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路径探索

2022-11-16

山西青年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双高产教校企

伟 宁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4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因涉及20条具体举措,所以又称“职教20条”)。这意味着国家推动职业教育从参照普通教育的模式向产教融合、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类型教育方向转变。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2019年12月,正式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校及建设专业名单,“双高计划”正式启动[1]。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培养模式应以生产性为关键环节,推进学校、企业、行业协同育人改革。如何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产教融合这一抓手,实现职业院校现代化,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

一、“双高”建设与“产教融合”相辅相成互为逻辑

(一)“双高”建设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和增加,这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双高计划”的实施也是意在使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因此,“双高计划”对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双高计划”就是希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引领发展的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来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其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为职业教育只有与产业融合,才能适合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以此来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升级、转型的能力。此外,“双高计划”建设也为产教融合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政策: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多渠道扩大资源供给;增加职业教育教学经费;鼓励“双高”建设的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等等。这就留出了足够的空间鼓励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探索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新路径。

(二)产教融合是“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双高计划”得以实现的载体

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前进方向,也是“双高计划”建设得以开展的途径,更是“双高计划”建设得以实现的载体。

“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鼓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企业的产业需求、生产内容、生产过程相对接、相适应。“双高计划”的建设任务包括提高服务区域经济水平,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双高计划”院校是高职教育领域的“领头雁”,更应该靠近市场前沿,靠近产业融入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实效。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至今为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校企合作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2]。但对照“双高”建设任务要求,高职产教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看似多样,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很多种,但实际参与合作的企业或行业数量并不多。例如,中低端产业企业,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不高,再加上存活寿命短等因素,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中不容易建立起完整系统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合作的形式也是因企业而定,尽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却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完整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差[3]。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性差,专业教育脱离产业需求

“双高”建设的核心是要构建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以此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精准对接。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普遍没有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准备,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不高,新专业开发滞后、专业内涵建设不够,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这导致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用人需求。企业不认可学校的教育,自然与学校合作的动力就会不足[4]。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教学和实践尚未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即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适应、校内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校企评价标准相统一。然而,目前来看,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教学和实践尚未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

第一,当前职业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对岗位的任职要求,人才培养标准达不到企业标准,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不匹配企业岗位要求,最终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第二,职业院校的实践课程占有很大比例,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重要的组成成分,由于企业育人主体的缺失、高校资金投入不够、资金渠道单一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设施、设备滞后于企业、功能也存在不完善等情况,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实际的实践教学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第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校企双方均缺乏明确的考核评价制度,导致考试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考核方式单一,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第四,在校企合作中,师资队伍共建成为难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将教师企业实践纳入到评价、考核的机制中去,仍然停留在教师理论授课的能力、科研成果的多少等层面的考核,造成专业教师们普遍缺乏动力去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则出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也不希望技术骨干脱离岗位前往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花费太多精力参与育人工作。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

“双高计划”为“双高”建设院校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从政策投入到组织机制,充分鼓励“双高计划”院校锐意进取、创新改革,为其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坚持市场化办学,构建产业需要的专业群

“双高”建设背景下要想推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就得改变高职院校过去“闭门办学”,不关注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的弊端。应该坚持市场化办学,发挥好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调控上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产教资源融合及配置。

首先,“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应该把专业集群的发展理念贯彻始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产业链不断延续、拓展,随之出现了新职业、新岗位和新工种,这种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新的技术和技能的岗位群,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以应对产业形态发展的变化。对应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岗位群的需要,“双高计划”意在打造“专业群”,而不是单独的专业。

其次,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商讨专业群建设规划和执行方案。高职院校在规划和设计专业教育内容之前要首先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充分调研,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围绕区域需求开设专业,真正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需要出发进行专业建设。鉴此,高职院校围绕本校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整合相关联资源,优化专业结构、集群化发展。同时要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也要紧随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整合优化专业设置,重构学校专业体系。真正建设好适合产业需求发展的专业体系,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共建专业群。

(二)加强专业治理,打造产教一体化课程体系

专业群根据产业对人才需求进行整合建设,以专业群为基础来统筹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使专业与产业之间的资源更加融合。第一,校企突破传统管理的运行机制,打通制约合作的瓶颈。校企合作共同确立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企业真正参与到学业培养与考核中。第二,建立专业群的评估评价体系,随时监控专业与产业的匹配程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订、专业设置的建立与依据、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实训实习的开展、教学成效的综合评价、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产教融合的深化程度。第三,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应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让企业也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把职业技能标准充分融入课程内容之中。高职院校应打造“校内课程”“企业课程”“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课程体系,从学校角度增加实践课教学的课时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前沿知识和企业相关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践性教学课程。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调研,设计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岗位实习及毕业设计考核机制,真正让用人单位参与学生的实习考核评定[5]。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材和教法形式

在“双高”建设过程中,要想真正提质增效,离不开教学改革,教材和教学的综合改革尤为重要[6]。首先,在教材开发上,职业教育要想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应该创新教材的形式: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都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工具,体现了多元化教材内容和形式[7]。职业学校联合企业人员、行业大师共同开发工学交替的教材,使所授内容与核心技能岗位的要求相契合。其次,专业群应该充分运用新兴信息化技术,大力推进教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数字化情景教学和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实现实时学习、自主学习及教学互通互联[8]。

(四)重组教学团队,打造专兼融合的师资队伍

在“双高”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师资建设,关注教师的发展,优化教师结构,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内引与外培结合、协同发展的专业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专兼融合,可以灵活设立“专职岗”和“兼职岗”,吸纳企业人员、行业大师等进入学校,探索校企兼职兼薪一体化管理模式[9]。同时,学校应该通过教师考核制度的改革创新,在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中增加企业实践考核,以压力催生动力,鼓励校内老师去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及时掌握行业一线的新技能、新方法及实践经验,使课堂理论知识、学校实践技能能够真正对接企业职业技能[10]。可以通过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站或工作室,搭建一个高职院校与重点行业企业的教育科研协同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校企双师团队,切实提升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及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双高产教校企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