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

2022-11-16仲静静高会娟

山西青年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办学

仲静静 高会娟 徐 娜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 济南 25020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更多的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进而产业学院应运而生。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形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就对深化产教融合做出了具体部署,并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1]以产业学院为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的产教融合,不再仅限于企业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合作,不再仅仅满足院校利益的实现,而是更为深度的合作,实现的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的利益,是从根源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型办学模式。

一、产业学院的内涵与特征

当前关于产业学院的内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许文静在《整体性视域下产业学院内部结构的治理逻辑研究》一文中指出“产业学院是学校、企业与政府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风险共担、联合创新的实体组织。”[2]李宝银等在《产业学院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模式》一文中提出:“产业学院是高校、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等用人单位或组织,以行业专门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科技研发、文化传承等为共同目标指向而构建的全程融入行业、企业元素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3]

综合以上界定,产业学院是为了服务特定的产业或行业,通过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的整合,以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为主,兼具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创业就业、继续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

产业学院作为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具有以下特征:

(一)产业针对性强

产业学院的设立主要面向特定的产业或行业,具有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专业依据产业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产业针对性,能够满足产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二)办学主体多元化

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共同建立产业学院,实现了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便于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协同育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校企整合双方教育资源,根据行业需求合作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三)功能综合性

产业学院不仅以培养产业所需人才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功能,同时通过各方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机会,企业获得技术创新和研发力量等,最终实现校企多方合作的深度融合。

二、创办产业学院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业学院与优势企业联合创办,主要培养适应当前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培养人才、师资共享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出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能力。

(二)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新形式,承担着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任务,顺应了当前高职教育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的办学方向。产业学院创建的目的是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整合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三)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学院大多联合区域经济中的优势产业或企业进行创办,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掌握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实际技能,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此同时,产业学院有师资、有科研,通过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可以进行科技研发或进行先进技术的改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产业学院的创办可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

我国产业学院的早期试点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与广东等区域,尤其以中山职业学院成效比较显著,近年来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方式,在各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一)产业学院存在虚实两种形式

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实体是指高职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创办的独立运行的办学机构,师资、学生、设备设施等相对独立,具有固定的办学场所和组织机构。该类产业学院以地方优势产业为合作对象,依据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中山职业学院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以优势专业与专业镇合作共建的古镇灯饰学院、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等,都属于独立的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的虚拟形式是指高职院校中以某个专业为支撑,通过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隶属于现有的二级学院,类似于“订单式”培养,不同的是这类产业学院具有整合各企业、政府等资源的能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常见形式。

(二)产业学院量多质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要求,各院校都在争相创办产业学院。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学院的发展,高校产业学院纷纷挂牌成立。其中有的成效显著,形成了产业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在此当中也出现了部分高职院校盲目跟风挂牌产业学院的现象,这类产业学院多流于形式,自身条件不够、融合能力不足,有的仅是为了迎合趋势,便于招生宣传。在校企合作方面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合作深度不够,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学院的发展。

四、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产业学院,在当前的建设中,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产业学院的发展。

(一)高校定位不明确

由于产业学院是新的办学形式,在指导思想及建设实践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一些高职院校急于迎合创建产业学院的潮流,为了扩大规模和寻求资金,在对区域产业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缺乏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盲目创办产业学院,致使产业学院定位不清,只注重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期规划,对所要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缺乏明确界定,产业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满足一时之需,不能持续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在产业学院中,政府作为一方,应该起到引导和保障作用,但当前关于创办产业学院的政策不是很完善,大多政策只是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创办产业学院,但是缺少具体对企业参与创办产业学院的激励措施,企业在参与办学中利益得不到政策的保障。另外,对校企融合的程度、融合内容、产业学院的管理模式都缺乏相关政策指导,对产业学院建设成效也缺乏监督,这在制度层面阻碍了产业学院的发展。

(三)企业参与度不强

由于当前产业学院政策不够清晰,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创办产业学院,对其建设目标、建设任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参与其中各方的利益的相关政策相对比较匮乏,这就致使参与的企业积极性不高。此外,现在很多产业学院没有真实的实体及完善的管理模式,形式形同于之前的校企合作,走的还是之前的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及实习基地的单一合作形式,学校教师仍为培养主力,企业教师参与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产业需要,进一步制约了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高职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

(一)高职产业学院应明确定位

首先,在具体服务上,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形式,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产业、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依据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人才培养,坚持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办学思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岗位需求的吻合度。因此,产业学院在建立时需要分析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所设专业要与地方产业相呼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其次,高职产业学院在产学合作基础上,不仅实现以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还要共建“产学研创用”联盟,达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进行技术研发,并将研发成果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进一步服务产业发展。高职产业学院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才能获得良好发展,走得更远。

(二)高职产业学院应多措并举,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1.校企协同育人

产业学院为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培养产业所需人才,建立以市场需求、岗位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企业深度参与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按照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学校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当前人才需求,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根据当前产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嵌入到相关课程中,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增强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校企共建师资

产业学院的师资由校企共建,主要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构成,产业学院可以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任职锻炼,熟悉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把握当前产业新技能、新知识,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提高实践能力,通过与所授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可以选派技术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企业一线知识和专业技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熟悉行业资格标准,有利于学生获取相关资格证书,提高操作能力。

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产业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用于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方面,将产业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在企业或产业园区建立“厂中校”,用于学生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等;在产业学院内建立“校中厂”或工作室,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由企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入真实企业项目,增强学生的行业和职业适应性。

4.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产业学院整合校企双方人力、设备、经费等资源,共建服务区域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解决了生产、管理、产品推广等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重大应用型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共享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学校提高了科研能力、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通过研发可以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真正实现产、学、研、创、用,提升产业学院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发挥多元办学优势,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学院发展

产业学院是在政府主导下,高校、企业或行业共建的办学机构,在建设过程中各方要各司其职,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将政策链、知识链、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发展。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制度激励等方式制定校企合作优惠政策,激发企业投资办学热情,为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高职院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教学资源,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产业链对人才和智力的需求;企业具有产业前沿技术、设备,提供先进的知识、技能,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能满足产业链的需求。政府、学校、企业共建的产业学院通过政策、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产业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学院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是从根源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型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是实现校企共同发展、协同育人、合作就业的有效形式。当前,产业学院尚属新兴事物,它的出现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在盲目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还需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明确目标定位、整合各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办学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