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导读

2022-11-15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位靶向体质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 位,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身体健康。随着治疗手段和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打通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使乳腺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治愈率不断提高。本期“乳腺癌研究专栏”中由华南国家肿瘤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涌文等作者撰写的《模拟复位验证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应用价值的探讨》一文,回顾性随机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74例,共870次锥形束CT摆位误差数据。比较放疗前进行X线模拟复位验证的和无模拟复位验证时乳腺癌患者首次治疗锥形束CT 校准后的体位误差数据与首次治疗所需的时间。结果显示,放疗前进行X 线模拟复位验证的乳腺癌患者头脚方向重复性优于无模拟复位验证者、首次治疗所需的时间远少于无模拟复位验证患者。放疗前进行X 线模拟复位验证的患者治疗体位保持时间缩短,可提高放疗的精确度,并且减少患者因单次治疗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体位不确定性。

本期“乳腺癌研究专栏”中由连云港市中医院程辰等作者撰写的《乳腺癌中Ki-67、EGFR 及E-cad 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一文,通过探讨乳腺癌患者中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发现Ki-67、EGFR 及E-cad 表达对增殖活性分子表达等产生了辅助判断作用,使得个性化、靶向治疗成为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性,能动态监测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本期“乳腺癌研究专栏”另外两篇文章,由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杨等作者撰写的《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效果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梦玲等作者撰写的《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体质、Kupperman 评分及其治疗的调查研究》,前者观察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效果,后者分析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的改良Kupperman 评分情况、中医体质类型、肿瘤诊治方法以及体质对其Kupperman评分的影响。希望能为乳腺癌患者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提供方向。

猜你喜欢

体位靶向体质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叶酸靶向anti-miR-221阴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兼加体质
如何理性看待肿瘤靶向治疗
手术体位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