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的效果研究

2022-11-16侯锦路臧秀

智慧健康 2022年23期
关键词:良性螺旋恶性

侯锦路,臧秀

盱眙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江苏 淮安 2117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容易引发内分泌的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女性中多发,而女性雌激素与甲状腺关系密切,改变易刺激结节的形成。目前国际上一个非常明确的致病因素是病人在幼儿期颈部有X线照射时,会引起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高发,因为X线会引起DNA的改变;一部分可能与现在的检测技术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以前体检做甲状腺检查时,多采取外科触诊的方式,甲状腺结节的位置比较隐蔽,往往难以发现小的甲状腺结节,还与体检者的经验有关,所以结节的检出率也非常低[1-3]。现代社会甲状腺检查普及率增高,对结节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碘过量也会出现结节。专家认为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长期进食大量含碘的海产品,会比内陆地区的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要高,特别是我国普及食碘盐以后,大脖病少了,但是甲状腺结节的犯病率却高了。甲状腺结节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局部的甲状腺细胞生长异常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甲状腺结节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增生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包括碘的过高或过低;甲状腺的良性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囊肿、炎症性的结节,包括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治疗的关键点是如何正确诊断良恶性结节,主要是因为甲状腺结节良性与恶性预后差异大、治疗方案迥异,因此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对患者后期治疗至关重要[4]。本次研究将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1月在本科室接受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1月在本科室接受检查的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对比患者CT检查情况。其中男54例,女50例;结节类型及个数:143枚结节,其中79枚良性、64枚恶性。恶性包括:57例乳头状癌、6例髓样癌、1例滤泡性癌。良性14~77岁,平均(54.8±11.3)岁;恶性17~87岁,平均(48.5±14.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多层螺旋CT仪器进行检查,具体步骤、流程如下:医生指导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平扫时,嘱咐患者保持平稳呼吸,扫描过程中禁止行吞咽动作;增强扫描:平扫结束后,注射造影剂是欧乃派克300mg/mL,注射完成后延迟15s扫描。扫描结束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共同阅片。

1.3 观察指标

①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②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与病理结果比较;③甲状腺结节的增强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关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的效果的研究的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中,用t、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有143枚结节,其中79枚良性、64枚恶性。恶性包括:57例乳头状癌、6例髓样癌、1例滤泡性癌。

2.2 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与病理结果

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CT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多层螺旋CT 诊断甲状腺结节与病理结果(n,%)

2.3 对比不同方案甲状腺结节的增强特点

良性结节者与恶性结节者影像特征对比具有差异,具体特征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检查常常采用超声波和CT的影像学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CT的诊断精度逐年提高,结节的大小不再是结节是否严重的指标,局部的血流情况是否有沙粒样钙化、形状是否规则等,都是判断结节的良性和恶性的影像学指标。甲状腺结节的癌变概率一般在10%左右:在良性结节的随访当中,通过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恶变的结节,最后手术石蜡切片确认是癌性的概率为10%左右。现在常规术前有一种检查叫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对术前良恶性定性至关重要,即使检查结果是良性病灶,也有10%假阴性的可能,比如10%检查结果是良性病变,其实是恶性病变,所以这种检查也不是100%能定性。最终还是通过术后的石蜡切片做最终定性。所以对于甲状腺结节术前通过影像学初步筛查判定,最终结果需要根据石蜡切片进行定性。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可以达到20%~70%,而其中甲状腺结节有5%~10%是恶性的,所以得了甲状腺结节一定要重视。甲状腺结节治疗重点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因为治疗前要明确结节的性质,良恶性的治疗方案迥异,如果甲状腺结节大小不超过1.5cm且为良性,可先进行观察,但是良性结节相对比较大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压迫症状的情况,如压迫了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病人觉得憋气,压迫了食道,出现吞咽困难,病人吃东西觉得有哽咽感,压迫神经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下,即便是良性结节,也需要手术干预治疗;如果是恶性甲状腺结节,可以做单侧叶的切除或者甲状腺的全切;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甲状腺结节,需要进行甲亢或者甲减的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因人而异,建议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首先对甲状腺结节的性质进行判断,在明确性质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往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通过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检查进行判断,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这是检查甲状腺的一种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用抽血的细针头穿刺甲状腺,抽取一定甲状腺组织做病理的一种方法。临床上比较多见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筛查。甲状腺结节,已经属于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是也有一定的恶性可能。如果是单发的实性结节,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边界不是很清楚,有明显的钙化,有肿大的淋巴结,都需要排除甲状腺癌的可能。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患者较小结节:病变较小、血运较丰富情况下,细针进行细胞学检查,称FNA,通过细针穿刺活检,取出部分细胞进行涂片、基因检测,所取细胞量较小,不可进行免疫组化等进一步检查。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进行BRAF基因检测,观察有无基因突变,可作为诊断佐证;较大良性结节:采用粗针活检,取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可获得最好的病理诊断,但是甲状腺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确定是否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穿刺,一定要评估穿刺的必要性、分可行性以及风险性,掌握好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出血倾向,比如合并未治愈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尚未纠正的高凝血倾向,有发生颈内静脉血栓潜在风险者,患者存在不稳定型的颈动脉斑块,斑块有脱落风险者、患者因意识障碍或者颈部伸展障碍,还有发生持续剧烈咳嗽的患者、难以有效配合穿刺者,以上患者均不建议进行穿刺[5-6]。近年来,我国科技飞速发展,CT技术也取得不小的成绩,64排螺旋CT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个CT设备,具有64组探测器,可以同时分别对各自连接的探测器接收的X线所产生的电信号进行采集和输出,64排螺旋CT在1个周期内可以获得64幅的图像,这样覆盖的范围更长,比如在20s左右就可以完成从胸廓上口到耻骨联合整个躯干的扫描,它的扫描时间也进一步缩短,扫描的层厚更薄,64排CT可以快速完成0.625mm层厚的心脏扫描[7-10]。CT检查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随后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即可摄下图像,发现体内细小病变,CT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甲状腺结节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形态规则、质地中等,生长速度较缓慢。恶性结节边界不清楚、表面不光滑、形态也不规则、包膜不完整、质地比较硬,纵横比>1,血流信号丰富,会有一些钙化,生长速度较快;甲状腺恶性结节可能会出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及远处脏器的转移,有经验的CT医生可以通过甲状腺结节的形态、直立状生长以及有没有钙化、血流情况初步得出结论,甲状腺结节4类以上的需要考虑有甲状腺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行细针穿刺来明确,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BRAF基因检测可以有力的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如果甲状腺结节考虑是恶性首选手术治疗,相对可以选择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且预后非常好。针对CT考虑良性结节需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做出合理选择,部分结节比较小的只需要观察,每半年进行复查就可以,对于比较大的良性结节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或者微波消融治疗,都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出现甲状腺结节不需要过分担心,甲状腺结节即使是恶性的,预后也非常好,遇到问题需要及时到甲状腺外科就诊,根据医生的意见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11-14]。本次研究将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1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探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的效果,数据显示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结节类型及个数:143枚结节,其中79枚良性、64枚恶性。恶性包括:57例乳头状癌、6例髓样癌、1例滤泡性癌。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CT检出甲状腺良性结节76枚(96.20%)、漏诊3枚(3.80%),甲状腺恶性结节61枚(95.31%)、漏诊3枚(3.80%),CT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者与恶性结节者影像特征对比具有差异,具体特征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李丽[15]研究中就分析了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在其研究中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病理学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研究结果显示1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164枚,恶性62枚,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细颗粒钙化,病灶单发的比例更低;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中出现包膜,增强后边缘清晰以及边缘清晰的比例更高,和本研究结果类似,能够说明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很高的优越性,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早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运用效果十分显著,检查准确较高,通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有效鉴别,为患者后期治疗提高科学指导,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检查方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良性螺旋恶性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The arrow that saved my life救命之箭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奇妙的螺旋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