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黄河三角洲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调查及对策

2022-11-15赵凤娟段代祥李苗苗赵自国

绿色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流域生态工程

赵凤娟,段代祥,李苗苗,赵自国

(1.滨州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2.滨州市水利局,山东 滨州 256603)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部署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2014年和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印发的一号文件,强调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江河湖泊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乡村创建[1]。近年来,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方面,全国各省市都有典型和特色表现,而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也把这项举措作为生态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推进该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2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在2003 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首先在北京市作为试点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也被首次提出[2,3],后来陆续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导则》(L534-2013)中,以及张利超等[4]、邓伟等[5]和张文芳[6]的研究中提到。本文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定义为: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7,8]。笔者认为这个概念相对比较全面,也与国家的方针和政策相一致。

3 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必要性

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受黄河泛滥冲积影响,地貌类型较为简单,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高度低,地面坡度小。但该地区风沙面积大,林木覆盖率低,风季风沙较大;夏季雨量又非常集中,大雨过后,面蚀严重,淤积河道,抬高了河床,降低了沟渠的引水、排涝功能,耕地沙化、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加剧了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危害,导致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

无论要实现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愿景,或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也需要优美的环境。因此,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为必然要求,应致力于解决该区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衰退的问题,促进该区高效生态的发展。

4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

4.1 建设理论还不够丰富

该类生态工程建设需要结合每个具体落地片区的实际,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融合生态实用性和观赏性,实现以最少的资源,实现较高的生态价值。由于建设人员在水文、土壤、气候、地理、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储备不足,出现了多种问题,如忽略河漫滩的作用,机械性将乡村河道裁弯取直,导致留水困难,洪水期又出现泄洪难等严重问题[5,9];也有景观设计不合理、功能过于单一等低效工程出现等。

4.2 建设进度相对滞后

由于资金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问题,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进度,较相邻省市和山东省的其他地市相对保守。2018~2020 年,滨州市共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6 个,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仅25.35 km2(表1)。其中,2018 年建设惠民县李庄镇东牛片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重点建设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 km2;2019 年建设秦皇台乡韩墩五干渠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8.2 km2)、沾化区胡营河富国片区水土保持项目(4 km2)和邹平市姜洞小流域治理工程(0.8 km2);2020 年建成邹平市淦沟河小流域(临池段)治理工程(4 km2)和阳信县侯家沟小流域治理工程(0.25 km2)。具体的工程实施见表1。

4.3 城乡的建设推进不平衡

由于资源布局和服务社会能力的不同;城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的速度相对较快。如近几年滨州、东营两地正在进行的城市雨污分流;滨州市已建造成的集水利、文化、旅游、休闲、实用为一体的综合水利风景区——秦皇河公园。而乡村工程项目相对较少,建设目标比较单一,多数是为了清淤与防止水土流失。

4.4 后期监管制度不完善

对该区域已建成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调研发现,以营造水生态环境为目的前期工程投入,占比相对较大,但后期的日常管理经常不能全方位的顾及。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建成后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维护,涉及的部门也方方面面,在发挥各自作用过程中往往因资金短缺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导致出现问题。例如,在部分河道存在缓冲带植被成活率低、河道中水草杂生和河道水质污染等,甚至还出现少量工程树苗被移栽他处的现象。总之,如果后期管护工作缺失、监管制度不健全,生态建设成果就会名存实亡[6,10]。

5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对策

5.1 严格施工单位的审查和监督

参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单位和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充分考察当地现状,并具有多个方面的统筹能力,才能把工程做好。因此,在招标过程中严查投标单位的资质,尽可能选择在本区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有信誉的施工单位,并对其建设过程中进行监督。

5.2 政府加强领导,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积极申请山东省财政补助资金;实现省财政资金和市县两级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例如,前期调研中发现,滨州市近期生态小流域建设的投资以省财政来源为主,仅有少数工程由地方自筹解决,市财政投入相对薄弱。建议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整合农业、林业、水务、环保、扶贫、财政、城建等部门力量[11],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分解落实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做到统一规划,整合资金,分解推进,严格监管。

5.3 加快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建设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 保护水质,可与美丽乡村旅游相结合,在建设小流域的同时,开发田园景观, 打造休闲乡村度假游; 同时可以设置河道管理员和生态护林员等岗位,让广大农民能够更好享受工程建设成果;可以考虑将生态小流域建设问题、“三农” 问题等,结合“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统一谋划,最终实现乡村生态振兴[12]。

5.4 加大清洁流域宣传,完善管护制度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相关生态小流域工程后期管护工作的不足, 首先要从观念上革除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的弊病[8],加强工程后期监管制度,并同步实行激励和奖惩制度。例如,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小流域建设后期管理中构建了农户“参与式”治理管理体系,鼓励农户参与生态小流域建设工程的同时,明确其管护责任,实现“四权一责”的激励机制[13,14]。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台、学校和各类宣传栏等多样化的媒体和平台,加强清洁流域建设的宣传,通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减少源头污染,并建立运营管理机制和监测系统,全面发挥生态清洁小流域的作用[15]。

6 结论与讨论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促进区域内生态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增强地区抵御洪水的能力、有效改善水环境,优化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实现生态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时期新机遇更是对生态小流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区的生态小流域建设,应该整合省、市、县及社会自筹等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前期充分做好项目选址的分析评价和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施工工程统筹考虑,引入新的生态环保技术方法,提高工程设计和建设的科技含量;工程建设后期,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鼓励建立农户“参与式”后期管护机制,充分发挥生态小流域工程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总之,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开创多途径争取资金、全程保障项目建设和监管的新局面,努力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深入推进,做好,做实。

猜你喜欢

流域生态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工程资料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联动护流域
长抓政治生态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滇池流域居民生态文化参与的知、行、信研究