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中心疫情防控策略

2022-11-16彭鹿邓丽丽张晓蕾林静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芳村血透核酸

彭鹿 邓丽丽 张晓蕾 林静霞

1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370;2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部,广州 510370

2021年6月3日下午,因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片区出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应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根据《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通告(第16号)》[1],整个荔湾区芳村片区实施交通管制,人员只进不出。封控区域内,大部分小区封闭,人员不可流动或离开小区,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却必须定期前往医院接受治疗,以维持体内代谢平衡[2]。如何加强管理,做好患者的甄别、隔离和医护人员的防护,在保证患者能按时接受透析治疗的同时,防止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封控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总结如下。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情况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是“九五”至“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也是“十二五”国家局重点专科大组长单位之一。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慢性肾脏病”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牵头慢性肾脏病的研究。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和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本科为芳村分院血透室,收治MHD患者约98例,在封控期间接收外院透析患者11例。

血液透析中心院感防控管理

1、门诊接诊流程制订

1.1、原门诊患者接诊流程(1)接诊准备。医护防护:防护服、面屏、鞋套、N95口罩、帽子、双层手套。医生(查看-更新打印-核酸日-致电):查看当日是否有最新发布的中高风险地区;如有更改根据当前的风险地区筛选“芳村血透患者地址统计”更新中、高风险患者名单,分3栏(风险等级、姓名、床号),名单上面注明更新日期,打印2份,张贴在接诊处及排班处;计算采集有效核酸时间的限日,保证三天两测;如果早上发现低风险地区转中、高风险地区,致电通知患者等待新的时间来医院。护士(查看-发患者群-更新打印):查看当日是否有最新发布的中高风险地区;如有更新发送至芳村透析片区患者群;打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承诺书”(每日更新高中风险地区)1份;接诊中、高风险打印多份“广东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问卷”(只需要中高风险的患者填写,注意更新风险地区内容),再次确认患者所住地区风险等级。(2)检查排班。医生和护士脱防护服,双人再次查看风险地区患者名单,检查透析排班。医生:①流调表签名、确定每位患者均填写;②开当班医嘱;③发送第2天患者透析名单到患者群内。护士:①进入治疗室点数、领物;②明确打印下一班透析排班,准备用物。(3)收集单据。护士收集当日流调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承诺书、广东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问卷,清点齐数后按日收集存放。

1.2、外院转入门诊透析患者新接诊流程 由于地区封控,很多住在封控区域,但是长期在区外透析的患者无法在自己原来的定点医院进行透析,经指挥部协调,符合条件的均临时转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行门诊透析治疗。(1)收治原则:只接受社区经指挥部确认需转入的患者,且居住地在封闭区非封控区。(2)初步核查情况(电话):①患者详细的居住地及街道,并签署承诺书,避免患者瞒报住址;②1个月内活动的范围;③1个月内透析的时间、地点;④核酸的结果、次数、具体日期;⑤入微信群。(3)约上午9:00(患者自行网络挂号,发送至群中)。①开检查:核酸、血常规、血型、凝血3项、急诊生化、输血4项;②暂停原就诊医院的门诊特殊疾病医疗保险待遇,并在本单位开通门诊特殊疾病医疗保险;③交押金,开通新住院号;④登记新患者信息。(4)追踪结果,及时入血透通电子系统及排班,同时通知患者。(5)首次透析时:签署透析相关知情同意书、安全告知书及疫情防控承诺书等相关资料,告知下次透析适宜。

2、制订陪护、探视流程

对于护送透析患者入院的陪同人员,原则上只接送患者到病区门口,由接诊医护人员完成程序后由护工接送到血透室治疗区。仅1名患者因心理因素允许进入血透室陪同接送,家属等同患者管理,测体温和填写流调表,且核酸频次按照患者标准,三天两检。

3、制订急诊留观及隔离病区患者透析流程

根据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广州市疫情防控期间血液透析医疗服务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穗卫肺炎防控函〔2021〕102号文,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规定:患者有症状或发热,测1次核酸阴性后,要转入隔离病区,待第2次核酸结果以及相关检查检验结果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入住普通病房。隔离病区的透析患者如出现高钾、心力衰竭等紧急透析指征时,由血透护士入隔离病区为患者做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需做好三级防护。

4、工作人员管理

4.1、学习指挥部新发文件 执行封控期间,指挥部共发出3份血透室相关的文件,分别是: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防治组关于印发《广州市疫情防控期间血液透析医疗服务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穗卫肺炎防控函〔2021〕102号文;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关于印发《中高风险地区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管理的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粤卫医函〔2021〕112号文;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组印发《关于医疗机构内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应急预案》穗卫肺炎防控函〔2021〕175号文。同时医院也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发表关于防护级别、核酸检测频率、探视制度、患者及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方面多份文件。科室安排专人负责收发文件的同时,当天全科讨论学习,甄别哪些措施适合封控区域血透室,并讨论如何将最新政策落实到位,合理分工,逐一通知患者、局部设置改进、防护升级、排班调整等均同时进行。

4.2、医、护、工人员培训 院感防控小组的成立:每个科室设立1个院感专管员,每天进行院感相关的科室自查,并与院感办专职老师一起进行科室间的监督交叉检查。医院感染办专家针对手卫生、隔离衣和防护服的穿脱演示、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每位同事务必参加,血透院感专管员对所有医护人员、护工、清洁工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后上交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预案演练:科室根据第175号文的应急预案剧本进行改进,书写科室的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预案剧本,分别为门口接诊时患者发热且有接触史、透析过程中发热两种常见场景。组织全部医护人员进行演练,包括致电、消杀、隔离区域、运送、防护服穿脱、与发热门诊的交接等多个方面,确保所有医护及保洁人员均对流程非常熟悉,以应对突发情况。咽拭子标本留取及运送培训:由于封控区域各个科室间也要保证最少的流动,封控期间所有医护人员隔日一检核酸均为血透同事自行留取,所以科室还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取样工作培训并考核,根据医院的流程培训,同时落实医院感染办公室制定的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采样时,严格落实对采样人员的三级防护措施。

4.3、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封控区域内,医护人员采用二级防护,护理低风险患者透析批次时,医护人员佩戴N95口罩、面屏、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外面加用一次性防水隔离衣,双层手套。护理中高风险批次患者时,医护人员佩戴N95口罩、面屏、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外面加用一次性防护服,双层手套。在整个封控期间,防护措施根据文件有细微改变,但均为二级防护。

4.4、医护人员日常生活保障 封控期间,住址为荔湾区芳村片区外以及住址为芳村片区内的中高风险区的医护人员,只能在医院内解决食宿,血透室大部分医护人员在医院内食宿,医院将住院病患较少的一个病区清空,患者转移到其他科室,该科室作为医护人员临时住宿区域,科室值班房床位不够的科室可申请部分同事在临时住宿科室居住。医院食堂额外承担了比平时多上千医护人员的饮食,且在封控区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还为在医院附近居住的医护人员提供水果、肉、米、蔬菜供应。虽品种有限,但为全院医护人员解决了饮食难题。

4.5、人力资源管理 因大部分医护人员留守科室,在疫情初期,区外长期血透患者不能返回血透室透析,患者并未饱和。科室安排部分血透护士留守家中待命。留守的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充沛的体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疫情中后期,科室接收了多名区外长期透析的患者来科室透析,同时隔离区CRRT治疗任务重,医院号召其他分院及总院的护理人员来本科支援工作,两名同事自愿逆行,跨越封锁进入芳村片区支援本科,解决了人手不足的燃眉之急。

4.6、心理压力疏导 医院联合心理睡眠中心,制作了医护人员心理调查表网络文档,转发到科室群,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填写,问卷对其他同事保密。心理睡眠中心主任根据收集到的表格,单独对医护人员进行谈心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使医务人员对封控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工作压力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方式,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5]。

5、患者管理

5.1、加强出入管理(1)告知所有患者透析期间两点一线,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的可能性。封控区域无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自行准备交通工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有任何不适需立即向分诊人员说明。(2)部分患者居住在高风险封闭小区,无法正常出小区透析,有以下3种方式保证患者的规律透析:①每次透析均呼叫高风险区域的120急救车送至本科透析,需要等待时间非常长,在封控初期比较高频。②部分高风险区域患者有较多并发症,在隔离病区两次核酸阴性且没有接触史,转入肾内科病房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可保证规律透析治疗,且与低风险患者同批次。③在疫情中后期,指挥部为高风险区域患者提供了隔离酒店居住,每日有专车接送血透患者去高风险区域透析中心透析,保证患者规律透析的同时,也减少了本科的防控压力。

5.2、加强病情观察 在预检分诊以及透析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干咳、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有此类呼吸道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排查,必要时治疗结束后送发热门诊行病毒核酸检测;在透析治疗结束后再次测量体温,如在正常范围内方可离开透析室。

5.3、患者排班管理 根据实时发布的中高风险地区,对患者进行严格低、中、高地区的区分排班,原则上低风险地区患者安排第一班透析,中风险地区患者安排第二班透析,依次排开,床位允许情况下不交叉透析。

5.4、患者核酸检测管理 因患者的核酸检测频率根据患者居住地点以及最新指示精神频繁变动,为保证患者的规律透析,必须及时将新政策通知患者,并频繁与患者确认是否核酸在有效期内。为此,为每位患者配备了专属护士,每个护士管理9~10例患者,负责核酸政策的传达、解决患者核酸检测遇到的问题以及确保患者在核酸阴性结果相应时间内进行透析治疗。为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24 h内核酸检测,医院在周日为患者开辟了血液透析患者核酸检测专场,并设置了核酸检测快速开具二维码,血液透析患者无需挂号,也无需找医生开具医嘱,扫码缴费后即可打印条码至专区进行核酸检测。

5.5、区外透析患者的管理 由于医院处于封控区域,区域外长期透析的患者无法进入,我们为患者安排了区外的石井分院进行透析治疗,并由1名本透析中心的医生在石井分院管理患者,熟悉患者的情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5.6、人文关怀 部分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不足,加上封控区域多地不断增加的中高风险地区,透析患者普遍担心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尽量宽容对待,耐心给予患者支持和安慰,为其解决实际问题。

6、院感防控措施

6.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科室根据最新文件制定了《芳村透析科环境物表消毒记录表》,包含接诊、医护人员管理、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多个环节的处置细节,每日督查。《芳村透析科封控期间消毒制度》包含了空气消毒、物表消毒、医护人员防护、消毒液配置和监测几个板块。以上两份文件均根据文件在21 d内更改了3个版本,并第一时间遵照执行。在疫情后期,根据《广东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清单100条》(第一版)[3]的相关内容进行自查,院内交叉督导。医院感染办公室根据该文件制定了通用的院感巡查文件,该文件在目前疫情常态化下仍然在良好执行。

6.2、防护物资管理 由于封控区域所有物资限量进入,各类防护物资初期比较匮乏,特别是N95口罩、一次性隔离衣、防护服。通过医院医教处、护理部、设备处加强沟通,积极与院内科室互补短缺,保障物资按防控要求合理使用。期间我们也收到了各方爱心机构的捐赠物资,封控期间未出现因为物资紧缺导致防护降级的情况。

效果与体会

自2019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4]。2020年,国内疫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但自2021年5月27日广州市发现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后,阳性病例报道呈上升趋势,且多例均发现在荔湾区芳村片区白鹤洞街道,芳村片区其他街道也有阳性病例发现,自此开始了6月3日至6月23日整整21 d的区域内全面封控。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透析中心医务工作者、后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密切协作、积极应对,在封控期间共度难关,保证了每位新老患者规律、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

在封控期间,血透室工作人员制订封控区域内患者接诊流程,开展人员培训,严格执行院感防控措施,开展院感自查以及交叉督查,在积极保障血透患者规律、有效透析的同时,也做到了院内零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国的医疗、经济带来巨大挑战,医院作为监测、收治患者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和压力。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很多患者来自中高风险街道,在封控期间对透析中心的感染防控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只有规范血液透析接诊流程,才能在源头上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进入透析中心的渠道;切实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才能避免疫情的传播;医护人员规范执行防护措施,才能减少医护人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只有不断培训医务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处置演练,才能在发现疑似情况时从容应对,将传染的可能降至最低;对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才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存质量[5]。

猜你喜欢

芳村血透核酸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在芳村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血透室里的悲欢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护理礼仪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