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辛亥出发: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2022-11-16欧阳军喜

教学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孙中山革命

欧阳军喜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次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辛亥之后,中国的革命运动如同高山滚石,奔腾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向前推进的,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不仅完成了辛亥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任务,而且进一步把它推向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1)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0日。

一、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

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并且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遵循孙中山先生遗嘱和新三民主义政纲,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继续奋斗。

孙中山革命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根据世界发展的潮流,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认为中国要进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民生主义“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2)。在当时,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核心是反对清政府。但反清并不是狭隘的种族复仇主义,而是政治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也就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把民权主义当作政治革命的根本,认为专靠民族革命不能推翻专制的政治制度,必须同时进行政治革命。他指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3)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平均地权”,实行土地国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两极分化的弊病在中国重演。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4)《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288、325、289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民”为中心,贯穿始终,“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1页。。但就其所处的时代而言, “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旧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89、64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7)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3页。辛亥革命后,政权落入旧官僚手中,革命派所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并没有实现。“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8)《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628页。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孙中山又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斗争,但也没有成功。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孙中山认识世界和中国打开了新的视野。他开始主动寻求苏俄的帮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决心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后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权主义也不是抽象的“天赋人权”,而是强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民生主义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方面。平均地权是要改变“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的局面;节制资本是要“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9)《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118、120页。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明显受到了共产国际执委1923年11月28日作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的影响,三民主义在内容和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样,孙中山“就把适应于旧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旧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改造成了适应于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10)《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89、648页。

新三民主义的各项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此也就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两党携手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然而,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迅猛发展之时,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却先后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对三民主义持批评态度(11)中共中央在1933年2月1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纪念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的决议》中指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阶级斗争学说对抗。中央号召全党要努力解除国民党在思想上的武装,要对三民主义加以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参见《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24页。,但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上仍未超出新三民主义的范围。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过去,不但在一九二四至二七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我们共产党员曾经坚决实行了三民主义。就在一九二七年两党合作不幸破裂之后,我们的一切做法,也没有违背三民主义。那时,我们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这是符合于民族主义的;我们实行了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治制度,这是符合于民权主义的;我们又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是符合于民生主义的。”(1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27页。

“九一八事变”以后,特别是华北事变以后,中日矛盾迅速上升,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主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呼吁国民党“恢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精神,重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三大政策”,“坚决地担负起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责任”(1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1页。。同时,中共中央也告诫全体中共党员,面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再行整顿革命三民主义的精神,实行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14)。与此同时,国民党的政策也在逐渐发生变化。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讨论对中国共产党和对日本的政策,确定了和平统一的原则,实际上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宣布,“中国共产党从来就赞助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现在依然赞助革命的三民主义,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15)“七七”事变之后,中共中央再一次郑重向全国宣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1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66、127-128、370页。

中国共产党愿意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愿意为新三民主义奋斗,是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新三民主义若干相同之处。毛泽东指出:“有些人怀疑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似乎不是忠诚的。这是由于不了解我们所承认的孙中山先生在一九二四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里所解释的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党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里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互相一致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并不是两件事情。”(1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1页。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陕甘宁边区的施政纲领就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制定的。(18)《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4页。边区政府努力抗战,打击日寇,同时充分尊重边区境内各民族平等地位,这是实行民族主义的表现;边区和敌后各根据地民选政府,实行“三三制”,保障人民言论集会结社身体等一切自由,这是实行民权主义的表现;边区军队和机关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是实行民生主义的表现。(19)《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02页。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一些合理主张在抗战胜利后乃至解放战争胜利后仍然得到重视。(20)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口号,我们依然必须用和用得着。”“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制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1-1432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忠诚地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三民主义而奋斗,但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没有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国共产党清醒地意识到,“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只是在基本的民主革命政纲上相同,而在其他一切方面则均不相同”(2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9页。。中国共产党只是如同列宁所说的那样,继承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中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并加以保护和发展。”(2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6页。

二、从民族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其次表现为完成了孙中山先生开启的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3)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封建色彩,客观上也都动摇了当时的封建统治,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这是因为,辛亥革命不同于此前一切旧式的革命,它具有鲜明的近代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特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意识。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就是有感于当时列强“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希望能“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24)《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19页。。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清,但反清不是狭隘的种族革命,而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须将中华民国国家臻进于独立之地位,然后民族主义,始为圆满解决。”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也就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它将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权。“即如选举权、罢官权、复决权、创制权等,由人民直接行之,非代议制度下之民权也。”民生主义就是要“平均地权”。孙中山称之为“社会革命”,也称“经济革命”,其内涵是“社会上之财产,须平均分配,不为一般资本家所垄断也。”(25)《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25页。总之,按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推翻清朝政权,而是在于推翻清朝政权之后,彻底改造中国,使中国从半独立变为独立,从君主专制制度变为民主共和制度,从封建小农经济过渡到资本主义经济。这表明,辛亥革命尽管在反帝反封建的问题上还不彻底,但已具有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从民族革命的角度看,“革命以后,满清虽已推倒,而已失之国权与土地,仍操诸外国,未能收回。”“由此现象观之,中华民国固未可谓为完全独立国家也!”(26)《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11、25页。从民主革命的角度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革命之后,政权落入北洋军阀手中,民国的招牌虽然还在,但实际上“仍然卖的是中华帝国的药,中华官国的药,并且是中华匪国的药”(27)《陈独秀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96页。。尽管孙中山先生为挽救共和继续奋斗,但都没有成功,直到临终之际,他留下遗嘱:“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同时孙中山还嘱咐国民党在民族革命运动中与苏俄“合力共作”。(28)《孙中山全集》,第11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639-640、641页。

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向全国民众宣告:“中国共产党对于孙中山先生及国民党所领导的中国民族自由运动,始终表示充分的同情,今后对于国民党及其所领导的民族运动,仍旧协同全国工农群众予以赞助,决不因中山先生之存殁而有所变更。”同时,也致唁中国国民党,对于孙中山先生临终之政治遗嘱及其毕生反抗帝国主义反抗军阀的革命事业表示极深之敬意,并希望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承继此伟大的革命遗产,领导中国国民革命到底!”(29)在中国共产党看来,中国革命的内容是“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同时也“反对国际帝国主义”。 这两方面都是“继续或完成辛亥革命”(3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97、299、222、221页。。然而,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逐渐背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后走上“分共”的道路,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宣布与“中山先生的真正忠实的信徒”合作,“继续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伟业,努力为解放中国广大的劳动民众而奋斗,而牺牲,力求革命之最后胜利”(3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73、374页。。1928年六七月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确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的民权革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及土地革命。”大会还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背叛了革命,因此革命的动力“只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农民。”(32)据此,中共中央宣布,“无产阶级是辛亥革命唯一的完成者与领导者。”(3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77、378、648页。从此,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孙中山先生遗留下来的历史任务的使命。

中共六大尽管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但它正确地肯定了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了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过这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他指出:既然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既然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的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既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推翻这两个敌人的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孙中山在1924年所主张的三民主义的革命在基本上是一致的。(3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6-648、672页。此后,毛泽东又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进一步发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孙中山所主张的三民主义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主要对象没有变化,但革命的领导力量已经发生转移。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了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去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明确宣告:“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对于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一定要使之彻底实现于全中国。”(3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37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孙中山先生追求的革命目标也“终于达到了目的”(36)《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7页。。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进行第二步,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3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6-648、672页。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准备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样,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了孙中山先生开启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基础上,又把这个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革命就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工作,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38)《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82页。

三、从振兴中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还表现在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有感于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39)孙中山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他认为中国历史悠久,土地广袤,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坚信革命成功以后,中国一定能赶上并超过欧美强国。1905年,他在东京对留日学生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吾侪生在中国,实为幸福。”“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40)《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19、282、283页。1917年,孙中山在为《民权初步》所写的序言中又说:“以我四万万众优秀文明之民族,而握有世界最良美之土地、最博大之富源,若一心一德,以图富强,吾决十年之后,必能驾欧美而上之也。”(41)《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414页。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而且愈挫愈奋。尽管孙中山先生没有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但他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后人。(42)毛泽东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和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参见《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2-113页。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遗志,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43)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0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的探索者。孙中山先生认为,革命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建设,因此在从事紧张的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他一直思考着建设中国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开始研究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问题,写出了实业计划六种,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建立中央、东北、东南、西南、西北、高原铁路系统,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其中包括修建兰州至拉萨、成都至拉萨的铁路;在中国北部直隶湾、中部上海、南部广州各修建一个可以跟纽约媲美的大海港,同时沿海岸修建各种商业港和渔业港;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浚运河,整治长江水路及河岸,实施黄河筑堤、导淮工程,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增设电报线路、电话及无线电等,使遍布于全国;开发山西等地的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在长江沿岸创建大士敏土厂;发展粮食工业、衣服工业、居室工业、行动工业和印刷工业,以满足人们食、衣、住、行及文化生活的需要。孙中山实业计划公开发表后,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该计划“过于伟大”,难以实行。(44)《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395页。的确,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构想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孙中山当年的许多构想已经变成现实并且有更大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45)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1-12页。

孙中山先生说过,振兴中华的目的,不只是要把中国变成足以和西方各国并驾齐驱的国家,也是要让中国人民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46)他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目的也是“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47)《孙中山全集》,第 2 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325、340页。晚年他仍然在强调,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目的都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要四万万人都可以享福,把中国变成一个安乐国家和一个快活世界。”(48)《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25页。孙中山先生的这种为民情怀也为中国共产党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4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40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贫困宣战。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50)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孙中山先生不仅关心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也关心世界和人类的前途与命运。他心系中国,又胸怀天下;渴望中国富强,也希望世界和平。他把中国的发展视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责任。他指出:“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中国对于世界究竟要负什么责任呢?现在世界列强所走的路是灭人国家的;如果中国强盛起来,也要去灭人国家,也去学列强的帝国主义,走相同的路,便是蹈他们的覆辙。所以我们要先决定一种政策,要济弱扶倾,才是尽我们民族的天职。”(51)《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253页。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202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两次引用了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国“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的话并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52)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0日。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指出:“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5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6页。如今,距离毛泽东说这番话又将过去66年,距离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11年,中国的面目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但没有实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孙中山革命
孙中山的绰号
三民主义说
三民主义说①
中国的出行革命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抗战时期何干之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孙中山彰显气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