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岷山:三星堆从这里走出

2022-11-15李忠东

中外文摘 2022年16期
关键词:岷山成都平原山脉

□ 李忠东

在构成横断山的“七脉六江”中,岷山、岷江位于最东端,一山一江不仅南北同行,而且山水同名。岷山山脉是横断山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山脉,在华夏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她是天帝在人间的都邑。著名学者蒙文通先生甚至认为:岷山是昆仑的原型。古人也一直视岷江为长江的正源,视岷山为长江发源地。很多学者认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其源头亦在岷山。

三星堆之源,古蜀之根

据说建立古蜀文明的古蜀人,源自岷山的蜀山氏、蚕丛氏,西汉扬雄所著《蜀王本纪》载:“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相传蜀山氏、蚕丛氏部落皆为氐族的一支,世代居住在岷山一带,为拓展生存空间,不断沿河谷南迁,最后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等建立新家园。

位于岷山山脉南麓的茂县营盘山,至今仍保留有5000 多年前古蜀人先祖的生活遗迹,它们与成都平原发现的以史前古城遗址群为代表的宝墩文化和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青铜器文明一脉相承,并将巴蜀文明的历史渊源推进至6000 年前。而这区域广泛发现的石棺墓也印证了史书中“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做石棺石椁,国人丛,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的古老记载。

岷山是连接黄河及长江的重要文化走廊和民族走廊,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亦位于这一区域。“岷山”亦称“蜀山”“汶山”“渎山”,在古史神话传说记载中则称“昆仑山”“成都山”“成山”“成侯山”。早在7000 年前,这里便居住着古老的氐羌人,其中一支氐羌人由西秦岭向东迁徙成为秦人,然后创国立业,一统江山。而居住在岷山山脉一带的氐羌人也有一支翻过龙门山,沿绵远河抵达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古蜀文明。

岷山道,早期茶马古道

在岷山山脉的皱褶之间,有一条细若游丝的古道,这就是岷山道。岷山道从成都平原出发沿岷江河谷而上,经茂州(今茂县)至松州(今松潘),然后分两路,一路沿松(州)洮(州)路西北出黄胜关,沿今若尔盖县东部包座河谷北上至甘肃境内,经迭部县(叠州)至临潭县(洮州)或向西与唐蕃古道相接,这条道在唐代为川茶输藏的茶马古道干道。而另一路,从松州北上翻甘松岭(弓杠岭),经扶州(今九寨沟县)进入甘肃南部。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岷山道就已经形成,流动在古丝绸之路的丝帛华锦,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成都平原的“蜀锦”,它们中的大部正是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河西走廊,源源不断汇入通往西域的驼队。而西域的吐谷浑、柔然、白题、滑国等与中原王朝遣使往来,也多是从岷山道至成都,然后再沿长江到达中原等地,如《南史》中便有“时西北边远有白题及滑国遣使岷山道入贡”的记载。到晚唐时期,绢马贸易逐渐被茶马贸易所取代,岷山道驮背上的物质才由蜀锦变成了茶叶。

千里岷山,景观天下殊

岷山地区发育大量可溶于水的碳酸盐岩,累计沉积总厚达4950 米,在特殊高山地形和典型山地气候条件下,发育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岩溶景观,被命名为“岷山型”岩溶。山体上部为山岳高寒岩溶,以灰岩牙峰、残柱、“天生桥”、岩屋式洞穴为主。下部峡谷温带岩溶主要为大型地表钙华景观,钙华边的石坝彩池,层层叠叠、线条优美、水色奇幻,成为世界最为奇妙的景观。

岷山以西为西倾山、岷山、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纵横六百里,海拔3500 米以上,山脉如丘,地势辽阔。长江与黄河的上游在此交织缠绕,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大片草甸,发育出最美的高寒湿地景观。若尔盖湿地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也是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此外还有漫泽塘湿地、红原湿地等。

岷山山脉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5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最密集的区域,是大熊猫、金丝猴、雪豹、扭角羚、梅花鹿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岷山地区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大熊猫栖息地的37%、野生大熊猫数量的46%分布在这里。这里还是川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这种最漂亮的猴子,活跃在岷山山脉的沟壑之间,跳跃在丛林之中,是森林的美丽精灵。

猜你喜欢

岷山成都平原山脉
它,就在那里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省钱妙招
握不碎的鸡蛋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人,山脉和海洋
九寨沟纪行(三首)
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