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创作中体现文学艺术性的重要性

2022-11-16翁婷

艺术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观赏者文学艺术肢体

□翁婷

在现代审美范畴中,人们鉴赏舞蹈时的认知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舞蹈创作中的审美也是如此,需将审美规范作为创作依据,充分体现出文学艺术性,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及表现力。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可通过多种技巧或手法,多元化且层次丰富地展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增加舞蹈艺术的关联元素,因此,在舞蹈创作中体现文学艺术性至关重要。

一、舞蹈创作中体现文学艺术性的重要性

舞蹈分为民族舞、古典舞及现代舞等,因舞蹈创作的独特性,不同类型的舞蹈具有各自的文学艺术性及张力。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专业创作,同时也对创作者的文学艺术修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加强对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巧妙运用,创作者才能充分体现舞蹈的文化内涵,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及美感,展现舞蹈的魅力。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创作者需依照舞蹈剧本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借助舞蹈活动凸显舞蹈作品的内涵。因此,舞蹈创作需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为基础条件,充分保证舞蹈作品的质量及感染力。

从当前形势来看,各类型的舞蹈创作都涉及对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可基于文学艺术属性,增强舞蹈作品的感染力,使观赏者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艺术气息,产生强烈的共鸣。舞蹈创作与文学艺术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文学艺术性可为作品的成型及升华注入活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价值,而在舞蹈创作中体现文学艺术性则是重点及要点,需借助专业知识及经验来实现。

二、文学艺术性的主要表现手法

(一)语言艺术

在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舞蹈创作也逐渐突破了固化思维及模式。舞蹈作品中的文学艺术表现往往由多个元素糅合而成。在最初探索阶段,歌舞通过将舞蹈、音乐及诗词等元素融合,不仅实现了舞蹈及语言艺术的结合,更促使文学艺术表现力逐步增强。在我国的舞蹈作品中,艺术语言大多通过舞蹈律动体现,舞蹈创作需以歌曲韵律及风格为基准。在歌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歌声被赋予了更为生动的表情及魅力,因此,大多数舞蹈伴奏会将歌声作为主体,依托于歌曲进行舞蹈创作,人们更能接受也更喜爱此种艺术表现方式。而舞蹈创作并非单纯的动作编排,应保证肢体语言的流畅性及表现力,同时要通过人体动作体现出文学艺术气息。语言的“意”与“象”都是不可或缺的,所谓“意”,就是要基于身体韵律中的节奏将韵味传递出来;而“象”则是对基础动作的展示。大多数情况下,基础动作的展现极易被舞蹈风格左右,每个舞蹈者的表演技巧及能力高低不同,对“象”的展现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基于此,在舞蹈表现中,风格是最为基础的一大特点。

(二)抒情与叙事

在舞蹈创作的文学艺术表现中,抒情及叙事也属于常见手法。因舞蹈创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创作者需将舞蹈作品作为载体去传递情感、感受生活,使整个作品的表现保持张力及动作感,通过外部事物形象化的舞蹈动作演变,挖掘出可通过动作表现的文学艺术精髓。因此,舞蹈创作的核心在于模仿及二次加工创作,将文学形式的内容转变为可形成连贯动作的舞蹈。从本质上来说,舞蹈是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尤其是在我国古代及较早时期,人们往往会通过舞蹈表达自身情感,借助具体的表演形式,再配合生动的肢体语言,将情感以丰富形态传递出来,这与台词及情感渲染方式相比表现手法更为浓烈。

(三)舞蹈创作寓意

舞蹈作品的质量不仅与舞蹈的造型、基础功底及服装道具等基础要素密切相关,更是由舞蹈内涵所决定的。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需以寓意表现手法为根本,将生活及情感元素有机结合,促使观赏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舞蹈产生情感共鸣。

第一,形体美。需通过舞蹈创作展现形体美,创造流动、流畅、活跃的形象,将美感集中在舞蹈形象设计中,意境美则由舞蹈形象展现出来,如果形体不够优美,会降低整体表现力,也会影响舞蹈的表达。例如,《孔雀飞来》的舞蹈作品对外形美感的要求较高,要在保证形似的基础上,利用肢体语言将意蕴充分展现出来,在突出舞蹈表演精髓的同时,将神韵形象传递给观赏者,通过舞蹈作品体现形神合一的美好意境。

第二,意象美。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要以意象为根本,通过舞蹈动作营造出意象美的情境,将观赏者带入舞蹈意象中,给观赏者带来广阔的遐想空间,促使舞蹈美感超出作品本身。每次表演都能产生超越表象的舞蹈展现价值,例如,舞剧《孔子》展现的是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后又返回鲁国的人生历程,全剧故事脉络清晰,情节安排紧密,通过将传记体故事与舞蹈创作融合,基于创造的意象美,带给观赏者美的战栗及迷狂,促使观众能够完全融入舞蹈表演,多次观看依然能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感受到什么是散发着生命力的美。

(四)虚拟象征与假设

舞蹈作品的表演可虚拟化,也可象征化,舞台剧及话剧都属于舞蹈虚拟形象衍生而来的艺术产物,而后经过继续创作,逐渐分化出了多种类型的舞蹈艺术产物。任何形式的虚拟及象征都需以生活为根本,舞蹈肢体动作、姿态象征生活的话语,都蕴含着虚拟象征的隐性特点。例如,在舞剧《龟兹古韵》中,舞蹈道具、舞蹈动作及舞蹈调度设计等都运用了象征手法,创新设计舞者的腰部动作,将腰部“复活”,既增强了龟兹舞蹈的神韵,又能够在物资变化中,体现龟兹美女的柔情似水,带给人们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舞蹈创作中文学艺术手法的应用

(一)舞蹈创作中应用语言艺术

舞蹈语言艺术中本身涵盖多种元素,每种元素看似独立,实则是塑造形象的关键所在,例如,常说的人物语言及肢体动作等元素,在实际创作阶段,需将视觉形象与舞蹈内在形象相互融合,基于语言艺术的运用,增强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展现出立体化的舞蹈表现效果。因此,创作者需先将舞蹈动作的肢体语言细化分解、全面分析,根据剧本中的台词及背景音乐,使剧本文字语言与舞蹈动作充分匹配,通过语言艺术精准定位舞蹈作品的风格,以风格为导向,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设计。从本质上来看,舞蹈创作就是借助肢体动作展示语言艺术的过程,因此,需确保肢体语言能够通过动作设计全面展现,使舞蹈作品的内涵及魅力能够以艺术表现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舞蹈创作中,动作的创新设计是关键,创作者需合理运用语言艺术增强动作的流畅性及合理性,并在创作中对肢体动作所呈现的情感内涵进行多次讨论及验证,通过不断调整及优化,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强化呈现效果。

(二)舞蹈创作中应用寓意手法

舞蹈艺术中不仅蕴含着较强的情感内涵,还富有一定的哲理,带给人们丰富的艺术感受。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需通过对寓意手法的合理运用,增强观赏者对舞蹈作品内涵深意的体会及感受,使其形成与舞蹈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我国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千手观音》,在编钟及编磬的音乐配合下,先将人们带入安静祥和的情境中,而后是人声的佛音哼唱,进一步增强了舞蹈表演的庄严性。全部演员的服化道非常恰当,以金黄色为主,凸显出观音的神圣,加上舞台灯光效果的呈现,充分体现出千手观音的神圣及庄严。这不仅丰富了舞蹈作品的内涵及内在情感,将舞蹈作品的内在价值传递出来,还实现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舞蹈创作中应用虚拟象征表达手法

在舞蹈创作的艺术范畴中,虚拟象征表达手法的应用频率较高,属于现代常用的舞蹈作品创作方式,可增强作品艺术表达的层次性,提高舞蹈作品的创作质量。因此,在应用虚拟象征表达手法时,需借助音乐增强虚拟形象,对肢体动作进行创新,一般可对符合音乐特色及舞蹈创作方向的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利用,依托虚拟象征手法,对生活素材进行整合,将情绪、创造等元素融入虚拟象征的艺术表达中。这不仅能够激发创作者对舞蹈作品的创作热情,还能增强作品的新颖性及表现力。例如,杨丽萍老师创作的《两棵树》曾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作品,作品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不仅仅是杨丽萍老师所崇尚的爱情观,更是对自然现象及生活素材的艺术改造。舞蹈作品通过两棵相缠绕的树,虚拟象征地表达青年男女的热恋状态,基于舞蹈的艺术表现塑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景,以树喻人,彰显出了爱情的美感及魅力。

(四)舞蹈创作中应用抒情与叙事手法

舞蹈创作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的美感上,还会借助舞蹈传递情感、抒发情感。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需保持思维的灵动性,善于发现美,运用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舞蹈动作在体现韵动美的基础上,保持真实性及生动性。在舞蹈创作中应用抒情及叙事手法时,应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确保肢体动作与叙事内容相契合,促使观赏者能够根据动作变化掌握故事进度,加深对舞蹈作品的了解。例如,在《红梅赞》中,艺术氛围的营造是一大亮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因剧情而更为饱满,创作者通过肢体语言的优化设计,以及叙事手法中融入的与牺牲战友告别、与敌人抗争等元素,增强了舞蹈表演的立体性,同时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观赏感受。

四、舞蹈创作中的选材与主题设计

(一)舞蹈选材

虽然说艺术源于生活,舞蹈选材可从实际生活入手,但是并不是所有与生活相关的题材都适宜作为舞蹈创作题材。在创作前期,创作者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能够以自身观点为切入点,在生活中提炼出可创作为舞蹈作品的题材。题材不仅要具有正能量,更需具有吸引力,能够触发观赏者的情绪。因此,在舞蹈创作的题材选择阶段,只要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无论题材大小,都可划分到选材的考虑范畴中。

(二)舞蹈主题的设计

在舞蹈创作前期,主题的优化设计是关键点。如果主题的选择及设计采取直接方式,创作者可在生活中对主题进行挖掘,其涉及范畴也不具有限制性,无论新闻案例还是社会现象,只要是能够进行舞蹈创作的题材,都可作为舞蹈主题。而关乎技术、感情及灾难等方面的内容,则难以直接获取素材,创作者需先进行主题筛选,再根据主题内容进行艺术加工,精准把控舞蹈作品的吸引力塑造方向,根据文学艺术性确定主题。与此同时,如果采取间接方式对舞蹈主题进行选择,则创作者需先从主题中提炼出文字、音乐,而后针对各自对应的内容选择可用素材。如果选取的主题关键词是美术,可从绘画及泥塑中,间接提取主题素材;如果是戏曲,则需从戏剧小品及影视作品等方面提取主题素材,拓展作品内涵的挖掘范围及深度,凸显舞蹈主题的文学艺术性。在对舞蹈主题进行选择时,可先从小细节入手,拓展主题的可延伸面,由小事表现大主题,由舞蹈肢体语言对生活现象进行呈现,充分表达蕴含的本质及道理,起到情感启发及共鸣作用。

综上所述,舞蹈因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及艺术表现力而被人们所喜爱,舞蹈创作的重要性及艺术价值也因此更为显著。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需加强对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合理运用,拓展舞蹈创作思路,基于创新性及优化性,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创造力及表现力,在舞蹈场景中,给观赏者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赏感受,促使观赏者体会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对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应用,应以专业知识及文学艺术素养为核心,提高舞蹈作品的创作质量,促进舞蹈事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观赏者文学艺术肢体
肢体语言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肢体写作漫谈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面试六禁忌
败笔即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