环境中进行探索,从而实现了班本活动的延伸。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大自然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课堂。教师可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生活中进行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在班本课程活动中,笔者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利用、多元开发稻草资源,不断扩展班级生成活动的“点—线—面”,生成了支持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班本课程,让幼儿在自然、童趣的稻草世界里遨游。

猜你喜欢

班本稻草笔者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稻草熊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两根稻草
稻草可喂牛 喂前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