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医院校超声医学教学经验探讨

2022-11-15蔡丽珊卓文杏张建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声像病理医学

蔡丽珊 卓文杏 张建兴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技科,广州 510632;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广州 510120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首次发现了X线并在人体疾病检查过程中加以应用,这也是放射诊断学的源头[1]。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进步,成像技术、检查方法日益发展、更新,拓宽了最初放射诊断学领域,形成了包括X线诊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CT、磁共振成像(MRI)等在内的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综合学科[2]。其中在众多影像检查中,超声以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放射性、可重复性及可用于术中及床边危急重症患者检查等优点,常常成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随着造影、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介入性超声等多个领域的兴起,更使超声医学从单一诊断功能发展为超声诊断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学科[3]。当前随着超声医学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在技术教学方面针对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均需要不断提升,对于超声医学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而且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因为在西医基础学科方面的教学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提升。因此对中医院校而言,通过何种方式改善超声医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极为重要[4]。作为超声医学的临床教学老师,不仅应当及时地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升级,还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善提升,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逐步培养出优秀的超声医生。通过几年的教学和带教工作,希望能够将笔者在这段时间内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

重视基础,分类教学

超声诊断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而超声诊断学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想要成为一名达标的超声医生,应当对超声诊断学具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超声诊断学也属于形态诊断医学范畴,同时和其他基础医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超声诊断的声像图表现基于人体生理病理改变、组织解剖,中医院校学生,相对基础学科课程学习时间较短,基础知识掌握相对不牢固,因此,更应注重基础教学[5]。条件许可下,多讲解基础知识,以局部解剖及断面解剖、病变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为主线,对机体各系统中涉及到的各个器官,在正常以及病理情况下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阐述,通过对正常情况下和疾病状态下所得影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思维和三维想象力,将实际人体结构和各脏器的超声断面声像图相联系,逐渐对人体解剖、病灶以及各脏器建立起三维的、立体的、整体性的形态学认知[6]。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应当将所构建的图像以及学到的相关知识和临床之处及知识相联系,进而实现各声像图与疾病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间的分析讨论和对应关系,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临床诊断思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对疾病超声声像图的了解程度,能够更加综合完整地对疾病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并构建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对超声疾病诊断相关知识进行良好掌握,培养学生超声诊断疾病的能力。

超声医学相关教学知识极其繁杂,而且每个学生可以实际上手实践的时间有限,所以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将其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了解极为关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专业不同分类教学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实际临床需求不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相关知识。

对影像学的专业学生而言,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确保能够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熟练掌握,而且需要学习能够自主完成相关报告的书写,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对机器的操作、应用都要有所掌握。对于不是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影像学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外,也应当对超声诊断的优势、劣势有所了解,此外应保证此类学生可以熟悉如何解析超声诊断报告,并基于患者体征以及临床状态选择适宜的检查项目,以此切实促进临床诊断效果的提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超声医学教学需与临床、病理相结合

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辅助学科。超声诊断实际上和多个临床和专业知识均具有一定相关性,所以对超声检查者具有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对超声诊断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同时还应当对其他各科疾病的知识资料均建立良好认识方可作出正确诊断。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当通过换作其他检查以及临床资料等多种信息与超声声像图进行联合考量,同时应当加强对患者病史的关注。影像诊断的原则:对正常现象有所了解,方可发现异常问题,进行超声声像图分析时,应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讨论,最终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病理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病变组织不同病理结构也有所差异,所得到的超声图像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对不同病理结构对应的特征性超声图像有所掌握,以此促进超声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升[7]。所以,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特征性改变,主动追踪特征性病例,病理结果与诊断对比是否相符,并对相应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记忆和理解水平,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针对实习学生,科室固定安排超声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每周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复习典型病例的相关知识,还有各个小分科基础知识的小讲课,分类、专科重点讲解对应疾病,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系统的总结,促使学生进一步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掌握,对学生在多发病常见病方面的超声专业素养进行培养。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传统的教学,老师处于主动灌输的位置,存在灌输式、填鸭式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故现代医学教育借鉴欧美,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应用在超声医学见习、实习带教工作中,使得教学质量和成果显著提高,在实用性、科学性、高效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当前在临床教学中广受学生以及老师的青睐,其中应用最多的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直观教学方法等[8]。当前本院在进行超声实习带教时,通过将上述方法进行联合使用基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其中本科应用最多的是PBL教学模式和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PBL教学模式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临床实际当做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9]。PBL教学模式强调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实际应用、进而解决问题,强调在典型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并且希望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依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进行超声见习以及实习带教时,通常将多发病例、常见病例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资料收集,然后一起交流讨论,带教老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将病例的病理基础与声像图特征相结合,加以比较分析,在进行诊断时,学生还应当结合自己所学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从而使其进一步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掌握并加强记忆。通过PBL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在教学上,把握好学习的难点及重点,选择有代表性、主题明确的病例,典型的病理可以综合反映理论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会比较高,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病案的难易度选择也比较重要,确保难度适中,以保证教学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在病案分析时,要注重病案问题的设置,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扩展学生的临床思维角度及广度,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可以更加直观地对学生展示教学信息,以三维动画、视频、图像、音频等丰富方式进行教学活动[10]。因为超声基础理论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且课堂整体氛围较为枯燥,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超声检查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因此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仅能借助文字,对于图像信息表达不够直观明确,会提高学生学习的难度。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及动态影像并茂,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途径,将相对抽象的、难以语言表达的声像图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理论知识与典型的图像相结合、正常与异常相对比,帮助老师更好地讲解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掌握与理解。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采用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更具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素养的掌握水平和了解程度,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所以在临床见习、实习以及课堂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改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多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和书写超声报告

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诊断有很明显的不同点,超声具有实时、动态等特征,医生要求操作的同时需要手、眼、脑并用,并做出相应诊断,操作、看图像与思维诊断同步[11]。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准确地对各个切面进行扫查,找到异常处为重要的前提与基础,所以对超声医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为严格。带教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影像专业的学生多上机操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上机熟悉操作流程,掌握超声图像与解剖结构的相应关系,多看正常图像才知道异常在哪,带教老师也应在旁多加指导,进行临床工作经验的传授与教导。在书本内容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办法让学生切实了解临床操作的各种手法和相关工作经验,其都是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长时间地积累得到的,学生也只有在见习、实习中才能学到。如在检查肝脏时可能会受到肺部或者胃肠气体干扰,极易导致漏诊或者误诊问题发生;在胆囊检查时,胃十二指肠气体的强回声很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结石,为避免误诊,这就要求多体位、多切面、多角度扫查;特别在疾病复杂时,熟知相应脏器的解剖以及毗邻关系,掌握不同病变的超声表现,才能对病变部位准确定位,对疾病性质进行正确地描述与诊断,这些都要求学生多看多练[12]。所以带教老师应多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多练习、多指导,加强学生阅图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切实对超声医学诊断技术进行学习掌握。

高质量的超声诊断报告,既要求能够对患者超声信息进行全面切实地反映,同时也需要保证文字书写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工作,这些都要求学生实习中多实际书写,空闲时间多翻阅、学习老师的典型病例报告[13]。同时超声描述中透露的信息比结论更多,如何写、今后在临床实际中如何读懂、超声数据有何意义,这些都是实习阶段才能学习到的,作为学生,应珍惜实习机会,老师也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鼓励和指导,使其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并且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和解读方式。

适当让学生学习超声的新技术及新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相关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与完善。当前超声技术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从传统的A型超声逐渐发展到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多普的彩色超声、弹性成像等,给予充足的数据支持[14]。因此在进行医学生培养教育时,应当使其对当前新兴技术进行充分地了解掌握,进一步学习超声医学相关理论和知识,逐步向综合型临床优秀人才发展。目前本科多种新技术已开展多年,技术成熟,部分技术已是全国学习基地,所以,更应利用现成优势,在完成超声基础教学的同时,分批带学生去现场观摩、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超声医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视野,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地提升,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5]。

总之,超声医学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功能学科,是临床医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堂知识是基础,临床的见习、实习是实践所学理论知识的过程[16]。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对于培养医学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更应多学习,通过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回顾,逐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医学生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声像病理医学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声像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理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