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灭亡后留给民国政府数亿烂账

2022-11-15关禾

中外文摘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亏空北洋政府赔款

□ 关禾

1912 年4 月,民国新任财政总长熊希龄要求各地如实上报一年的开支和债务数。与此同时,他对全国的财政状况做了一个估算:宣统三年(1911 年)岁入2.97亿两白银。但岁出3.5 亿两,入不敷出5300 万两,再加上之前的各种“旧账”。这一年累积的财政亏空达2.6 亿两之巨,而外债也还有20 亿两待偿还。由此可见,覆灭的清廷不仅没给民国政府留下仨瓜俩枣,其留下的数亿烂账,甚至让民国政府赔到1937 年都没还清。

清政府留下数以亿计的烂账

1912 年2 月12 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政府退出了历史舞台。2 月15 日,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也顺势接管清朝留下来的偌大国库。据说,民国官员入库盘查时,京城银库里只剩下孤零零的几个银锭。这令人不禁疑惑:清朝再腐朽落后,怎会在灭亡之时落得如此境地?

从甲午战争至清亡,不仅军费浩繁、赔款数额巨大,由于筹办新政、训练新军、兴办教育及巡警事务等,支出更是大量增加,中央库存所剩无几。甲午战争前,财政形势较好,但中央户部存银也不过1000 万两左右;甲午以后,清廷开支大增,财政经常入不敷出,只好从各个方面开源节流。例如以“捐”的名义公开向广大百姓加征税款,称“厘捐”;降低官员俸禄标准、裁减地方官的养廉银;大举外债以求运转。1900年到1911 年,除开由庚子赔款等赔款转化而来的外债数额外,清政府举借的外债数量高达3.4 亿两左右,其中铁路借款占76.86%、财政军火借款占14.66%。

武昌起义

除了以上这些举措,清政府在覆灭前夕,还动用了皇室的“私房钱”来补充国库亏空。清朝自康熙帝起,在紫禁城东华门设立了“内库”,与户部银库所代表的“外库”相对。“内库”打着“备闭城日用,永远不动”的准备金名号,存放着皇家的私银百余万两,由内务府管理,户部无权干涉,这笔财产也被称为“内帑银”。据清宫档案记载,从武昌起义爆发到清帝逊位,隆裕太后先后拨过八次内帑银。然而,这些内帑银并没有帮助清廷走出国库亏空的危机。1911 年11 月,清政府又动员发行爱国公债,规定王公世爵、京外的大官小员等凡是“公家职务者”都有购买的义务。

为了应对国库亏空,清廷可谓多管齐下。据统计,通过下拨内帑银、发行公债、息借洋款等措施,清政府在武昌起义后筹集到2000 万两左右的资金。然而,面对民国初年统计报告中指出的2.6 亿两赤字、20 亿两外债,这2000万两在庞大的财政危机面前,不过沧海一粟。

烂账悉数落到民国政府头上

清朝灭亡后,旧的约束性条件与政治结构却并未因革命而更张。中华民国继承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所有条约,清政府与外国的债权债务关系转移到了民国政府与外国之间。也就是说,清政府欠的钱,民国政府照样得还。不过,民国政府并非只接手了空空如也的银库和数以亿计的外债账单,毕竟皇室遗留下来的大内藏品还价值连城。以袁世凯为首的民国统治者自然也动起了变卖大内瓷器的念头。

早在1911 年11 月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后,就提出将盛京(今沈阳)大内和承德避暑山庄两处行宫内的瓷器变卖给美、法等国商人以换取银两的方案,这个折子上奏当天便获隆裕太后批准。据时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对两处行宫所存宝物的清点和估值,光盛京大内一处行宫就有藏品103000 件,价值3000万两左右。

不过,一直到1912 年2 月12 日清廷颁布退位诏书,这批宝藏依旧因没有和外国商人谈拢价格而搁置在宫内。2月16 日,袁世凯上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他便向赵尔巽追问起两处行宫内宝藏的下落,“贼喊捉贼”般地斥责了赵尔巽联系外国商人变卖瓷器的行为。因为就在前一天,孙中山曾发加急电报警告袁世凯:“此种器物,实为民国公产,并非皇族私有,应行禁止售卖。”最终,这批藏品没有被出售。

北洋政府军费大增,变卖前朝器物“捞油水”的法子也不了了之。而另一边,南京临时政府更是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清朝灭亡前,在南京地区的库存本来就少,清廷江南提督张勋逃离南京时,劫走江南造币厂200 万银元偷运至上海。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时,又把藩库和银钱局尚余的一点库存取用殆尽。临时政府成立时,清王朝在南京的库存已无公款可用。因此,成立初期的民国政府,“一切政费,全恃外债”,前两年的岁末结余都亏空近亿元。

经历多次“债务转移”终于了结

民国政府如何应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呢?1912 年至1916年,北洋政府沿用清末旧制,主要依靠各省上缴的税款维持财政开支,关、盐两税充抵外债后,仍有少量剩余归由中央支配,加上大举借债,财政收入勉强得以维持。1916 年至1927 年,袁氏帝制覆灭,军阀混战,各省解款名存实亡,财政收支管理制度十分混乱,各地随意截留财政收入、坐支挪用等现象屡见不鲜。

此后,北洋政府依旧靠外债度日。新债叠旧账,到北洋政府统治结束的1928 年,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所借外债已经达到32.5 亿两,其中有抵押品的达28 亿两以上。用以抵押的是国家的海关税、盐税、路税、烟酒税,甚至北京的城门税,总之,凡是能抵押的税收都被抵押出去了。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 年,段祺瑞极力主张中国也加入一战,最后中国所在的协约国赢得胜利,这让北洋政府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修约的主动权,也开始采用“到期修约、期满作废”的强硬战略。于是,中华民国以胜利国的身份,结束了对一战中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此外,沙俄1917 年爆发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联继承了沙俄在华的利益,于1924 年宣布放弃庚子赔款中的剩余赔款,其他几个国家随后也选择放弃,或将赔款用于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经费。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也承认了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沉重的债务担子,又落在了南京国民政府头上。直到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国才彻底废除对日赔款条约。1938 年后,国际形势转变,国民政府对庚子赔款等条约均停止赔付。至此,经历多次“债务转移”的数亿烂账,终于有了了结。

猜你喜欢

亏空北洋政府赔款
四川推出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机制
田地被淹蔬菜减产 排水不当赔款六千
压裂防砂技术在锦612块的改进和应用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论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冗余与亏空——兼驳“同案同判”与“裁判可接受性”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
未决赔款准备金估计的Munich链梯法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