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未必不能再立新功

2022-11-16李思辉

时代邮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群体

● 李思辉

8月底,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7亿,其中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数以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有工作意愿和能力。

人均寿命延长和人口生育率降低,致使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形成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90多个国家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中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能否“老有所为”成为一个绕不开的社会话题。在当下的中国,谈“老有所为”,与以往的“发挥余热”已经大不相同。今时今日的“老有所为”,实际上更多是一种老年人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是一种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2.67亿老年人中,相当一部分有劳动的意愿和能力,而且有相当的经验和阅历,具备在一些行业继续产生劳动价值的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把这些人力资源、智力资源调动起来,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题中之义。有关部门创办中国老年人才网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周期的社会趋势,仅靠一两家平台还不够,鼓励各地举办老年人再就业专场招聘会,调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企业参与老年人再就业工作,督促各地主动把老年人再就业纳入人力资源市场是大势所趋。

要看到,老年人群体也是分层次、有差异的。除了身体状况的差异外,退休前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再就业的情况。比如医生、研究员、工程师、教师等,有的是“越老越吃香”,经验本身就是再就业的加分项。然而,一些对肢体灵敏度或体格要求较高的行业,这些老年人则不具优势。如何引导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是破题的关键。

老年人再就业需要政策引导,也离不开权益保障。再就业过程中出现突发疾病怎么办,发生工伤事故如何保障权益,遭遇劳动侵权如何维权等等,都需要以制度加以明确。尤其是老年人出现身体状况的概率较大,在保证其合法权益的同时,厘清企业责任的边界,是打消企业用工顾虑的重要一步。不妨引入保险机制,为老年人群体工伤风险兜底,减轻企业的压力。

各方共同关注老年人“再就业”,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多元的就业渠道,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必将形成做好这项工作的强大合力。

事实上,早在1970年,邻国日本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老年人的就业率特别高。日本总务省公布的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日本仍在工作的老年人有906万人,连续17年增加,并创历史新高。按照就业比例,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在工作。在中国,老年人再就业也可能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人口老龄化,对那些不服老、加油干的银发族,应该给予支持和尊重。不论是30岁、40岁的青壮年,还是60岁、70岁的老年人,不移奋进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便都能在自身领域有所作为,为社会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